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农业信息化变“驴粪球 表面光”
来源:罗晓娟 更新时间:2012-09-02

   信息制胜,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动力度,很多部门都很重视,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农业部、商务部等,都在推进农业信息化。“十一五”时期我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重要成绩,信息化基础明显改善。虽然,一些相对发达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纵观整个农业信息化进程,我们会发现,在中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信息化发展仍然滞后、农业信息流通仍显闭塞。如何推进农村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了当今政府的一件大事。

  农业信息化发展不可同日而语

  农业信息化主要包括:农业技术信息化(如精准农业信息)、农业环境信息化(如气候预报、病虫害测报)、农业经营信息化(如农产品交易信息)等。中国农业信息化始于70年代末遥感技术的引进并应用于农业,随着电子信息、网络通讯、自动控制等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农业信息化成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1981年,中国建立第一个计算机农业应用研究机构,即中国农业科学院计算中心,开始以科学计算、数学规划模型和统计方法应用为主的农业科研与应用研究。1986年,农业部提出了《农牧渔业信息管理系统总体设计》,1987年组建了农业部信息中心,开始重视和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农业领域的试点和应用。在90年代,又先后提出了《农业部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八五”计划及十年设想》和《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这些设想和政策加速了农业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1994年12月,在“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第三次会议上,农业部针对未来,提出了跨世纪的农业信息化工程——金农工程,目的是加速和推进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立“农业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系统”。作为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项目的“金农工程”,经过几年的耕耘,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0年底,农业门户网站群、农产品监测预警子系统、农业信息采集子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系统、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服务子系统、信息全国联播服务子系统、动物疫情防控信息管理子系统、农产品供需预测与政策分析模型系统等系统建成并投入使用,这些系统的应用为提升部省两级电子政务平台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外,为了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和工作水平,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由农业部进行统筹,以电话、电视、电脑为基本建设框架的“三电合一”项目亦是成绩斐然,“三电合一”项目启动以来,形成了呼叫中心、农业信息网站和农业电视节目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服务格局,实现了农业技术、市场、政策等信息的及时有效传播,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信息的不同需求,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近年来,农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据CNZZ 数据显示,2009 年1-8 月农业网站增加了8183 家,达到29739 家,增长率达到38.0%,远高于全国互联网站平均增长速度,这反映了中国农业信息化进入推广和应用时期。中国农业信息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展望未来,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

  警惕农业信息化建设在实践中“打折”

  虽然我国农业信息化已经发展了数十年,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若想通过农业信息化的实现而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时空变异大、可控性差、稳定性和定量化程度低的局面,使农业生产实现集约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促进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并非一件易事。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在实现农业机械化的基础上,政府每年拨款15亿美元,用于建立农业信息和市场服务网络。有着粮仓称号的俄亥俄州的农场主,一个人经营几千公顷的土地,全靠电脑管理控制生产、销售的每一个环节。

  而在我国,离完全实现这样的农业信息化蓝图尚有距离。在小编看来,信息化建设的相对落后是我国截至目前依旧是农业大国,而非农业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将不断增加,通讯和网络技术进步和普及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持,中国农业信息化发展将进入一个飞速发展时期。信息化虽为潮流势不可挡,我们也应该相信“实验出真知”,成功的信息化建设是可以改变农业生产经营轨迹、可以使我国变成农业强国的“奇迹”。然而,目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只是在相对发达地区有所提速,但各地区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可谓良莠不齐,尚未实现全国统一步调,农业信息化建设还难言成功。一份调查数据显示,不发达地区的农民,10个种植大户有9个不懂得使用网络查询农业信息。众多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认识依旧不足、信息意识淡薄、信息需求不强烈,另外还有大量果农、稻农等还处于低水平、小规模、分散的生产经营状态。可见如何从整体、全局上增强信息意识,缩小这些“散兵”与数字鸿沟的距离是推广农业信息化相关政府部门的首要任务。相关部门如果不注重把农村信息化建设与本地实际相结合,而是盲目跟风、贪大求洋、好大喜功,跟着概念走,跟着技术走,结果投入巨大,“人有我有”却收效甚微。

  农业信息化要的不是“面子工程”,要的是适用可靠、贴近农民的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如果相关农业部门没有很好地利用信息网络技术中的最精华、最实用的部分,也没有找到网络信息技术与本地实际的“黄金分割”点,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像某些地市尽管有自己的网页和网站,但内容长时间不更新,功能单一,交互式不强,更没有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的功能,点击率极低。那么,本应让农民通过科技致富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只会变成“驴粪球表面光”,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且利用信息产业的发展去武装我国传统农业、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技术活力、使我国传统农业得到超常发展的构想也将成为南柯一梦。

  小结:

  现在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只是在过去十多年的跌跌撞撞中初具雏形,还需要政府继续推进农业政务管理使其迈上新台阶。小编认为,相关政府部门在主张并推广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国民信息素质,避免农业科技推广过热伤及农业自身发展。将靠政府主导的外力推动为主的动力系统与广大农民的内生动力相对接,让漂浮在半空中的农业信息化平稳落地,让左右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驴粪球”彻底的消失在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