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技术助推电子政务
来源:中国信息界 更新时间:2012-08-12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电子政务也借其东风飞速发展。从2001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拉开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序幕到今天已经十余年了。这期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深化的跨越式发展。

  1 电子政务发展历程

  我国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初期的特点表现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重要核心业务系统为突破口,其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中央国家机关各单位已建成了满足内部办公需要的局域网,多部委建设了本系统专用网络,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联网运行。大多数省份已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

  (2)“金”字重点工程建设。金关、金审、金税、金盾等涉及系统的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已达到90%以上。其中,东部地区省市一级政府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普遍达到80%以上,区县一级政府核心业务覆盖率达到50%以上。

  (3)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人口数据库已经基本建成,覆盖了全国13亿人口;工商系统的企业法人数据库也基本完备;民政部的社团机构基本信息库和中编办建立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数据库也基本建成;还有统计部门搜集了大量统计信息,建立了统计数据库;测绘局建立了空间地理系统数据库等。

  (4)政府网站建设。中央和省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100%,地市级政府网站普及率达到99%,区县一级政府网站普及率也达到了90%。截至2010年12月底,gov.cn结尾的二级域名达到52155个,占到CN域名总数的12%。政府网站已经在信息公开、在线办事、预算监督、公众参与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政民沟通的重要渠道。同时,我国农村信息服务站覆盖率已经超过了70%。金农工程和农村党员远程教育信息系统对我国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大作用。

  电子政务的开展不仅带来了直接经济效益,如金税工程一期投入25亿元,当年就带来税收增加250亿元的效益,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政府网站日益成为党和政府服务社会公众、拓宽群众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沟通社情民意的重要渠道,树立了信息时代政府的新形象。

  2 网络新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分析

  如果说21世纪的前十年是网络信息技术与政务结合的十年,那么,“十二五”期间就将是二者深度融合的阶段。特别是当前网络新技术,一经与电子政务结合,便使电子政务的面貌焕然一新,对电子政务的推波助澜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政务微博风生水起

  2011年,被称为我国的“政务微博元年”,“织围脖”渐成党政机构和官员的常态。140字的微博成为汇聚民意的通道,宣讲政策的平台。“政务+微博”模式以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倒逼”社会管理创新,使得政治与IT结合产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如同历史上的数次技术革命一样,科技再一次显示了叹为观止的能量。2011新浪政务微博报告显示:截止2010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为552,其中政府机关为312,公务人员240。截止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总数迅猛增长到18132,其中政府机关为9778,公务人员8354,是一年前的约33倍。从地域分布来看,截止2011年10月底,政务微博已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北京、广东、江苏、浙江等经济发达的省市政务微博开通情况居前列。从部门分布来看,公安、旅游、宣传、司法、交通等政府职能部门优势明显。其中,公安系统微博发展最快、数量最多。公安部门借助微博分布信息、提供服务、获取线索、发布案件进展,提高了办案效率。政务微博已成为该部门信息公开的便捷平台和协助办案的重要工具。

  政务微博将网络问政推向新高潮。政务微博的功能,大体可以分为三项:一是发布信息,二是受理诉求,三是危机公关。其中,发布信息分量最重,几乎成了主办部门随时可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通过微博特有的“转发”、“粉丝”功能,政务微博可以转化为个人微博N次传播,从而形成有“围观”效应的舆论平台。外交部微博平台“外交小灵通”是我国第一个部委开通的微博。截止2011年10月30日,其粉丝数量为201561264名,累计分布微博数2240条,日均6.14条。其发布的“淘宝”风格的招聘信息“亲,你大学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短短三个小时内被转发4800次。

  政务微博的建设目标要和其评价指标相一致,要注重微博的活跃度、传播力、引导力和亲和力。政务微博是官民沟通、官民互动的新平台,双方的沟通较之单向信息发布同样重要。

  政务微博目前虽然方兴未艾,但有网民提出,其也存在“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三个短板。我们应当积极消除“三个短板”,为政务微博保驾护航,让其发扬光大,走得更远。


  2.2网络反腐硕果累累

  反腐倡廉是党和政府常抓不懈的大事。2012年1月中央纪委全体会议通过的全会公报提出: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发挥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可见,利用互联网反腐已成共识和趋势,网络舆情将成为中国反腐的重要风向标。

  通过网络发现腐败线索、查处腐败案件,已经成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不少地方建立完善了举报网站,有的地方还开通了工作QQ和手机短信,鼓励网上举报。举报人通过网络新闻跟帖、论坛帖文、个人博客等形式“曝”、“晒”腐败分子,引发网友热议和抨击和纪检监察部门重视并进行追究,达到了反腐纠贪效果。据统计,中纪委网上举报中心仅开通半年,就受理举报32500件,月均2700件。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全国网上举报案件数量年均达3万件之多。近年查处的“天价烟局长”周久耕、公款出国旅游团、“香艳日记”主角等在其中。

 网络举报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参与渠道,在惩治腐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举报成本低、速度快、影响大,有利于提高案件查办效率。近年的刘涌案、宝马车撞人案等,都得到了网络的强大支持和监督,有效减少了贪赃枉法的行为。网络反腐还能够发挥了教育警示作用。网络舆论的警示、教育和启发,极大地促成一批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使得一些人迷途知返。

  当前,网络举报的流程可以概括为“网上曝光——网民声讨——纪检注意——立案解决”。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度建设,出台完善的、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网络举报制度,使举报更加便捷、反馈更加及时。网络举报要注意保护举报人安全,鼓励据实举报,坚决反对、抵制通过网络恶意中伤、捏造诬陷的不法行为。采用“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法既能够打消举报者的顾虑,还可以减少恶意诽谤,并且有利于纪检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可谓有一石三鸟,可以参考执行。

  2.3电子政务祥“云”朵朵

  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完成以云计算为基础的电子政务平台顶层设计;鼓励地方在国家电子政务规划和顶层设计指导下,在现有基础上建设统一的区域性电子政务云平台。2010年6月24-25日,在全国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经验交流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指出:政府云的概念,和企业提到的云计算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为了让互联网上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政府云计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公共服务变得像水电一样方便老百姓使用。电子攻务系统利用云计算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服务,如一站式网络平台服务和各种在线软件的使用;利用云计算,电子政务系统对用户设备的要求降低,用户使用简单的终端设备,如PC、笔记本,甚至是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使用电子政务云系统中的资源;云计算还实现了电子政务系统中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能有效节约社会资源。

  云计算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之一,在电子政务领域已进入实战阶段。2010年12月14日,全球软件巨头微软与成都市云计算中心在四川成都共同对外展示了国内采用云计算技术实施的首个电子政务项目——成都市猪肉质量安全溯源监管系统。市民只需要凭小票上的信息即可查询到猪肉的来源、流经渠道及检验情况。同时,随着成都市云计算中心扩容,包括流动人口管理信息、地理信息、危险源监管以及工商企业注册和信用系统在内的成都市多项政务应用,都将落地云计算平台。

  截至2011年底,还有上海、北京、青岛和西安等城市在电子政务云应用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2011年3月,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健康云系统在半年的测试及应用搬迁后,正式投入试运行;2011年5月,青岛市正式宣布由市电子政务办公室牵头建设全国党政系统第一个电子政务私有云计算平台;2011年7月28日,“祥云工程”基础性保障项目“北京祥云工程中金云后台”正式揭开面纱,率先成为“祥云工程”第一个云后台;2011年7月,西安高新区正式提出并开始实施“双云战略”,该战略由“高新区”和“长安云”构成。“高新云”主要致力于整合西安高新区的内部资源,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社会事务、企业运营平台;“长安云”则统筹科技资源,打造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公共服务平台。

  2.4物联网“感知中国,服务社会”

  物联网是指物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网络。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物联网具有可跟踪性,如果某地丢失了井盖,城市管理者不需要像以往调用大量的人力去寻找,只需要通过登录电子政务物联网系统,利用井盖上的传感器传回的数据就可以准确定位到井盖的位置。物联网还有可监控性。在森林中放置感应器,当森林的温度超标时,电子政务物联网系统会发出警报,管理人员会及时了解和处理险情,防止火灾发生。当房间的煤气超标时只要其联入物联网,也会在第一时间报警,避免悲剧发生。

  自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11月,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了物联网“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发展物联网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到2015年,我国要在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关键标准研究与制定、产业链条建立与完善、重大应用示范与推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协同发展、安全可控的物联网发展格局。

  物联网用于电子政务能够让行政部门直接快捷地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信息,有利地支持了正确决策,提高政府的决策水平。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在城市管理、环境监测、物流信息化、智能交通及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的应用广泛。物联网技术是建立数字化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物联网应用于城市管理的功能不断增加,如:地面井盖自动监测系统;垃圾箱充满自动报警系统;城市户外广告牌管理系统;路灯自动控制及监测系统;食品、药品安全跟踪监测系统等等。目前,北京、上海、福州、深圳、广州等很多城市都加快了物联网发展的布局,很多高校也纷纷新增物联网专业以满足社会的用人需求。

  3 结语

  虽然电子政务的开展与电子商务一样被冠以“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概论,但是,要认识到这三分是基础,是平台,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是电子政务的助推机、加速器。政务微博、网络反腐、云计算、物联网就是电子政务新时代的“烙印”。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的面貌一定会日新月异,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会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高新民.我国电子政务十年成就及面临的挑战[EB/OL].

  http://www.0375.gov.cn/2012/0110/25314.html.

  [2]人民网舆情监察室.2011新浪政务微博报告[EB/OL],

  http://wenku.baidu.com/view/6e86a07b5acfa1c7aa00ccc8.html.

  [3]凤凰网.网络反腐,让廉政之路更宽广[EB/OL].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1_09/19/9292729_0.shtml.

  [4]工业和信息业化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EB/OL],2011-11-28.

  [5]工业和信息业化部.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EB/OL],2011.12.12.

  [6]高意盈.政务微博何去何从[J].政府法制,2011(28).

  [7]刘辉,巴晨峰.电子政务与物联网技术[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1(9).

  [8]鲍凌云,刘文云.云计算在电子政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情报,2011(4).

  [9]国内首个云计算电子政务项目在蓉落地[J].信息系统工程,2011(3).

  [10]刘昊.电子政务云计算从观望进入实战[EB/OL].赛迪网,2012.1.16

  作者简介:

  冯志波,安阳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学历,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