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热潮的冷思考
——当前政务微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微博便捷多样的参与渠道,使得人们可以更容易实现信息的及时分享与交流。微博的传播特性也使其成为网络问政的“利器”。一方面,政务微博构建了一个信息发布、舆论引导、政民互动的新平台,扩大了民众的政治参与。但另一方面,发展不均衡、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也逐渐浮现出来。面对微博问政的热潮,我们不妨做一些冷静的思考。
一、宏观方面:政务微博的发展呈现不均衡的特点
根据复旦大学“舆情与传播研究实验室”发布的《中国政务微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1 年3 月20 日,全国范围内共有实名认证的政务机构微博1708 个、政府官员微博720 个。从整体上看,“微博问政”已渐成政府信息公开新趋势。但是,政务微博的发展在地域和职能部门分布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地域分布上,经济发达地区走在前列
《报告》称南方地区发展政务微博意识更强。如各省级行政区域中,开通数量超100 个的有江苏、福建、广东、浙江、四川、江西等省,这些省份均属南方省份。此外,笔者发现,经济发达地区在发展政务微博上也走在了前列。如江苏省开通政府机构微博的数量最多,达279 个;在全国政府微博机构10 强榜中,广东省就独占了6 席。实际上,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政务微博的起步并不落后,如“云南微博”就是我国第一个政务微博,但这些地区的部分突出代表未能带动整体发展。
(二)职能部门分布上,公安微博形成一枝独秀的局面
《报告》显示,在政府众多职能部门中,公安部门开设微博数量达到1228 个,有关公务人员开设微博数量139 个, 相比其他职能部门均占有绝对优势。更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政府微博机构10强榜全部来自公安部门。而在网络上引起较大反响的“微博110”、“ 微博营救自杀网友”等都是公安部门运用微博的成功案例。可见,公安微博不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遥遥领先。《报告》还显示,交通、旅游、司法和政府机关微博数量排在公安部门之后,但四者总数仅为公安微博的五分之一,而其他职能部门的微博则更少。由此可以看出,涉及民生的政府部门开设微博的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党政机关及司法部门数量也较少,都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二、微观方面:微博传播特性对政务微博建设的影响
(一)微博碎片化传播对权威性、准确性的消解
微博的信息传播呈现出典型的“碎片化”特征。这一特性虽然使得政府机构与民众的沟通更为便捷,但另一方面,碎片化的传播随意性较强,且完整的信息需要传播者多次发布并结合才能形成。不少政务信息包含内容较多,而因为微博的字数限制,很难一次把信息发布完整,这使得政府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缺失或不确定性,也影响了信息接受者对信息的理解,从而造成歧义。这与政府机构信息公开必须权威、准确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政务公开过程中的信息泄密问题
微博传播的便捷性,使得任何信息一旦发布,即有可能被大量转发,政府机构倘若在发布某些信息时候,分寸把握不当,则很容易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佛山公安微博直播抓捕行动惹争议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2011 年4月10 日晚,佛山公安对南海大沥“星海豪门”俱乐部突击查毒,当场抓获数百名“瘾君子”,而佛山公安对这场行动进行了全程微博直播,记录了刑警队从集结出发到最后清理现场的全过程。不少网友对这一行为提出了异议,认为直播抓捕活动可能会导致泄密,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类似的微博直播抓捕行为也被福州、泉州警方应用。其实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微博直播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不排除传播的信息被犯罪分子关注和利用。公安微博在涉及此类信息的公布时,必须谨慎对待。其实,不只是公安微博,各类政府职能部门在利用微博公开政务信息的同时,都可能存在泄密情况。
(三)微博的情绪化表达影响对舆情的判断
微博因其表达平台门槛较低、自由度较高、信息发布便捷,使得民众表达意见更为直接和情绪化。这种情绪化可能带有一定的非理性成分,少数人的激烈的言论以及“网络水军”的介入,虚假信息的散布,都是微博传播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缺陷。此外,表达意见者是否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是否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一旦真实的民意受到扭曲或掩盖,则可能影响政务微博所起到的收集民意、判断舆情的作用。
三、政务微博发展建议
笔者针对目前暴露出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希望政务微博的建设更加理性,“微博问政”能走得更远。
(一)加强涉及民生、司法等职能部门的政务微博建设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也是各级政府工作重点,民生部门政务微博直接牵涉民众利益,影响民众情绪。另一方面,法治建设事关社会的公平正义,加强司法部门的政务微博建设可以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前这两类政务微博发展相对滞后,可以在学习公安、党政机关微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重点建设更多听取民意、与民互动的微博,以达到促进工作开展更加符合民意,更好改善民生的目的。此外,政务微博的建设不应仅仅体现在数量上,更要注重质量和长久的维护。不少政府部门“一拥而上”跟风开设微博,热情持续一段时间后迅速消退,良好的沟通平台最后变成了一个“摆设”,损坏了有关部门的形象,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二)政务微博的传播内容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微博“问政”重在问政,关键就在互动。不互动,“问政”就无意义。政务微博是一个网络议政场,应多发布能引起网民兴趣、互动性强的话题,多公布民生政策、干部人事决定等群众关注的政务信息,耐心倾听网民意见并进行及时的反馈。如河北省公安厅的微博明确表示:“请大家关注我们,转发我们的文章。我们将始终以草根的心态、以网友的身份与您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加强互动,正是政务微博可为之处。而不为,则是要规范信息发布管理的规则和流程,严格避免随意发布未经证实与许可的信息。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微博还要注意对于涉密信息的保护。毕竟政务微博不同于个人微博,带有明显的官方色彩,具有权威性,在“发言”时务必秉持慎重之心。
(三)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
微博是听取民意重要渠道,但并不是唯一的。网络民意是民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不能完全代表民意。毫无疑问,微博这种网络信息和移动信息相结合的发布模式和传递方式,增加了政府对舆情研判和把握的难度,对于其中反映的复杂网民情绪和倾向,政府当务之急是要建立科学的舆情评判机制。而对于微博传播中的情绪化现象,政务微博的管理者要善于引导,既要鼓励民众自由地提议,也要引导民众理智、理性地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