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信息化执法质量高
来源:法制日报 更新时间:2012-09-06

 

   本报通讯员汤征张李

  近年来,江苏南通边防支队通过健全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现代警务保障体系,全面打造“数字警务、民生警务、规范警务、动态警务”,有力推进了基层基础工作转型升级。

  “一人走访、资源共享”。来曙是塘芦港边防派出所新入警的大学生民警,他说有了数字警务“网络辖区”,大大缩短了他们这些新学员的适应期,使他们也能像老民警那样对辖区情况了如指掌。

  “一点登录、全网关联,一人采集、全警共享”。基础工作的信息化,不仅使信息采集成为社区民警的工作常态,而且为社区警务工作提供了丰富鲜活的信息资源。南通边防支队突出抓好组织保障、应用保障、装备保障建设,先后制定了信息化建设发展3年规划,该规划明确了建设原则、建设任务、推进时限,按照“建、配、做、管、评”“五有”要求,先后投入800余万元为边防派出所配备了各类科技装备,实现了信息化条件下的警务活动标准化管理,为警务保障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

  “爸爸妈妈,我和奶奶在家一切都好,你们不要担心。”6月1日,8岁的留守儿童王荣贵在吕四港边防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通过“网络连心室”实现了与远在河北打工的父母面对面的视频交流。这是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又一成果——“民生警务”。为了让群众共享现代科技带来的丰硕成果和便民措施,南通边防支队在南通市公安局“警民E家”、“网上办事大厅”开设了边防业务办理窗口,为基层单位建立了“网上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开通了移动飞信、警民QQ群、微博等信息互动平台,在边防派出所办证大厅,购置了电子触摸屏、LED电子显示屏、双屏同步显示器、满意度测评议,在辖区警务室设置安装了智能警务灯箱,在重点单位安装了“点对点”音视频对讲系统,利用手机数字键一键设定功能开展了“9+1”亲情服务,推行“警铃入户”报警服务系统、邻里互助安防系统,形成了网格化的群众互助体系。

  为了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严格办案程序,该支队按照执法规范化的要求,对营区严格划分了办公区、接待区、生活区、办案区,规划了人身安全检查室、信息采集室、讯问室、询问室、辨认室、卫生间等,配备了金属探测仪、指纹采集仪、血样采集设备,设置了嫌疑人行为轨迹路线,安装了视频监控、红外线监测仪,建立推行了接处警录音录像制度、“一警一档”制度,规范了接处警“一问二拍三录四记五查”五步走工作流程。在全面推行案件网上流转、审核、监督的基础上,专门建立了证物室,合理划分了证物摆放区域,配置了证物架、证物箱、冷藏柜及办公设备等,全面推广应用了涉案财物管理系统,有力保证了执法活动的过程监控及证据保存。

  “有了安全感,群众才有幸福感”。南通边防支队把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作为头等大事,为了在动态警务中耳聪目明,按照“政府牵头、各方参与、电信建设、边防管理、社会共享”的建设思路,先后投入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争取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200余万元,在重点边防派出所接入监控探头1892个、重点港口配置海防监控系统12套,建成了集道路监控、高清抓拍、电子巡逻、勤务指挥于一体的“综合勤务指挥室”,逐步形成了网格化、立体化的沿海治安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