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欣
本报通讯员 张弓 冯国滨
税款缴入国库10秒之内,就可以实时反映;当天纳税人登记情况,实时变化;网络开具发票情况,实时展示;34个税收流失风险指标,实时动态监控……这是记者在青岛地税“智慧地税”数据监控指挥平台看到的一幕。
建设智慧地税、科技地税,加快推进征管现代化,是青岛地税2012年提出的战略目标。青岛市地税局局长蔡自力告诉记者:“所谓智慧地税,就是遵从税收工作的内在规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用最便捷、最高效、最省力的办法提升工作效能;科技地税,就是把先进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征管的全过程,增强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智能水平。”
从去年开始,按税收征管的核心要素,青岛地税在深化信息管税,推进征管现代化方面作了初步的探索,取得了积极成效。去年,组织各项收入(不含耕契两税)390.2亿元,增长30.02%,创建局以来新高;今年上半年,组织各项收入256.8亿元,增长21.3%。
“信息化建设,不是软件开发得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复杂越好。”蔡自力深有体会地说,“税收征管各环节、各税种之间有内在逻辑关系,只有按照逻辑顺序,集成整合信息系统,才能事半功倍。”
青岛地税按照系统设计、逻辑关联的思路,集成整合了现有信息管税系统,他们按照“土地出让→开发建设→房产交易→房产保有”链条,集成整合了“地楼房”一体化管理系统,实现申报数据的自动比对、预警和验证。上半年,房地产交易量下降4.9%,而实现房地产业税收65.8亿元,增长12%。
他们以身份证号为线索,按照明细申报→高收入行业→高收入群体→法人代表→个人股权转让这一链条,集成高收入人群税源管理系统,大大提升了高收入者的税收贡献度。上半年,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入库16.5亿元,增长10.5%。
防控风险,是征管现代化的另一个核心要素。青岛地税搭建了一体化的风险分析监控平台,建立了分行业、分税种的72个税收预警指标,对纳税人申报的正确性、合法性进行全面扫描。在此基础上,把风险识别结果按户归集、自动排序,并按风险高低分类应对。对无知性不遵从的低风险纳税人,通过税企连线系统,实施纳税辅导、风险提示等柔性服务方式,督促企业自查自纠;对过失性不遵从的中等风险纳税人,通过21个行业评估模型,采取案头审核、函询约谈、实地核查等方式进行专业化评估;对故意性、有偷逃抗骗行为的高风险纳税人,由稽查部门严处。
柔性服务、中性管理、刚性执法依次递进的应对策略,不仅降低了征收成本,提高了征管效率,而且有效防范和化解税收风险。上半年,青岛地税纳税人自查税款4.6亿元;纳税评估税款3.2亿元;稽查查补税款1.4亿元,选案准确率96%。
征管现代化,必然引起管理职责的调整,资源的重新配置。
大企业,特别是跨区域的大型企业集团,是税源管理的重中之重。青岛地税把大企业管理作为“试验田”强力突破。他们打破单一属地化管理的旧体制,把跨区的大型企业集团,集中到市、区两级直属征收部门,统一集中管理。创造性地引入大企业个性化服务机制,帮助海信、海尔、青啤等3家企业,建立了税务风险内控机制,并面对面解决企业个性化服务诉求。
与此同时,以山东地税机构改革为契机,调整优化市、区(县)两级管理职能,将税收预警、纳税评估等职能统一由税源管理部门负责,实现对税收风险的统一识别、统一派发;在区县局组成独立的纳税评估部门,实行专业化评估,并把纳税人发起的申请事项,全部前移到纳税服务部门;对反避税、股权转让、金融业等高风险事项,组成了专业化应对团队,通过课题攻关,团队协作,把难点变为亮点和创新点。
在税收征管各要素中,纳税服务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办税效率,降低办税成本,是青岛地税探索的又一重要领域。他们建立了集网上申报、缴税、开票于一体的电子化办税体系,实现了网上申报、网上缴税、网上打印缴税凭证、开具发票并校验真伪等功能,推行了同城通办、ARM机自助办税等服务方式。目前,纳税人网上申报比例96%,网上划缴税款比例77%。如今,信息化、智能化的办税服务,使纳税人排长队办税成为历史。
青岛地税还创新服务评价机制,在办税服务窗口安装了纳税人评价器,在各大厅配备视频监控系统。如果评价不满意,系统自动发送预警任务,由监察和督查部门立即赴现场解决。他们还把服务评价拓展到全市市民和独立的第三方部门,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和评议。通过窗口评价、群众评议及第三方调查,纳税人满意率达97.6%。
蔡自力介绍,下一步,青岛地税将抓好数据的增值应用,推进征管数据与第三方数据的逻辑关联和比对分析,加快集成整合信息系统,完善纳税辅导→纳税申报→数据分析→风险预警→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的风险管理链条,把税收征管提升到全新的水平和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