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信息化工程监理是一个新兴行业,如何有效实现软件系统监理的质量控制,是大家广泛研究的内容和追求的目标。本文在对质量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将质量控制方法应用于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监理的实践中,通过对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监理的质量控制进行有益的探索,总结出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对软件系统监理标准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为同类的监理工作提供借鉴和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软件系统
在我国现在的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虽然部分承建单位拥有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信息化工程建设监理的引入,就是要求监理单位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用“公平、独立、科学”的态度,依据监理合同、工程建设合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国家标准,通过积极主动、全面、科学的控制手段,从项目整体的宏观以及技术的微观双重的把握信息系统建设的质量,进行主动的、全过程的动态控制,要把控制重点放在各种可能干扰项目质量的因素上,做好风险分析和控制工作,监督项目的关键性过程并检查阶段性结果,判定是否符合预定的质量要求。因此,质量控制是信息系统监理的关键[1,2]。ISO 9000系列国际标准(2000版)把质量定义为“质量是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其中的“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ISO 9000系列标准强调“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提供满足顾客和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理解并满足现有及潜在顾客和最终使用者的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以及理解和考虑其他相关方的当前和未来的需求和期望”,并强调应“持续改进”。 由此可见,软件质量也就是满足最终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本文依据某部委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建设的整体流程,详细阐述质量控制方法在软件系统监理中的应用。
一、质量控制的主要手段
依据监理行业的现状以及本电子政务软件系统建设的特点,监理工程师在实施质量控制时所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
1、 旁站
在实施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旁站监督,记录工程实施状况,检查项目承建单位的工作方法是否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所用的设备是否合格,及时发现事故的苗头或技术缺陷对相关问题进行记录、分析,并给出合理建议。由于软件系统建设的特殊性,此方式主要用于软件系统建设的产品到货验收、安装、调试等过程中。
2、 评审
对于工程实施各阶段的方案、计划、报告,承建项目负责人填写《工程方案计划报审表》,并提交给监理机构,由监理工程师汇同业主代表审批确认或组织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外聘有关专家进行评审,相关评审意见可以使用《监理意见》或《监理建议》形式提交。
3、 测试
实施监理的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监督承建单位建立用于满足合同需求的测量能力,监督评审承建单位的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实施以及测试结果,并独立进行测量结果分析。对重要的功能、性能、安全性等进行独立的模拟测试,并且将其结果作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的依据。
4、 抽查
在开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不定期对工程完成情况、测试执行情况等进行抽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系统开发约定。如果不符合约定,建议承建单位进行修改[2-4]。
二、电子政务软件监理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法
1、招投标阶段及商务合同签订阶段
在本电子政务软件系统招投标签订阶段,监理单位对软件开发质量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招投标文件技术方案的审核以及监理建议的提交,促使招标文件与工程项目的需求、目标和范围相符合,力求工程项目承建合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其具体流程为:由业主单位提供招标要求,监理工程师协助业主及招投标代理机构组织项目招标,同时协助业主组织标书评议、投标单位的入围圈定,以及投标单位的工作协调和划分工作。原则上,监理工程师不参加具体的评标投票工作。
监理单位主要的协助工作为通过对项目招标书、投标书等文档的审核,提出监理意见,通过邮件或电话方式提供技术支持。部分特殊情况以及关键子系统的招投标工作可要求监理单位进行现场监理。
商务合同签订阶段主要工作包括:协助业主与承建单位协商确定设计、开发、以及实施合同内容;协助业主审核合同中方案的功能要求、技术要求、质量责任、技术环节是否完善,质量和进度要求、工程主要里程碑设置是否合适,是否满足工程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测试标准和验收要求是否清晰;并对合同进行全面管理。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监理单位应对合同草案副本进行独立审核,尤其需注意对合同附件中的《技术方案》是否满足招投标文件、业主单位需求,并在审核后提交独立的审核意见。
在签订商务合同时,监理机构充分使用事前质量控制的手段,组织业主单位、承建单位一起制定需求变更办法、系统验收方案、文档提交方案等,作为项目的指导性质量控制手段。
2、需求分析阶段及需求变更阶段
依据项目特点,在签订项目合同后系统建设之前,要求项目承建单位应向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提交相关人员的名单、专业、职称、职务、工作简历、所承担的任务内容等,开发计划进度表。监理单位督促项目承建单位建立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建立项目“文档化”管理体系和内部评审制度,提交软件项目的《质量保证计划》以及《配置管理计划》对项目的整体质量保障进行说明,同时必须对上述文档的真实性、可行性等做审查。
(1) 需求分析的质量控制内容。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的主体实施机构为承建单位,业主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充分的配合。在需求分析的初始阶段,监理单位应要求承建单位为系统需求分析过程的实施制定详细的计划,并要求业主单位予以相应的配合。承建单位提交的计划中应包含需求调研、分析过程的详细进度方案、里程碑事件表(如:深入访谈阶段,需求说明书草案编写,需求业主单位确认,需求规格说明书确认)等内容,并由业主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审核,三方协商通过后作为需求阶段的指导性文件。需求分析的重点为定义并分析系统建设目标,定义并分析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持续改进、信息资源规划及业务指标评价体系。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承建单位正确分析系统需求,形成系统需求文档,同时监督承建单位解决需求分析中发现的问题,并形成监理意见。在需求分析过程中,监理单位的主要手段为抽查以及文档评审。在抽查过程中,监理工程师要充分的注意承建单位采取的需求调研方式和方法,协助承建单位使用“诱导式”或者项目原型法来更好的获取需求,应主动和业主单位、系统最终用户、承建单位需求分析人员交谈,了解需求分析过程的不足;尤其应当注意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评审标准对需求调研过程做出指导,增强调研过程的覆盖面以及完备性[4-8]。
(2) 需求变更的处理方法。
由于电子政务软件开发的特殊性,需求变更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同时也是影响软件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科学、规范、严格控制变更,在本软件系统建设过程中需成立需求变更控制委员会专门负责需求变更的相关事宜。需求变更委员会由业主单位、监理单位、承建单位三方共同组成,设主席一人,委员6人(每方2人),其职责主要为:接收业主单位、承建单位针对项目所建议的变更请求,并对建议的配置项变更做出评估和评价;对是否变更进行审核,并做最终的决策;监督已批准变更的实施。变更控制委员会议事、决策规则主要方法为:
1) 变更控制委员会只确认书面的变更请求;变更控制委员会接收到变更请求后,原则上3日内给予明确的书面答复;
2) 对于变更事项,委员会成员可以赞成、反对或弃权;变更控制委员会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当变更委员会成员意见不能通过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时,由变更控制委员会主席决策;
3) 一经变更控制委员会确认的变更,原则上不得进行更改和重议,业主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必须严格遵守。 变更控制的具体流程为:
1) 由业主单位用户方发起的变更请求,首先进入业主单位项目工作组进行讨论,确定是否需要提交变更控制委员会;由承建单位发起的变更请求,直接进入变更控制委员会;
2) 若进入变更控制委员会之前,未有变更技术方案,则由承建单位协助拟定变更技术方案后,进入变更控制委员会;
3) 接收到变更意向或者书面的变更请求后,变更委员会成员填写变更初步意见并提交监理单位,监理单位汇总后向变更控制委员会报告;
4) 变更控制委员会主席主持对变更请求的最终确认;
5) 进入变更控制委员会的变更请求有同意、反对、技术方案调整三种状态,反对的变更请求原则上不允许再次提出,技术方案调整则是由承建单位按照变更控制委员会意见对技术方案进行调整,调整完毕后,重新进入变更控制委员会确认。
6) 变更请求的最终确认结果由监理单位整理备查。
3、系统设计阶段
项目设计阶段的监理主要是为了达到如下目标:协助业主单位审查承建单位的软件工程项目计划,确保工程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并满足承建合同要求;协助业主单位评审承建单位的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促使总体设计方案满足工程项目的系统需求和有关的法规、标准,并符合承建合同要求。
按照现有电子政务软件开发的一般模式,主要可分为软件系统的研发、软件系统升级以及在成品软件基础上的个性化实现,因此监理单位进行设计评审时应详细划分系统内容包括:成品软件需个性化的已满足业主单位需求的部分以及需进行完整开发的部分。同时,按照如下的大原则进行确认,并按照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增减。
(1) 对产品软件的功能,承建单位的设计文档中可简单的描述。明确实现的功能和用户的需求项的对应关系。对成品软件实现功能,由于知识产权等相关因素的限制,承建单位可不进行技术实现细节的详细描述,但至少应明确采取的技术架构、数据库结构等业主单位维护或今后升级的相关的全部技术内容。
(2) 对于需全新开发的内容,承建单位的设计文档要求与传统软件开发过程需一致,同时还需重点明确此部分的开发模式以及与已有功能的关系。
4、软件代码编写实现与项目测试阶段
在软件开发实现过程中,监理工程师的主要任务是:要求承建单位为软件编码过程的实施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按照计划的要求开展软件编码活动;监督承建单位按照测试需求和进度安排进行单元测试;检查承建单位单元测试过程中的错误的记录及其改正;检查承建单位及时更新的用户文档;按需求一致性、测试可行性等标准评价软件编码和测试结果。
进入软件开发编码阶段,监理工程师应首先充分注意如下各方面的检查:
(1) 标准制订和培训
编码的标准在现在已经逐渐趋向统一,但是仍然有必要在项目组中推行或制订编码标准。统一的编码标准,可以使项目组内可以容易地互相协助、交流,为抽查、测试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编码标准制订后,首先要进行项目组内培训。这样的主要目的是讨论和统一认识,建立未来强制执行和检查的前提。
(2) 版本控制
编码阶段要进行版本控制,良好的控制机制可以减少很多无用功,甚至避免一些灾难。良好的版本控制不是来自好的版本控制工具软件,而是版本变更控制的制度以及因此形成的良好习惯。监理工程师要督促开发小组项目经理监理可实施的版本控制制度。常用的版本控制工具有VSS、CVS等,在使用版本控制后,监理工程师必须要求承建单位为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分别建立用户帐号,该帐号需具备下载权限。
监理工程师将对项目实施的情况进行抽查,抽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代码开发是否符合规范、现场人员是否符合计划安排、单元测试过程是否符合规范等,抽查要以统一的编码标准为基础。
依据软件建设的具体内容,代码抽查工作可按照以下方法进行:开始时,安排每周1-2次抽查,每次只检查一个程序员编写的一个功能,重点是编码标准,其次是BUG,最终达到项目组编码风格的统一;风格统一后,再把抽查的重点放在程序功能上。在进行代码抽查的过程中,应明确返工标准,从而保证程序的健壮性。
在编码实现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单元测试分析过程,也是监理工程师抽查的范围之一,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及时对单元测试分析报告进行详细分析和审核。这不仅是为了规范文档,主要是为了保证在进行项目整体联调时,所有的代码已经经过承建单位自身的测试,保证所有的模块按计划和要求完全被测试,并且测试结果正确;同时,可以对测试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正确的分析结论。
在软件的功能、性能测试阶段,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建单位为实施软件合格性测试而对软件项的每一鉴定需求开发确定的测试集、测试用例(输入、输出、测试准则)以及测试规程,监督承建单位按照计划的要求开展软件合格性测试活动,并形成文档。
测试阶段,评审和抽查工作放在一起进行。其主要任务是对测试工作计划,软件测试大纲,测试问题记录表,测试报告等文档(在测试过程中承建单位至少需要提交《测试计划》、《测试用例》、《缺陷报告》、《测试报告》四种文档)的审核以及问题的处理和跟踪。特别需要注意以下各方面内容:测试规划中的测试是否具有全面性(覆盖所有接口、覆盖所有软件功能、边界条件等),性能、可靠性测试的完备性(包括时间、空间、精度、压力等)以及测试用例的合理性以及有效性[3,5-8]。
当承建单位完成系统的自测后,监理工程师应协同业主单位,配合该系统开发里程碑,对其用户功能及主要访问接口等测试方案中的功能点进行同步抽测,其具体抽测形式可为旁站检查或者现场测试。监理工程师将全程旁站监理系统的性能测试过程。具体测试内容包括:
(1) 系统功能测试:
1)根据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明确各功能点的测试优先级别。
2)用户经常使用、涉及系统核心功能的功能点应具备较高优先级别且测试覆盖率应达到100%。
3)功能测试必须即包括正常输入和正常业务流程测试,也包括对非法数据输入和异常业务流程的测试,且对系统非正常操作的测试用例应占其总数的20%-30%。
(2) 系统性能测试:
1)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等相关文档,测试在大用户量、大数据量和长时间连续运行等条件 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稳定运行性能。
2) 对于分布式系统,应模拟真实环境,对系统性能指标进行测试。
3) 根据测试结果及《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发现并分析系统性能瓶颈。
(3) 系统安全性测试对系统的应用安全及数据安全特性进行测试,应包括但不限于:系统权限管理、系统日志记录、数据备份与恢复策略等。
(4) 配置和安装测试
1)对于软件系统开发而言,尤其是项目性软件开发,很容易忽略软件的配置和安装测试。相关测试主要检查计算机系统内各个设备或各种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结和功能分配中的错误,配置测试主要分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两种。安装测试主要是检测系统不同安装模式下(初次安装、升级安装、完全安装、定制安装)安装后是否能操作正确。
2)监理工程师应该向各方明确安装测试的目的不是找软件错误,而是找安装错误。
3)安装测试是在系统安装之后进行测试。它要检验:用户选择的一套任选方案是否相容;系统的每一部分是否都齐全;所有文件是否都已产生并确有所需要的内容;硬件的配置是否合理。
5、试运行与验收阶段
验收阶段监理的质量控制属于质量的事后控制,也是监理控制的最后一环,所以显得尤为重要。在某委电子政务软件验收的实施过程中,将充分的考虑到业主单位对工程的理解以及对验收、文档等相关事项的要求。为了解决在系统验收过程中的相关分歧,可在项目启动时明确验收的流程和方法,制定项目验收规范。
本电子政务软件项目初验首先由承建单位提出申请。当项目监理结构收到申请后,应检查该项目的完成情况、项目质量状况以及验收资料。在承建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监理单位专业成员对项目质量及验收资料逐项进行检查评审。如不符合要求,应责令承建单位完善。若符合要求,则由总监理工程师主持,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承建单位以及其它相关部门进行初次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监理工程师应责成承建单位抓紧整改,再进行检查。
系统的初验由监理单位主持,初验采取现场评审验收的方式,其具体执行方法如下:
1)监理单位在验收前,对承建单位提交的验收内容、方法、标准进行审查。验收内容、方法(包括测试工具)、软件验收标准等内容需经过业主单位、承建单位、监理单位一起确认通过。
2)监理单位在现场验收过程中,应该把握规范,记录结果,对“问题项”进行核实。
3)监理单位在验收过程后,对测试数据和结果进行核实后,敦促承建单位修正问题。
4)监理单位应对整改后的情况进行复查。复查采取整体复查方式,即等初验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以后,承建单位提出申请,由监理工程师以及项目各方组成复核组,统一进行复查,并同时对整改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检查。
当初验成功结束后,系统进入试运行期。在试运行期,监理工程师主要采用抽查、问题跟踪的方式。最终用户在试运行期应该及时向业主单位报告系统试运行状态,并及时抄送承建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应该注意试运行期出现问题的跟踪以及分类,并在抽查中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核实。对于试运行期的重大问题(由业主单位、承建单位在合同中定义),监理工程师可以召开专题会议及时解决问题。
试运行成功结束后,项目进入正式验收。系统的终验由业主单位主持,相关部门参加,监理组协助业主单位做好验收工作。监理组检查承建单位是否对验收中的问题进行改正,审核承建单位提交的资料,验收资料完成后移交业主单位。监理单位对于系统的终验也采取现场评审验收的方式,其具体过程可以参阅初验的方式,但重点应该注意试运行期出现问题的解决程度。
在终验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所需交付的代码、文档的评审验收工作。
文档的评审验收主要包括技术文件、实施计划、设备配置计划、安装手册、测试文档、验收文档等。具体包括:《需求规格说明书》、《技术方案》、《设计说明书》、《系统维护手册》、《培训方案》、《安装调试报告》、《设备配置手册》、《项目实施方案》、《项目进展定期报告》、《设备安装手册》、《软件及其他方面安装手册》、《设备验货报告》、《集成测试报告》等。监理工程师应该对文档的接收进行记录。评定时主要检查文档描述是否清晰,文档是否可交付,交付后是否具备一定后期再开发延续性和维护阶段参考性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文档的完整性,即文档的广度是否覆盖所有软件工程领域定义所有方面。文档的可维护性,即文档的深度是否足以支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便来由第三方独立对系统进行修改或维护。
系统代码的审核主要在于代码的完整性,注意区分代码的二次开发部分和已有产品代码,尤其是相关动态链接文件等的源码提交,在实施监理的质量控制时可使用如下手段,确保提交代码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1)依据系统设计方案选用部分只装有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承建单位依据《安装、维护手册》进行系统必须的产品软件、以及可公开下载的系统升级包的安装。监理工程师同时检查随盘的技术资料是否完整。
3)承建单位从代码配置管理服务器上下载最终版源代码,监理工程师注意检查文件、代码的完整性,尤其是动态链接文件等,对于不能完整阅读源代码的文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建单位进行说明,并留下书面解释意见供各方确认。经过三方签字确认的部分可不提交代码。
4)承建单位进行现场代码的编译以及档案系统安装盘的制作,并使用安装盘安装系统,依据《系统安装手册》配置环境参数,并进行安装后的测试。若系统测试通过,则证明本次移交源代码完整。
5)承建单位现场对源代码打包刻盘作为终验资料一起提交。
为了保证文档装订的规范性、标准性,监理单位可与业主单位协商,依据业主单位的惯例进行要求文档的提交方式。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电子政务软件系统监理质量控制方法的详细阐述,使信息化工程监理从业人员特别是软件监理工程师,在软件系统的各个阶段应该如何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有了一个较为清楚的认识。由于信息化监理是一个新兴事物,尚有很多需要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再加上作者水平有限,尚有很多软件系统监理控制的问题并未给予解决,探究的空间还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