正如信息化重心从技术转向商业一样,云计算重心也将经历从技术转向商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云计算将从1.0时代转向2.0时代。
云计算1.0的缺陷——技术导向、供应商导向和投入导向的三位一体,支配着我们的云计算规划、云计算建设,使云计算成为又一个花钱的无底洞,却看不到与业务效益的联系。
云计算2.0的优势——主张从用户出发,搞有效益的云计算。把过于偏重技术上的效果分析,转换到经济关系(包括生产关系、管理和制度)上的效能分析,就好象生产力(人与自然关系)作用于生产关系(人与人关系)产生化学反应。
转变方式——虚拟化的对象,从技术资源,转向商业资源。云端重构和分享的数据资产,从计算、存储这样的技术计算能力,转向客户关系、销售、商业数据挖掘这样的商业计算能力;终端对应的多样化应用,从IT、IT运维这样的技术性应用,转向管理和娱乐这样的业务性应用。
转变细节——实现云计算从1.0到2.0的转变,需要从四个方面完成从观念到实践的变化:业务重心变化、主导者变化、平台变化、绩效标准变化。
变化方向
云计算1.0
云计算2.0
策略
业务重心变化
业务主要局限于第一信息部门(信息产业)和第二信息部门(即各行各业的IT部门),即重心在IT部门;
业务将深入到各行各业本身,与各行各业的商务深度融合,即重心在业务部门。
厂商主动从IT硬件和解决方案,向提供IT与各行各业的业务相结合的服务转型。
主导者变化
信息化预算的决定权由信息部门决定,考虑IT意义上的云计算,没有从实际应用出发。
信息化预算由业务部门决定,完成主导权从云供应商向云需求者的转向。考虑的是商务意义上的云计算,适应应用需求,
企业提出战略,还是政府出台政策制订规划,应注意导向,避免提出技术上有意义,但业务上毫无意义的问题。
平台变化
目前尚未完成,云平台重心主要放在技术基础设施、技术平台和技术性软件上,形成基于ICT的I、P和S。
云平台重心将转向业务基础设施、业务平台和业务性软件上,形成面向政府、企业业务和消费应用的云平台。
针对IaaS、PaaS和SaaS 层分别向最终应用转型。
绩效标准变化
并没有成形的绩效指标,但普遍行为中隐含着这样的标准:只计投入,不问产出和单纯追求就绪上的绩效。
新绩效标准要在就绪指标基础上,加入业务应用指标。通过与经济结合,把云计算从技术发展为生产力。
云计算效益,从云专家讲的技术帐(节电帐、碳排放帐等)转向“以用户为中心”这一根本上的效益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