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民众“同频共振”仍需时日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2-08-17

  编者按:目前,网络问政在全省、全国都掀起一股热潮,成为当今的一种重要政治生态。偏居粤北山区的清远网络问政氛围如何?效果如何?遇到什么困难?本报从今期开始,特别策划推出“网络问政在清远”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2012年8月9日,清远市2012年新一轮领导干部大规模培训启动,葛长伟在授课中透露,市委将对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及市直有关单位“一把手”进行网络应用技能考试,考核他们发邮件、看微博、上QQ、回复网友问政等能力,以适应新时期开展群众工作的要求。

  8月3日,清远市政协召开六届三次常委会,举行了市政协“民需民智”网络平台启用仪式,这是清远市政协首个倾听民意、了解民需、收集民智的网络服务平台,在全省政协也是首开先河。

  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已经有约20家市直单位开通了政务微博。除此之外,在2008年,清远市委、市政府就在官方网站开通了市长信箱栏目,以此收集坊间投诉信访。在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征途上,网络问政是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一种探路。而在清远,政府部门和官员个人,都还在摸着石头过河,一切才刚起步。

  政府网日均浏览量2万次

  “虽然我不是清远人,但是我也希望可以提供帮助!我建议清远也要做个定点捐款的和献血的。也可以到街头去找些有爱心的人捐款。我愿意做一个义务人员。”2008年5月14日,这是清远市政府网市长信箱运行后网民发来的第一封信。两天后,“市长信箱”回复了:很好的建议,现在市政府已下文号召大家踊跃捐款,各媒体上有捐款账号。

  粗略统计,到目前为止,市民已经向市长信箱发信5000多条,咨询2188条,投诉1635条,向市政府提出建议的473条,还有给市政府的表扬信85条。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5月1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以来,至今已近4年3个月。“门户网站已经成为市民了解清远的窗口、联系群众的桥梁、政民互动的平台。”清远市电子政务科工作人员介绍,近两年来,清远市持续对网站改版升级,提出要把网站作为政务公开主平台。网站日均浏览量保持在2万次左右,累计浏览量达2000多万人次。政府网作为第一平台在政府信息公开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办事流程,不用专程跑到窗口。”市民王先生道出了网上办事大厅的便利。据了解,通过市政府网站的网上办事大厅,市民在家中上网,就能了解各窗口的办理事项、办事流程、办事依据、所需资料、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以及办事窗口的查询电话等内容。

  目前,清远市采取上网、上墙、上报、上电视等多种方式公开政府信息,形成了以政府网站为主体,以《政府公报》、对外服务窗口、户外电子显示屏、电子触摸屏、公开栏等形式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的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和平台。

  网络问政缺乏制度化管理

  作为政府为民服务的网络平台,市长信箱有令群众满意的地方,也存在不足。其表现是各个部门的处理反应速度不一致。

  市民“Hcyzwl”表示:“我最喜欢看清远市人民政府网站中的市长信箱栏目,那里最能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切实解决老百姓的难题。”但他同时也发现,“有些单位的回复很好地解决了问题,但有些单位的回复不是推诿就是含糊不清”。

  因此他建议,在市长信箱栏目增加满意度评价。这既要有提问人对某单位回复的评价,又要有其他查看者对回复的评价。这些满意度评价可作为单位的考核项目之一。

  此外,他还提到,经常看见某个问题在某单位得不到解决而推给其他单位,之后就不了了之。如小孩入户难的问题,两个月也没得到回复,市公安局推给了计生管理部门,不知道小孩上户口是否一定要母亲上环证明,也不知是否真的有此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能否设置一项功能,让不能解决问题的单位直接把问题移交给能解决的单位,直到问题解决。这样才是真心实意地解决老百姓的难题。”

  其实“Hcyzwl”的话也道出了清远网络问政的困惑——目前还没有长效的监管机制作保障,网络问政缺乏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建设与管理,在实践中很难确保健康发展;在一些政府网站、市长邮箱、政务微博上,因缺乏监管规章和制度,造成问政无序;在一些部门,网络问政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培训,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不高;网络主流舆论引导能力不强,网民意见的办理缺乏有力的督办与跟进,对办理效果缺乏考核评价。

  互动不够易致政府民众误会

  随着互联网的异军突起,“网络民意”作为一种史无前例的民意表达形态,成为备受瞩目的关键词。有分析人士指出,清远市政府网和政务微博,另一个明显的不足就是倾听网络民意不够,这也造成了民众对政府的误解,导致有些民心工程开工了还“好心办了坏事”。

  清远市区文化广场升级改造,有网友在微博上转发消息:这个清远市区唯一的文化广场难道要被拆毁?事后媒体采访才有部门出来解释,原来是升级改造工程。由于事先没有公开信息和征求民意,市民和部门又闹了个误会。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清碧路清北电排站路段工程的公告写明施工时间为2月25日至6月30日,结果到了6月30日却被网友发现非但工程没完工,还处于停工状态,而工程指挥方似乎并没有要向周边民众解释一下为何停工、究竟何时会竣工的意思。由此网络上又掀起一轮骂战,直指政府无视网络民意。

  拿最近刚通车的桥北路工程来说,网络上对它的评价可谓是“冰火两重天”。部分车主满意终于不用再塞车,但有车主也说造成了新的拥堵;有市民觉得立交桥架起新一景,但也有市民说要“跨栏”去中医院看病今后有的受了……这番争议背后,有网民质疑工程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甚至有网友问:为什么动工前的设计方案不公开,为什么不投票看看民间到底支不支持?

  质疑声此起彼伏。北江河南岸亲水栈道今年以来频遭水浸,原本一项惠民工程,却在雨天变成危险地带。又有网民质疑栈道设计的高度和木质材料的合理性……

  都是惠民工程,为什么没有因此拉近政府与市民的距离,反而还使双方误会越来越大?

  知名网友“风之龙”认为,造成政府与民众误会、网民只能在网上骂政府的现象,其实折射了政府的听证缺失。“没有互动。无论是市长信箱也好、政务微博也好,都是单向地在收集民间的投诉和意见,单向地在汇报自己的工作,而没有停下来问一问:你们是否满意?惠民工程,本来花的就是纳税人的钱,怎么建,难道民众没有知情权吗?在建之前,为何不多听听民众的意见?网上反对的声音那么强烈,政府听不到?”

  “风之龙”希望,今后政府能多在网上与民众互动,倾听一下网络民意,形成一种网络沟通与协调的机制。

记者 蔡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