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8月14日消息(通讯员张李 殷泽)破盲点,新警务破茧成蝶借东风,高科技扬帆远航 “E时代”,大网络引领潮流响警笛,新农村天罗地网
“不到6个小时就破了案,信息化真是我们破案攻坚的良器。”8月9日20时许,接到辖区某公司仓库价值近5万元电缆线被盗的报警后,江苏南通边防支队连兴港边防派出所民警利用“天网系统”和“旅馆业监控系统”按图索骥,迅速锁定嫌疑人及藏身地,将正在某宾馆内沉睡的嫌疑人王某抓获。这是“夏季破案攻坚会战”以来,这个支队利用警务信息化破获的又一起案件。
近年来,这个支队围绕“打基础、建体系、促应急”的警务信息化建设目标,坚持以“信息主导警务,信息服务实战”,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力推进边防信息化建设,全力打造了“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警务信息化品牌。
破“盲点”,新警务化茧成蝶
随着南通沿海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口、职业、资金等综合流动使南通沿海稳定的社会构架产生了大幅动荡,针对违法犯罪形式日益呈现的流动性、复杂性和多元性,原始的手工操作与警务理念已无法适应当前工作需要,警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然而,这个支队最初的警务信息化建设举步维艰,属于工作“盲点”。民警对警务信息化思想认识程度不深刻、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平台缺失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支队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我们要迎难而上,打破盲点,与时俱进!”这个支队全面吹响了“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号角,不仅建成了以支队多功能指挥中心为中枢、16个基层指挥分中心为支撑的“联动式”两级指挥平台,还在全市边防派出所建立起“执法办案监控系统”、“海防监控系统”、“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等视频监控体系。
“外强躯体,内重修身”,这个支队还结合“大走访”、“三访三评”等活动契机,与驻地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人才互助培养机制,为边防培育了大批信息化人才。现如今,民警深谙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录音笔、数字警员身份证、警务通等使用之道,全支队初步形成多渠道汇总、多角度接触、多领域应用、多层面管理的警务信息化战略模式。
借“东风”,高科技扬帆远航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沿海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这个支队执法执勤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警力可谓捉襟见肘,如何克服人员编制的“瓶颈”。“ 警务信息化”便是这个支队借到的东风。
每天夜晚,启东塘芦港滨海工业园区的街面上异常冷清,完全不见巡逻民警的身影。对于一个面积30平方公里,签约项目289个,投产企业140家的园区来说,没有巡逻无疑匪夷所思。但倘若步入塘芦所的大门,你会恍然大悟。针对滨海工业园区企业多而警力有限的情况,塘芦港边防派出所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主动协调工业园区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集高清抓拍、内部监控、“点对点”视频对讲、执法办案监控、3G图传、警务短信平台为一体的勤务指挥室,民警只需坐在屏幕前,便可“巡逻”到园区的角角落落。
用科技弥补了警力不足,同时提高了执法执勤的效率。今年5月2日,启东连兴港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海上出现翻船事故。民警随即启用辖区港船服务管理系统,通过AIS出海船舶定位和卫星电话,第一时间联络到失事船只,仅用47分钟便将船上8人全部救出,无一伤亡。目前,这个支队所有边防派出所均已建成集AIS出海船舶定位管理系统、渔船民管理系统、港口110数字监控报警系统和卫星电话为一体的港船服务管理系统,打造出集“搜救、防控、服务”为一体的管理平台,大量节省了人力财力。
“E时代”,大网络引领潮流
“没想到网上也能办身份证。”如东县长沙镇村民万友龙最近长了见识。今年4月,远在河南打工的他不慎遗失了身份证,但由于工期紧,无暇回家重新办理。长沙港边防派出所民警获悉后,通过“警民QQ群”远程接受了万友龙的身份证照片,仅用十分钟便完成了身份证补办手续。
信息与网络密不可分,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也就必须加强警务网络化建设。这个支队以“网络服务”为主打旋律,广泛收集民情民意,倾心打造出“为民、亲民、利民”的“服务网络”,引领警务走进了“E时代”。 “网上警务室”、“边防微博”、“辖区QQ群”“边防飞信”……在警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类似的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成为最受群众欢迎的评警载体。通过发动网民“键对键”参与评议,民警能够更好地整改问题、服务群众,警民沟通渠道有了进一步拓宽,警民距离也得到进一步拉近。
据统计,去年以来,这个支队网友的帮助下,共获得房主信息、暂住人口信息15700多条,登记采集治安案件信息2720余条,给边防派出所日常管理和业务工作带来了无尽的活力与便利。
响“警笛”,新农村天罗地网
黄海村位于南黄海之滨,是国家重点港口洋口港开发建设的中心地之一。随着港口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在带来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出现了外来人口增多、施工单位增多、不安定因素增多等现象,社会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据统计,辖区接处警数与港口开发建设之前相比上升了200%。
如东边防大队积极协调驻地党委政府,采取政府、村委会补贴和个人出资的方式,在黄海村试点推行“警笛入户”工程,在每户群众家中安装TS-110无线联防报警器,将每相连十户编成一个联防组,并逐步在辖区内实现全覆盖。一旦有不法分子进入红外线覆盖区域,驻村警务室和整个联防组的群呼器都会自动报警,从而形成“一家有警,八方支援”的新型群众防范网络。
“警笛入户”工程推行以来,辖区盗窃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邻里纠纷、家庭纠纷明显减少,农村小技防建设实现了户与户相通、村与户相连、民警与群众相连的群防群治、联防互助网络,不仅增强了邻里共建平安社区的氛围,更进一步完善了农村治安防控网络。村民们的安全感普遍增加,还编了个顺口溜:“警笛一装、心里不慌;警笛一响、天罗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