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微博打造真正“电子政府”
来源: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12-09-05

 

  截至去年底,我国政务微博总数达5.05万个,比2011年初增长776.58%。在新浪、腾讯、人民、新华4家微博网站上,经认证的党政机构和党政干部微博数量分别为32358个和18203个。这些数字表明,政务微博的兴起,是应微博网民倍增过亿、微博信息迅速传递而形成社会舆论压力的产物,它也成为全球“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奇观”。对于政务微博“急剧膨胀”的现象,有必要对我国“电子政务”现状加以反思。

  所谓电子政务,即政务工作信息化,指各级政府机关应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打破时空和部门分隔限制,达到政府自身与社会管理及服务的规范和优化。其要义就是,建构一个跨越时空和部门的、全天候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公开、透明、高效、廉洁的现代政府运作管理模式。

  当前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又如何呢?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及组织机构网站数量已达81725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网站定位不合理、模糊,不符合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要求,成了领导和机构宣传栏;网站易用性和互动性差,缺乏灵活性,内容不实用,90%以上市级政府网站上主要的服务内容没有明确的用户指向。这些缺陷和问题的存在,使现有大量政府网站并未达到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和目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与作用,如政务信息公开差强人意,地方发展的有关重大决策缺乏公开咨询论证,没有提供全方位的实时“在线服务”,缺乏与网民的日常互动,网民建议和投诉得不到及时反馈处理等等。换言之,政府网站大多似乎成了“一个摆设”和“一张门面”。

  微博的问世和应用,应是电子政务的一个方面,是各级政府机构了解和听取民间信息与意见的一个渠道,但不是解决基层、行业与社会实际问题的平台。微博的媒介特性使政府机构在微博上只能是“在场”而不是“在线”。“在场”与“在线”的区别在于,前者是“参与者”,后者是“互动者”,是在线主体互动的一方。前后两者所起到的作用有很大不同。

  在此,可借鉴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电子政府”建设经验。自2000年6月24日克林顿政府宣布启动“超级政府”网站建设以来,目前美国民众通过这个覆盖全美各级政府机构的网站,可进入约27000多个政府各部门网站,搜索约3000万个网页。“超级政府”网站主页将用户对象分为面向公众(G2C)、面向企业(G2B)、面向政府雇员(G2E)和面向政府机构(G2G)等4个部分,服务对象几乎全覆盖,并为公众和企业提供跨时间、跨地区、跨部门的一周7天、全天24小时的在线服务,进行答疑、处理投诉和解决问题。为保障“电子政府”建设,小布什政府还设立联邦电子政府办公室和制定颁布了《电子政府法》,给予建设与服务的指导和规范。奥巴马政府则建立了两个政府网站,专门用于联邦政府的信息披露和数据公开。这些措施使美政府网站成为政府部门与民众、企业互动的平台,提高了透明度和行政效率,强化了政府责任与管理,改善了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扩大了公民权利与政治参与。

  ▲(作者是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高级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