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官员的执“网”能力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2-09-05

 近年来,互联网对于公共事务和政策的影响日益深入,基层党委政府承受来自虚拟世界的网络压力与现实社会的发展压力双重考验。面对“网上被骂,网下加压”的境况,在基层干部中出现执政能力的“短板”现象。比如,网络“恐惧症”与“麻木症”并存,要么把网上舆论视为洪水猛兽,想当然地进行堵、封、瞒、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要么漠视网上民情而反应迟钝,贻误引导和处置的良机,导致“小事情”演化为“大事件”。

对互联网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与畏难心理,是当前干部群体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微博目前用户达3亿,已成为互联网最热门的新领域,但不少官员对微博要么完全不懂,要么一知半解。尽管这些年基层干部的网络知识、参与能力以及对新兴媒体传播规律的认识有明显提高,但总体上与广大网民尤其是网络意见领袖相比,基层干部大多处在“菜鸟”水平,弥补“本领缺陷”尚需要干部与“网”俱进。

在“四川省阿坝州锰渣污染涪江”突发环境事件中,地处下游的重庆市民也出现恐慌苗头。重庆环保局迅速通过拥有22万粉丝的“重庆环保”官方微博,24小时滚动发布水质最新监测情况,重庆40个区县环保官方微博“一呼百应”,同步转发“重庆环保”首发信息,网友竞相转发。同时,网络媒体、广播、电视、报纸、手机报等快速跟进,形成立体式发布网络,实现信息全公开,人群全覆盖,快速形成主导舆论,将传言淹没在真实信息的“海洋”里,受到了重庆市民好评。

显而易见,领导干部熟练使用网络,至少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大有裨益。其一,通过网络,领导干部可以更为快速、便捷地了解民意、听取民声、掌握舆情,进而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为发展正确决策、为失误及时纠偏,切实担当起人民公仆的重任。其二,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电子政务已经大行其道,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政府管理与服务,提高行政效率,是打造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趋势和要求。其三,利用电脑和网络可以更迅速地掌握信息、更快捷地学习知识、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官员主动触“网”的同时,也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不能捡了话筒,就扔了扩音器。媒体的专业性、独立性与公信力是官员不可替代的。如果在一些重大公共事件中传统媒体关键时刻“被失语”,将导致党委政府和媒体公信力下降,网络传言的公信力反而增强。而如果主流媒体舆论通道及时且畅通无阻,完全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微博等网络信息就不会被如此追捧。

如今,对政府、官员来说,“粉丝”就是群众雪亮的眼睛。在政务微博成为时尚之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一些政务微博仍有待规范、有待提高。那么,如何更好地倾听百姓声音、化解社会矛盾、做好信息公开?打好政务微博“三张牌”很有必要。一要打好“服务牌”。充分发掘政务微博的服务功能,在服务质量与服务效率上下功夫,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对群众在微博上反映的问题予以重视,并及时答复和反馈;对群众的合理意见、建议要认真采纳,决不能因事“微”就不闻不问,因事“在网上”就掉以轻心。二要打好“亲民牌”。亲民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态度上要与网友平等交流、真诚沟通;在语言使用上要多学习、使用群众语言;在面对指责、误解时要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对确属工作失误的勇敢面对,并积极整改,属群众误解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避免酿成“网络群体事件”。三要打好“互动牌”。互动是微博问政的一个优势所在,与网民互动既包括网上的实时互动,也包括线下的沟通交流。政府既要直面网民的建议、咨询、投诉、举报等,不推不拖、不掩不捂,及时回应;又要引导网民理性参与涉及群众利益的公共事务、重大突发性事件等。同时,在互动的过程中,要有问有答、有因有果,切忌答非所问,避免各说各话。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