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教育信息化高地推动教育现代化
来源:天津网 更新时间:2012-08-24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场全球性的教育革命正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全方位迅速地展开,教育信息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因为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此时此刻,既担负着知识普及与文化传承,又是高素质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该如何来迎接教育信息化的挑战呢?天津财经大学在几年前特别提出了“建设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化和谐校园”的发展战略,尤其是将信息化校园建设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上,他们是如何看待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呢?为此,我们采访了天津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王玉英。

  访谈录

  记者:《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高等教育信息化是整个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高校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请问,您是如何看待教育信息化以及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王玉英: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是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水平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党和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空前重视。总书记在去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教育信息化作了重要阐述,提出“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国家领导人多次对教育信息化作出指示。《2010-2012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把“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单独列为一章,并列为十大项目之一来重点推进。

  高校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地方,信息化校园是高校师生的需求。它是一个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新型教育体系,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历史发展的机遇,因此我们要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推广信息化校园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几代天财人的努力,我校的办学水平、综合实力、社会影响有了很大的提升。明确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立足天津,面向全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具有鲜明特色,充满生机活力,具有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基础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的发展定位,其中信息化建设则成为学校发展的关键一环。

  2006年,学校提出了“建设国际化、信息化、生态化和谐校园”的战略思路,将信息化校园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摆在了非常突出的地位。因为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由之路。

  记者:您如何理解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王玉英:《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子规划,主要针对《教育规划纲要》中的教育信息化内容进行了细化和落实。在“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的思想指引下,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能力体系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是在总结前些年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推进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的,在明确信息化对教育的支撑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其引领性的作用,即强调利用教育信息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体现了“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思路,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绘制了一幅影响深远的蓝图。

  首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发展模式、主要框架等许多问题。规划指出,我国到2020年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标定位是:“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并根据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特征结合对信息化的需求,对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到2020年应达到的水平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并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这些指标不是硬性的量化要求,而是指引方向的,既明确了各领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为后续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明确了路标和发展路径、实施步骤。

  其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在高等教育中,主要体现为实现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特别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科研创新。同时,采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资源共建共享,解决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以信息化为支撑,结合国家开放式大学的建设,解决继续教育面临的发展问题,建设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覆盖城乡、开放灵活的继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必将成为未来十年教育发展建设的重点内容。

  最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梳理明确了教育信息化自身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发展模式问题,参与力量问题等等。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我国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就。《规划》在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方面特别做了细致的顶层设计;同时,《规划》体现了多元化力量参与的思路,既强调各级政府、教育机关、学校、信息中心等单位的重要作用,还特别要求研究机构、企业的参与,为促进全社会多方参与、共同推进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个开放性的参与结构必将加速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记者:您理解的数字化校园的含义包括哪些? 新一代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王玉英:数字化校园是在传统校园概念基础上提出来的新概念,它的核心内容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将现实校园的各项资源数字化而形成的一个虚拟空间,从而使现实校园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延伸。它是以网络为基础,包括从设备、教室等环境方面,图书、讲义等资源方面,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办公等活动方面的全部信息化。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从而完成现实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在数字校园里,可以通过现代化手段,实施现实校园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与管理水平,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标是打造数字化的教育教学环境,从学生、教师、管理者等不同的角度出发,为他们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服务。数字化校园不仅仅只是硬件的建设,应该合理和有效地进行科学规划、推广信息化理念并构筑数字化的生活环境,使数字化校园发挥更大效能,最终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为学校发展建设服务。我认为数字化校园的设计应该特别关注教师、学生的实际需求,他们的需求决定着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方向。因此,数字化校园应该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上,依托数字环境、以数字资源为基础的一个管理服务体系。在充分发挥其辅助处理学校各项事务作用的同时,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思想,彰显校园丰厚的文化底蕴,构筑这样一个与教学科研同步的虚拟环境。就目前来说,天津财经大学数字化校园建设就是要通过一体化数字校园的顶层设计与规划,构建一个信息系统的支撑环境,让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

  记者:目前,天津大部分高校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广大高素质师生员工的基础条件,很多高校开始为打造数字化校园而努力。在信息化发展中很多高校也正面临很多难题。比如:应用和服务的集成度不高,信息应用孤岛多,大量的教学资源没有充分利用起来,缺乏深层次的增值服务,校园网站缺少吸引力,学校数字化应用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形成新一代师生互动的虚拟校园网络。请问,天津财经大学是如何开展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有哪些成果?

  王玉英:天津财经大学是天津市教委一期投资网络建设的首批4所高等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小组下设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的常设机构。通过整合教学院系、职能处室、建设单位及外部专家等多方资源,形成了主要领导负责、多方智力资源汇聚的建设环境,在建设理念、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合力,“九五”、“十五”期间,学校网络建设工作得到空前发展。“十一五”学校提出了建设与完善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体系的目标;并完成校园网“扩容增速”工程、数据中心机房环境提升与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硬件环境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教育信息化对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初步显现。

  在“十一五”期间,我校实施了数据中心机房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业已投入使用。该项目是“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在整个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数据中心管理文档及工作规范,得到了教委专家的好评。同时,配合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科研兴校工程、管理提升工程等重点工作,集中力量建成了一批与之密切相关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OA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这些应用系统的投入使用,提高了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提升了信息化服务意识。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校信息化建设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但与数字化校园建设目标的要求还相差很远。比如,学校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普及和提高;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尚需进一步丰富,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信息化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信息化意识尚未深入人心等等。可以说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场教育的变革,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上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推广的原则,力争在建设过程中使网络基础、应用平台、信息资源的建设以及信息化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同步发展。

  记者:在“十二五”的数字校园建设工作中,您将以什么样的思路来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主要工作有哪几个方面?

  王玉英:学校“十二五”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我们将围绕校园资源、管理、服务三个要素来构建我校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科研环境、管理环境和生活环境。同时,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信息化建设工作,用以人为本和谐校园理念统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各个方面,用严格的制度规范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养,而先进的信息化手段与教学的融合是提升教育质量、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有效途径。所以我校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着眼长远注重实效。也就是说,要结合当前现状和未来发展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脚踏实地,扎实推进。

  一个能够为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带来高效和便捷的系统,一定会受到师生的支持和喜欢。信息化建设与信息化应用这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这一点在我们实施学生学费收缴系统项目中得到很好的验证。使用者的认可以及不断变化的需求是我们推进信息化进程的动力,需要上上下下共同努力。

  当然,校园信息化总体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发展战略,切实帮助解决学校面临的问题,满足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需要,制定出满足学校信息化发展战略需求的信息化总体框架、信息化标准、数据资源中心、核心应用平台、信息安全方案、业务系统创新等发展规划和建设计划,形成学校的信息化发展目标、战略、政策,并落到实处。

  具体地来说,我们准备在以下几个方面加速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步伐:

  完成数字化校园统一平台的扩容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校园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加强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实施专业人员培养计划,同时,发挥信息化建设办公室技术优势,与重点部门合作,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的信息化专业培训。

  启动教育信息化安全、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明确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网络安全、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发挥学科优势,重点打造北方财经信息资源创新及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天津经济与社会发展,辐射华北地区开发开放,服务新时期文化大繁荣的资源共享平台。

  记者:天津财经大学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合作有哪些,能对高校提供何种帮助?

  王玉英:中国移动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通信运营商,非常关注校园信息化建设,与天津财经大学有良好的合作。进入3G时代后,中国移动与高校的合作更加紧密,由最初面向学生的服务,逐步深入到学校日常数字化管理服务。

  天津移动为我们提供了大学版校讯通业务,我们的教师通过校讯通平台向学生干部发送相关通知,包括会议、活动组织方面等,便于老师面向多年级班级的统一管理和讯息的快速发布,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我们学校部分老师加入了财经大学的自身校园V网,相互之间打电话很便宜,降低了通信成本,减少了支出,促进了沟通交流。

  校园网发展了十几年,时至今日,移动校园网的提出和实践,有助于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稳定地向前推进。天津财经大学将按照学校整体战略规划,全面启动和建设数字化校园工程,以信息化推动教学、科研和管理全面上水平,营造良好的数字化网络环境。实现内部,包括教职员工、学生,外部合作者及访客相互之间随时随地的信息交互和传递。而移动校园网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重要载体。

  希望移动校园立足于目前运行的校园应用系统,在融合移动数据业务的同时,面向校园师生,从师生需求出发,为师生提供各种服务,由以管理为核心转向以服务为核心,从而真正做到面向学生和教职工,提升校园信息化应用水平。我们相信,未来的移动校园能为全社会各行各业提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没有围墙的虚拟校园。随着无线网络的快速发展,这种方便快捷的校园体验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记者: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信息通信与女性”,国际电信联盟制定今年电信日的主题是希望更多的年轻女性从事信息通信的工作,您作为一名女性、又是致力于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女性领导,您是如何看待今年的电信日主题所体现的含义?

  王玉英:回顾近年来国际电信联盟确定的活动主题,从2008年关注残疾人、2009年关注未成年人,到2010年着眼城市生活,以及2011年聚焦农村生活,“平等”的理念贯穿其中。也就是说,无论哪个社会群体、无论在什么地域范围,对信息通信技术的享有都应该是平等的。本着“平等”这一理念,2012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的主题为“信息通信与女性”,其用意在于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潜力,通过消除性别差异,并赋予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女性争取她们在世界上的平等合法地位的能力,从而使更多女性获得机会和利益。

  女性是社会的基石。她们是每个家庭和社区的坚强支柱。性别平等是《联合国章程》赋予的基本人权,是《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主要目标之一。信息化是协助加速实现性别平等目标的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把人们带入崭新的时代。女性应该在这个时代,享受更加开放的工作环境、更加快捷的沟通方式、更加便利的通信手段和更加丰富的应用服务。整个信息通信行业都应一如既往地关注、关怀女性消费者的需求,提升服务质量,为她们创造更加完善、优质的信息应用体验。正因如此,国际电信联盟将目光投向女性,以便利用信息化的力量消除歧视,呼吁全社会重视女性群体平等享有信息通信技术成果的权利及其在信息通信行业中的地位。

  记者 卢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