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金财(29.12,-0.41,-1.39%)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朱烨东
世界上第一次提出XBRL,是在20世纪末期。从参与到XBRL领域的软件服务商角度来看,XBRL在中国的实践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
XBRL在中国的实践
第一阶段。中国最早应用XBRL是在2004年前后。上交所、深交所都制定了各自的XBRL分类标准,来规范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证监会还发布了中国第一部与XBRL相关的行业标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当时,能看到国外软件厂商和国际咨询商的身影。在分类标准实施落地时,国内的两家软件服务商分别为上交所、深交所提供XBRL产品和服务,完成了上市公司报送XBRL报告、交易所收取、整合XBRL报告的整个过程,还实现了XBRL信息销售。
第二阶段。证监会发布基金信息披露XBRL分类标准,在基金XBRL实施项目中引入“公开标准、前端开放、后台服务”的业务模式,监管方提供技术支持材料,引入竞争机制,推出通过技术验证的合格软件服务商。作为报送方的基金管理公司,可以自行选择软件服务商。最终,通过技术验证的5家软件服务商,提供了基金XBRL信息报送的全部前端和后台产品和服务。
第三阶段。2010年,国标委发布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同时,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自此,中国的XBRL应用扩大到资本市场之外。更多的XBRL软件服务商期待更大的市场。
2012年,财政部扩大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实施试点范围,央企、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企业开始与XBRL“亲密接触”。财政部提出“允许实施企业自主选择实施方式和实施工具”。
实践证明,更多的软件厂商、咨询服务商已经进入XBRL市场,会计信息化服务产业初具规模。
对XBRL应用的思考
如果把财务报告视为盖房子的过程,传统方式下是先有框架再一块块垒砖;而XBRL格式下的房子是先有一块块标准化的砖,然后企业根据需要绘出图纸,房子自动生成。XBRL格式的报告省时、省力,更节省成本,我们称之为“智慧报表”。XBRL对我国会计领域意义重大。
XBRL对我国会计领域意义重大,是我国软件细分领域的“蓝海”。 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XBRL能够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让会计信息摆脱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任何利益相关组织只要使用互联网就能轻松获得所需的会计信息。
一是解决企业“多头报送”困扰。对于央企、银行业金融机构、地方企业而言,多头报送费力费时又耗资巨大。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在统一的XBRL框架下,以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为基础,监管部门陆续制定扩展分类标准。由于XBRL自身的灵活、兼容等特点,一家企业只需编制一份XBRL格式的报告,不同报告需求者会各取所需。另外,XBRL的自动校验功能有利于帮助企业解决花时间长、易出错的手工劳动。
在企事业单位实施XBRL过程中,软件服务商要为企业提供两种XBRL解决方案:一种是为企业单位内部团队提供自行操作的软件工具;另一种则是提供以外包为基础的全套XBRL数据报送服务。
二是建立统一监管平台。对监管者来说,利用XBRL可以实现将被监管者纳入现代化的统一监管平台系统,从而大大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与此同时,XBRL能够实现不同监管系统、不同监管部门间的数据共享,进而形成“数出一门、资源共享”的统一监管平台。
要逐步建立统一的监管平台,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我们倡导设立“XBRL中国实验室”,从事XBRL分类标准库理论、XBRL应用模式等领域的研究,积极推广符合中国国情的XBRL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和典型案例,为中国的会计信息化事业服务。我们还倡导建立一个可以免费下载XBRL工具的官方网站。这个网站为最终用户提供功能适当、简单易用的软件,帮助用户完成基本的报送工作。
三是从对外披露到内部管理。对企业来说,XBRL能够较好地实现财务系统与单位内部管理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根据以财务会计为基础的内部管理的需要进行相应的扩展,可以及时、快速、准确地分析判断运营状况和内部管理中的情况。通过不断改进,有助于管理者提升管理效率,从而在微观层面实现现代化管理。
应用XBRL,有利于企业更便捷地管控分、子公司。然而,XBRL要想实现微观层面信息壁垒的突破,就需要向商业信息供应链条的中低端要数据。“XBRL全球账簿分类标准”也就是XBRL GL,针对来自凭证的最底层数据,将最细小的数据与最终报送的数据之间实现关联,作为不同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的枢纽,有助于企业内部管理者看到从头到位的数据。
满足对外信息披露功能,只是XBRL应用的一方面,如果企业的应用拓展到“对外披露+对内管理”,XBRL的普及便指日可待。
(本版文字均由本报记者白月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