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服务”到“服务管理”——湖北宜昌市创新建立“一体三化”社会管理新体系
宜昌9月4日电(记者刘紫凌、李思远)在很多地方,给孩子上户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各种各样的证明和没完没了的程序让人不胜其烦。
而在湖北宜昌,类似的事务正变得简单。一个新生命降临后,医院第一时间将信息发至市人口信息系统,社区网格员根据自动生成的指令入户核查,进行出生证、户口等代办服务。
这是“网格化”管理给宜昌带来的新变化。一年多来,宜昌市追求“管理服务”向“服务管理”转变,不断改革创新,初步建立起将各种信息和资源融合一体,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的“一体三化”社会管理新体系。
网格中的城市
在宜昌网格监管中心的大屏幕上,鼠标轻轻一点,一个网格所辖各街道摄像头、照明系统、窨井盖、消火栓等设施的具体位置一览无余。
为什么网格会有如此神奇功能?
从技术角度而言,网格是利用互联网把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包括各类数据资源、信息资源等。就像多少台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局域网,为用户提供一体化信息和应用服务,以消除资源“孤岛”,最充分地实现信息共享。
“就是将电子政务网络与部门、社区专网对接,实现资源共享。”宜昌网格监管中心主任丁晓艳向记者介绍。
宜昌市将全城划分为1110个网格,两到三百户一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员。他们一部分来自政府职能部门的协管员转岗,有经验、有耐心;一部分来自社会招聘的年轻人,有文化、有热情。
网格员的基本任务是信息采集,每天至少3个小时在网格里巡查,及时采集信息并通过随身“社区E通”反馈到电子政务系统,采集信息包括人口、房屋、环境卫生、计划生育、食品安全、劳动保障等。
这些信息在和原有信息比对后,剔除错误、过时的信息,将之与公安、工商、社保、卫生、房管等部门的专业信息汇总、关联,形成一个动态更新、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综合信息系统。这个“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为创新社会管理,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丁晓艳举例分析,传统管理模式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尤其是对流动人口往往存在管理真空,“来得快,走得快,即使租房也不登记,造成管理不到位。”她说,而在一个两三百户的网格内,熟悉社情的网格员则有能力实施全面及时的登记掌控。
“服务”是目标
如此大力度的信息化建设,目的是什么?
刚从市委副书记转任市政协主席、一直负责这项工作的李亚隆的回答是:服务。他说,“一体三化”最后的落脚点是“全程化服务”。网格员的工作方式不是行政化的,而是服务式的。我们的目的是以“服务”来实现对社会的“管理”,而不是过去的“管理式服务”。
在宜昌,每个居民单元楼,都有一个公示牌,标明网格员的身份、管辖区域、电话等,方便居民24小时联系。
网格员要对自己的“责任田”了如指掌。网格里的单元数、人数、人口构成,老人、小孩、孕妇有多少,都能做到“一口清”。哪些家里比较困难,哪些人应该重点照顾,心里都有一本账。
楼上空调往下滴水,影响楼下居民休息,网格员出面协调,给加个引导管;居民长期出差,网格员每天会帮着收下报纸,看下门窗……一件件小事,每天都在身边发生。
没有“官味”的网格员,很快赢得市民欢迎。人们遇到问题,也愿意向天天见面的网格员反馈。有17年工作经历的力行街社区主任胡运桃说:“以前我们围着政府转,现在我们围绕群众转。”
按宜昌社会管理新体系的构想,是政府职能部门要围绕两个周期构筑整个服务架构,一是户籍人口的生命周期,二是流动人口的居住周期。实现对“人”从出生、入园、入学、入伍、就业、结婚、生育、养老,一直到死亡、殡葬的全程跟踪和服务管理。
改革仍要深化
如此“宏大的工程”,何以保证其有效运行?
李亚隆的回答是“深化改革”。网格化管理绝不是增加几个网格员、建一套信息系统的事,它涉及政府部门整个运行的体制和机制,要求各职能部门更加高效地运转,实现真正对接。
李亚隆说,构筑一个新的社会服务管理体系,需要对组织架构、服务方式等进行改革,包括社区的自治、完善公共服务、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服务等诸多方面。
一些基层干部也建议,在改革试验中,需要建立社区公共服务准入制度,杜绝随意向居委会、网格员转嫁行政事务或事项,使他们的精力真正放在“服务”上。
他们表示,在现实状况下,如何避免行政化、案头化,避免网格员反而成为增加的第五级行政体系,始终保持专职化、规范化,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和强有力的监管。
为了防止基层单位对网格员重要性认识不够,防范网格员责任心不强、工作规范性不够、信息采集质量不高等问题,宜昌市已出台一些规章制度和监督检查办法。
“这样的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探索构建一个科学的社会管理新体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亚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