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规划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
来源:echinagov 更新时间:2012-04-13

 

    一、 必须和当地“数字地区”的规划相匹配,突出可操作性
  1、政府从事电子政务的目的不是为电子政务而电子政务,而是为了带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企业的信息化、家庭的信息化。也就是说,电子政务更多的是体现政府如何向企业和公民服务,而不仅仅局限于政府内部的信息化。这也是我们所理解的广义的电子政务。对于一个区域性的地方而言,“三农”的问题和如何经营城市的问题是当地领导人最为关心而且也是份内的事情。①“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的问题,农民的问题是收入的问题,而解决农民收入的方法很多,非农业人口的扩大和向城镇化方向发展是其中之一,农民的就业和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显得极其重要,而信息化的发展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手段。②城市经营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着直接的联系。新型工业化道路指的是什么——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道路,最显著的特征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将信息技术与政府、各行各业的产业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政务电子化、企业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实现整个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2、电子政务的规划一定要突出可操作性。电子政务要解决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其实当今的很多信息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为什么很多地方感到电子政务的推进难度很大?我们认为是观念、策略和项目管理的问题。①观念问题。很多政府部门存在的对信息化的畏惧心理,特别是年纪稍大些的领导干部,认为计算机是一件非常复杂、很难弄懂的事;而有的部门却存在着歧视、轻视的心理,认为政府信息化不过是把政府现有的东西搬到网上去,从纸质变为电子的。这两种观念都是错误的。这就需要主管信息化的部门和从事电子政务的企业共同来向他们宣传、交流,从而改变其观念,思想通一通百通。在这方面我们会竭力、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的工作,经常开展一些类似讲座、论坛各种形式的交流。②策略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一定要讲究策略和技巧,不能一哄而上、盲目跟从。特别是电子政务的应用,里面有很多细化的东西,每个小模块几乎可以支撑一个小的产业的发展,因此,在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先从一些简单的、容易掌握的应用开始,由易到难,规避一些可以规避的矛盾,让我们的使用者先体会信息化带来的方便和乐趣,而不是一开始就让他们碰得头破血流,产生厌恶和畏惧心理。在这一点上,我们认为,这不仅仅是主管信息化的政府部门的事情。作为承担这项工程的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和主管部门紧密结合,共商对策,而不能把“电子”和“政务” 分开,片面地认为管理和制度是政府的事,自己只负责技术开发和工程实施,结果应用不能推广。所以,从观念上引导、从策略上操作,两条腿走路,电子政务的推进才会多些阳光、少些风雨。③项目管理的问题也是推进过程中值得重视的方面。这是企业的问题。不过,对政府的业务流程是否熟悉、对项目的健康生命周期是否有准确的估计,甚至能否配合主管信息化的政府部门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都体现了一个从事电子政务的企业的本事,这也是导致许多所谓的电子政务资深企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二、必须最大限度的减少财政的投入
  1、如何整合当地现有的信息化资源,避免浪费和重复投入,是我们长期思考的问题。大家所清楚的“南海模式”,实际上现在国信办也很少去提它。因为它是一个豪华版,是用钱垒起来的,没有推广价值。我们要打造的是普及版,是实惠的、可操作的电子政务。   


  2、因此,企业不应该提供解决方案,而是提供“解决问题”,因为用户所关心的不是一个所谓的方案,而是要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解决问题的建议书。正因为如此,如果没有对用户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用户进行透彻的交流,我们是不会提供任何的方案。所以,我们的系统分析人员和部分销售人员,应不定期地扎根在政府的相关部门,和他们一起办公,认识、体会政府的业务流程。因为我们认为,电子政务最关键的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如何吃透政府的需求,帮助政府挖掘很难表达的愿望,这才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3、电子政务是多元、渐进、互通的工程。①多元,是因为它涉及的方面非常多、非常细,主管信息化的政府部门应该怎样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管理好政府的资金,在多如牛毛的应用软件系统的海洋里,使自己始终起主导而不是运作的作用,不要陷入到具体的技术工程的里面去,本末倒置,既辛苦又得不偿失。②渐进,是因为电子政务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先慢后快的事情。电子政务是体现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而行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中间地带,因此也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这些政治文明建设中的首要任务;体现人民民主、依法治国,这些政治文明的特点,都可以很好地通过电子政务来实现。③互通,就是先前说的,电子政务与其它的信息化建设是相连的,是整个国家信息化、区域信息化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孤立的。正因为电子政务具有多元、渐进、互通的特点,政府的投入才要谨慎,才要多利用当地的、现有的、与电子政务相关的信息化资源,而不是打破一切从新开始。比如电信的网络资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必须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1、有人说,电子政务是本届政府搞的面子工程,我们当地经济还很落后,离信息化还相当遥远。其实,越是落后的地方,越应该多考虑怎样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事实上,面子工程并不是什么坏事。成都的府南河工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没有这个面子工程,成都的招商引资能来吗?如果没有这个面子工程,成都每天早晨会有人在府南河边活动筋骨吗?事实上,所谓的面子工程真正受益的还是企业和老百姓。   


  2、政治文明强调有限政府、廉洁政府、学习型政府。①所谓有限政府,是指政府体系的自我完善,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包括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理顺政府关系、提高政府效率。这些是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的。②所谓廉洁政府,就是要加大政府的透明度,加大对政府的监督,开辟居民参政议政的渠道。如财务管理系统、电子采购系统等。③所谓学习型政府,就是利用新颖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为政府再造提供工具和指明方向。信息化的发展无疑为这一目标提供了便捷的手段。


  3、如何体现政治意义呢?一是突出区域特色。这是由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同而决定的。“南海模式”的不可复制性,已经表明了电子政务不能照搬,当然,某些具有共性的东西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经济发展的不同、信息化应用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电子政务的推广难度,比如OA的推广,不是所有的地方一开始都可以就上的。通过一些实用的、简单的应用系统的推广,提高主管信息化部门的地位,以获得领导和其它部门的认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而不是一开始就触发矛盾,激化部门之间的冲突。


  总之,电子政务工作是一项长期发展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说,我能够把某某地方的电子政务全部作完。因为电子政务会朝向精细化方向发展。某一个规范的应用系统,一但推广开来,几乎可以支撑一个产业。因此,我们提倡从事电子政务的企业联合起来,避免重复开发。由一家颇具品牌实力、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和国内外厂商资源的企业来集成,承担政府的风险,并在部分应用软件的开发上外包给本地公司,带动本地企业的发展。这样,既合理分配了政府和企业的角色,降低了政府的风险,促进了本地信息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