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及电子政务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2-08-12

电子商务(e-Business),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现商品买卖和资金结算的过程。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e-Business),是指政府、企业和个人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实现商品买卖和资金结算的过程。电子商务是各参与方之间以电子方式而不是以物理交换或直接物理接触方式完成任何形式的业务交易。这里的电子方式包括电子数据交换(EDI)、电子交付手段、电子定货系统、电子邮件、传真、网络、电子公告系统条码、图像处理、智能卡等。一次完整的商业贸易过程是复杂的,包括交易前的商情了解、询价、报价、发送定单、应答定单、发送接收送货通知、取货凭证、支付汇兑过程等,此外还有涉及行政过程的认证等行为,涉及了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

  严格地说,只有上述所有贸易过程都实现了无纸贸易,即全部是非人工介入,完全使用各种电子工具完成,才能称之为一次完整的电子商务过程。

  简单地说,电子商务是在因特网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基于浏览器/服务器应用方式,实现消费者的网上购物、商户之间的网上交易和在线电子支付的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电子商务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商务活动,是对传统商务活动的一次根本性革新,将使人类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生活发生深刻的变革。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使之成为继传统市场之后的又一个巨大市场,这一市场突坡了国界与疆域,企业或商家可以在因特网上构筑覆盖全球的商业营销商,因而可以获得全球性的无限商务空间。

  电子商务以一种最大化网络方式将顾客、销售商、供应商和雇员联系在一起,使供需双方在最适当的时机得到最适用的市场信息,因而能够极大地促进供需双方的经济活动,减少交易费用和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

  通常电子商务的应用模式分为B2B、B2C、C2C3类。B2B(Business to Business代表商家对商家,B2C(Business to Citizen)代表商家对个人,C2C(Citizen to Citizen)代表个人对个人。电子商务的应用非常广泛,像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网上购物、网上订票、网上租赁、工资发放、费用缴纳等。

  随着IT技术的迅速发展,未来的电子商务将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体现出来:

  (1)EDI业务。

  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的中文意思是电子数据交换。它是电子商务发展早期的主要形式。EDI旨在票据传送的电子化。EDI在运输业中的体现是,提高货物提取及周转速度,加快资金的流动;

  EDI在通关与报关业务中的体现是,实现货物通关自动化和国际贸易无纸化;EDI在金融保险和商检业中的体现是,能够提供快速可靠的支付,减少时间和费用,加快资金流动。

  (2)虚拟银行。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银行金融业正在积极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金融世界,这也是为了适应网络商业日益发展的需要。

  在虚拟银行电子空间中,可以允许数以百万计的银行客户和金融客户,面向银行所提供的几十种服务,根据需要随时到虚拟银行里漫游,这些服务包括信用卡网上购物、电子货币结算、金融服务及投资业务的咨询等。

  虚拟银行一方面使银行获得方便、及时、高质量的服务,同时又节省很多服务费。当前,建立网络银行最重要的是完善软件、软件设施和完善有关技术标准和统一操作规范。

  (3)网上购物。

  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购物将越来越普及,并日渐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时尚。网络购物利用先进的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三维图形技术,把现实的商业街搬到网上。

  用户无须担心出门时的天气变化,足不出户便能像真的上街那样“逛商场”,方便、省时、省力地选购商品,而且订货不受时间限制,商家会送货上门。目前在很多电子商务网站上已开通了书店、花市、电脑城、超级市场以及订票、订报、网上直销等服务。

  (4)网络广告。

  由于WWW提供的多媒体平台,使得通信费用降低,对于机构或公司而言,利用其进行产品宣传,非常具有诱惑力。网络广告可以根据更精细的个性差别将顾客进行分类,分别传送不同的广告信息。而且网络广告不像电视广告那样被动接受广告信息,网络广告的顾客是主动浏览广告内容的。

  未来的广告将利用最先进的虚拟现实界面设计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给人们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官经验。以汽车广告为例,观众可以打开汽车的的车门进去看一看,还可以利用电脑提供的虚拟驾驶系统体验一下驾车的感受。

  发达国家电子商务发展非常迅速,通过因特网的交易已被广泛接纳和应用,1999年美国的B2B的交易大概是1450亿美金,而2000年已经达到4330亿万美元,2002年达到1.9亿美元,可见增长速度非常快。电子商务日新月异的发展势头,也吸引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密切关注,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政府敏锐意识到电子商务对经济增长率长的巨大推动作用,1996年2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成立,1997年国务院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联合8个部委建立了中国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委员会,电子商务开始在我国启动。

  虽然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和发达国家快速的发展相比,我国技术水平应用规模、配套环境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据统计,2003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交易市场达到8亿元,预计2004年中国网上购物的交易市场将达到16亿元。

  1.电子政务的概念

  电子政务(e-Government)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兼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电子政务主要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1)信息发布。

  信息发布是指对将要公布的信息,运用FTP等软件上传到相应的WWW服务器,通过因特网发布给广大公众,其主要形式包括:各政府机构可以在网络(包括内部网和外部网)实现信息发布,并通过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网络系统,进行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以增进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在各政府部门建立各种资料库的基础上,还可以通过网站进行数据库查询,向政府公务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方法,使其通过因特网等渠道取得有关资料。

  (2)网上交互式办公。

  网上交互式办公是指实现在线查询、登记、申报、备案、讨论、意见征集等交互式办公,还包括政府采购、招标、审批以及网上报税和纳税等项目。网上交互式办公还体现为通过因特网对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事务进行互动处理,能够使政府快速听到群众的呼声,对民众来信和意见做出及时处理。

  (3)内部办公自动化。

  内部办公自动化是指建立办公业务流程的自动化系统,从公文的拟制、审阅、签批、下发、归档,到公文的查询、借阅等全程均用计算机网络来处理,实现电子公文。内部办公自动化还包括全程使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对报表的统计、制作、汇总及管理,通过局域网进行资料信息的数据共享及交换,达到办公业务规范化、科学化和无纸化。

  (4)部门间协同工作。

  部门间协同工作俗称“一站式服务”,是指多个政府机构针对同一事项,利用共同的网络平台进行协同工作。

  通常电子政务的应用模式分为G2G、G2B、G2C三类,G2G(Government to Government)代表不同的政府机构对不同的政府机构,G2B(Government to Business)代表政府机构对商家或企业,G2C(Government to Citizen)代表政府机构对公民。

  2.政府门户网站

  不管是G2G、G2B,还是G2C,其应用接口都是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实现的。图2-61所示的就是北京市政务的门户网站。在北京市政府的门户网站,公民可以得到政策查询、网上纳税、户口申报等服务,企业可以进行工商注册、网上报关、财税登记等服务。

  所谓政府门户网站,即是指在各政府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基础之上,建立起跨部门的、综合的业务应用系统,使公民、企业与政府工作人员都能快速便捷地接入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业务应用、组织内容与信息,并获得个性化的服务,使相关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它使政府各部门办公人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通过数据挖掘、数据加工而使零散的信息成为知识,使相关人员能够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知识,为行政决策提供充分的信息和知识支持。

  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后台整合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实施电子政务,最重要的是其前台的业务流程设置与后台不同政府机构之间的业务协调处理。

  另外,正确处理政府门户网站与各政府机构内部网的关系是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所在,也就是说,在实施电子政务时,重点需要考虑的是政务内部网与政务外部网之间的关系,如何进行数据共享,如何架构信息安全策略等问题。

  3.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我国电子政务的初期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所开展的办公自动化(OA)工程,建立了各种纵向和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为利用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奠定了基础;

  二是1993年底启动的“三金工程”,即金桥工程、金关工程和金卡工程,这是中央政府主导师的以政府信息化为特征的系统工程,重点是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为重点行业和部门传输数据和信息。但是,这些都还只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雏形,是电子政务发展的初级阶段。

  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进入快车道,突破部门和地域限制,向交互性和因特网方向发展。

  1998年4月,青岛市在因特网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政府网站“青岛政务信息公众肉网”。

  1999年1月,40多个部委(局、办)的信息主管部门共同倡议发起了“政府上网工程”,其目标是在1999年实现6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在2000的实现80%以上的部委和各级政府部门上网。

  1999年5月,gov.cn下注册的政府域名猛增至1470个。

  2002年7月3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颁布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在此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以及必须采取的措施。

  2003年4月22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科学技术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制订了《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逐步开始进入统一的轨道。根据CNNIC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12月,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11 764个。

  最近一两年来,电子政务开始向更高层次发展,许多地方政府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十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城市或数码港计划,其中电子政务的建设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有些地方政府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电子政务的时间表,如北京市的具体目标是:用两年时间,于2002年底初步实现政府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审批、管理和服务业务在网上进行,政府内部初步实现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在此基础上,再经过3年的时间,到2005年底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宽带、互联互通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最终建成北京市政务系统共建公享的信息资源库,全面开展网上交互式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