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电信实施“村村通”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侧记
来源:广西日报 更新时间:2008-03-11

当城市的人熟稔地玩着拍照手机、MP3、数码相机,习惯于通过互联网收发邮件、看新闻、上QQ、搜索,热衷于“行走”各大论坛、BBS“拍砖”、论战,甚至兴起在网上玩“博客”时,广西很多交通极度不便、生存环境恶劣的村落却至今连一部电话都用不上。为了打上一个电话,村民有时不得不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因“数字鸿沟”造成的“与世隔绝”,正越来越拉大着城镇与农村的差距。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深入应用将有效改造传统农业的生产流程,为农业现代化进程注入新的活力,将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

“南极村”来的感谢信

今年世界电信日前夕的5月13日,广西区电信有限公司领导收到了一封非同寻常的感谢信。

在信末落款的两个公章后面,是一连串笔迹不一、排列也不整齐的90个人的联合签名。信中说:“我们河柳村地处藤县最南端,是藤县名副其实的‘南极村’,面积超过20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我村是一田九山的山区,水源充足,山地肥沃,资源丰富,古谚‘道家小香港,河柳小南洋’就是我村物产丰富的真实写照!但河柳村通信十分落后,严重影响产品外销,历年都有大量的农产品由于未能及时销售而腐烂变质。”

“去年7月,藤县电信分公司负责人及工程技术人员为让咱村能通上电话,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搞调研、筹资金、架线缆,经过两个月的努力,终于开通程控电话,农户装机率达到了92%!河柳村各屯在一夜之间开通了程控电话,还能在家打电话和上网!这样的大好事在我们村很多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有了程控电话,等于有了‘顺风耳’,农副产品流通空前顺畅,群众的八角再也没有一斤坏掉;有了电话,信息畅通了,再也不用担心‘质优价廉’,群众增收10多万元;有了电话,即使足不出户,也可随时与外出打工的家人和亲朋好友联系;有了电话,我们再也不用翻过两座大山,走6公里的山路到相邻的留村罗鸦颈圩市去打电话了;有了电话,我们在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党和政府为我们办成这件大好事、大实事,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看在心里,永远铭记在心!”

据自治区通信管理局负责人介绍,像河柳村一样告别无电话历史的行政村今年又多了2230个,作为“村村通电话工程”全国五个试点省区之一,广西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截至今年11月23日,全区共完成2230个未通电话行政村通电话的任务,提前超额完成信息产业部下达的任务,全区行政村通电话率达98.74%。

广西电信:承担了区内绝大部分村通工程

任务长期以来,广西区电信有限公司一直以服务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为出发点,将社会责任、全局意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承担了区内绝大部分村通工程任务。

广西区电信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强认为,实施村村通工程,应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小康建设的大局出发,把它作为推动农民脱贫致富的“桥梁工程”,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的“民心工程”,践行“三个代表”、服务于民的“德政工程”,企业员工用心服务于“三农”的“责任工程”。

早在1998年,广西电信就斥巨资实施“村村通电话工程”,当年完成8610个行政村通电话,通电话的行政村总数达到1.306万个,村通率由30%提升到88%,98%乡镇通了光缆,提前两年完成原邮电部提出在2000年基本实现村村通电话(标准为村通率80%)的目标,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这一目标的自治区。

由于农村大部分地区偏僻分散,地形复杂,当年仍有几百个行政村无法通电话。这些村通工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即使投入上亿元资金也很难完成。

尽管如此,2000年至2002年,广西电信还是再次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号令,投入资金6483万元,实施边境地区通信建设大会战。广西电信横下一条心,敢于在边境一线崇山峻岭中打硬仗、恶仗:不仅要在海拔800-1000米以上且远离村庄的20多座山顶上建机房、架铁塔,还要从很远的县城或者乡镇电信机房架设光缆引上山顶,同时还要把输电线路架设上山。

多石山地区的大新县,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原有的有线通信接入(铜缆)及1998年建设的那岭、铅锌矿两个无线接入基站覆盖范围极其有限,村委会可通电话率仅为67.7%。2001年春节前夕,广西电信决定投资217万元在大新龙门凸禄岭海拔891米的主峰上建设一个无线接入基站。该主峰地势险要,地形复杂,山上只有一条由林场职工开辟的小道。看过地形后,许多施工单位望而生畏,几番谈判,才落实了施工队。施工期间碰上了下雨,一匹马因货物过重掉下悬崖,“壮烈牺牲”。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大新县电信相关人员每天徒步上山,早出晚归,中午在山上啃干粮,一天下来累得全身散了架似的。经过一个多月的施工,周边160户群众在春节前装上了电话。

边境通信大会战解决了边境地区8个县(市)1044个行政村的通话问题,使村通率高达98.2%,超额完成政府下达的村通电话任务。

2003年和2004年,在东巴凤通信建设大会战中,作为惟一参战通信运营商的广西电信,筹措926万元提前一年完成了八大通信项目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革命老区的通信条件,电信项目成为发挥作用最快、收效最早的大会战项目之一。

从2004年开始,广西电信在全区继续加大“村通”电话建设力度,截至2005年11月23日,又为未通电话的1307个行政村装通了电话,占全区村通任务的6成,为全区村通电话率突破98%作出了突出贡献。据统计,自2003年底至今,广西电信在农村通信建设方面共投入资金约14亿元,发展农村通信用户约百万户,使全区农村固定电话用户数接近了300万户。

山里人开始享受到现代信息文明

通上电话后的山区各族群众欣喜万分,山里人也开始享受到现代信息文明。在河池市,广西电信通过“智能电话网+国际互联网”的组合方式,整合教育、农业、娱乐、生活信息,金城江区农业局对口的14个乡镇和几乎所有的农业口部门都用上了电信的宽带业务,通过互联网上传当地当前农事、政策快讯、劳务信息、市场行情、实用技术和咨询问答等内容,经过TTS文本转换语音后,通过电话网传给千家万户。六甲镇高功村莫瑞报,看到鱼类产品供求信息后,立即上网发布销售信息,不到3天时间,外销鲜鱼1500多公斤,纯利6000多元;金城江区河池镇土特产服务部黎佩琼,利用“互联网+科技信息电话”的便利条件,获取市场信息,生姜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今年销往广东、福建、台湾以及巴基斯坦、日本等地的生姜达3000多吨,加工盐水姜近2000吨,解决农民工就业80-100人,农民工每人月收入增加500-800元左右,是当地有名的“姜王”。目前,河池市“三农”信息注册用户达6000多户,未注册用户累计拨打13万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今年广西区电信有限公司新一届领导班子又提出了“信息扶贫、电信先行、宽带进村、电话入户、统筹城乡、共同致富”的农村通信发展方针,决定未来3年投资18亿元,专门用于发展我区农村通信信息网,使农村电话用户数在现有的基础上翻一番,让我区农村通信面貌有一个更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