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普服务部门的Casey Poon针对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阻碍与难题提出了自己的深刻见解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战略。
近几年来,很多出色的电子政务计划已在亚洲成功推行。IDC发现仅2002年一年,该地区用于电子政务的费用已高达8.801亿美元,同时IDC还预测,到2007年该费用将达到大约14.8亿美元。这一预测基于该费用迄今为止10.9%的年增长率会一直保持到2007年的假设。* 惠普服务部门亚太区的Casey Poon指出,电子政务是一项庞大而长期任务,需要经历三个清晰的发展阶段或时期,每个阶段都涉及多项计划,而他所在的部门主要为该地区惠普公共领域的客户提供咨询和集成服务。
Poon谈到:“第一阶段计划专注于构建电子政务的基础,包括:基础设施建设与标准化工作、建立会被持续评测的安全连接;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与执行。在前端,基础Web门户能够发布静态信息页和提供简单的电子政务服务。
在第二阶段,电子政务将推出完整的市民对政府(C2G)、企业对政府(B2G)和政府对政府(G2G)的面向交易的服务。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改进电子流程 — 使各个机构/部门能够共享web服务,标准化软件基础设施 — 使服务部署更加高效,所用成本更低。
在第三阶段,政府将可以进行完整的电子商务交易。我们将看到大量电子政务服务的推出,同时为了更加有效和高效,合作更加紧密的B2G活动也会日益增多,如基于被称为PPP[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模式的合作。”基于PPP模式的典型成功是ESDlife,香港特别行政区标志性电子政务计划——公共服务电子化(ESD)的Web门户。通过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市民提供逾200项在线服务(其中包括众多来自与私营与公共部门的交互式与交易类服务),ESDlife已经取得巨大成功,根据IDC调查显示,其每天的平均点击次数高达500余万次,每月可处理超过25万笔交易。
很多国家处于发展中
Poon告诉我们,在亚洲,包括澳大利亚、香港和新加坡在内,都在发展电子政务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新加坡,众人皆知的一项电子政务计划被称为SingPass(Singapore Personal Access,新加坡通行证),该计划于2003年3月启动,支持个人登陆并安全地访问在线服务,如填写退税申请或注册一家企业。Poon谈到:“韩国正在进行一项积极的电子政务计划,有望在今后三年中实现长足发展。在中国和印度,电子政务的第一和第二发展阶段工作正在齐头并进,同时第三阶段的工作也在有展开。这两个国家更多的是以‘传统’的BOT(建设—— 运营—— 移交)模式或是以PPP的模式来开展与众多与私营企业的合作。”
其它亚洲国家都处于各个发展阶之间的阶段。Poon指出,对于一些国家的电子政务发展,很难清晰地界定出处于哪个阶段。例如,马来西亚的电子政务发展大部分处于第一与第二阶段,同时,其有些发展已经超越了该地区电子政务发展第三阶段的水平,如它的生物识别通行系统(biometric passport system)。
发展中的阻碍
在惠普赞助编写的2004年5月的IDC白皮书中,引述了电子政务计划从最初就面临的重大阻碍:
Ø 政府在结构上更加趋向于分割成为较小的职能部门,这样就增加了进行变更的复杂性与难度。
Ø 因为IT设施非常零散,并伴有不同政府机构/团体的众多基础设施,所以就必须对跨机构系统进行有效整合。
Ø 成本限制指示。
Ø 有限的衡量成功的方法。
Ø 决策者对电子政务的优势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
文中引述的前两个最大阻碍来自于电子政务发展的第二阶段。而实际上,最大的困难通常也出现在第二阶段,包括以市民/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等的供应和电子服务(从多政府机构到通过Web或手机访问单一门户的用户)。为了向市民提供最为便利的服务,政府需要加强跨机构间的信息交流并拥有共享基础设施。而要实现这些,政府必须将不同机构的“孤岛”整合到一起。需要注意的是,在IDC白皮书中引述的最后三个问题,不仅困扰着公共部门,同时还使私营企业非常挠头。
发展蓝图
Poon指出,政府要启动和管理像电子政务演进这样庞大的,需要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并需要时时应对上述五个重大阻碍的计划,就必须制定周详的计划。
Poon谈到:“所有部门实行的电子政务计划都必须由中央政府统一管理并作为其发展蓝图一部分。该发展蓝图还必须为每个部门指定可实行的技术标准作为计划展开的基础,以及制定必须符合的安全要求。”
Poon告诉我们,惠普就此设计了一个基于其动成长企业战略的电子政务框架,旨在为全球各国政府提供帮助。惠普的电子政务框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继续帮助政府管理变化,其能满足在建设、部署和管理完整的电子政务平台中的所有需求。在这样的一个平台上,政府可以构建全套的服务,并能为C2G、B2G 、G2G活动定制专门服务。
Poon指出:“此发展蓝图为政府部门提供了周详的计划,使它们可以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发展蓝图上清晰地给出了实现更轻松、更多的跨部门信息、应用与系统共享与协作所需进行的工作,同时其还使后端流程的自动化变得更加容易,从而使政府能够更高效地部署更多高质量的以市民为中心的服务。”
实际上,借助这一框架,政府还能更加顺利、平稳地与私营企业开展合作,从而实现更加高效的政府运作。Poon谈到:“在安全、标准化基础设施之上,进行更好的合作,不仅解决了遗留的两大难题——IT基础设施过于庞大的问题和两个关建因素——‘人’与‘政策’的协调问题,同时还使政府能够更有效地与私营企业进行合作。”
最终建议
简单来讲,国家应该怎样做才能让电子政务发挥最大效力呢?Poon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说:“从最初阶段,政府就应该制定并遵循全面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电子政务框架。然后根据此框架为每个计划(无论是由政府部门还是由私营合作伙伴来执行)制定相应标准并贯彻执行。一旦计划顺利展开,就需要找到能为计划长期投入资金的好方法,同时还应致力于实现电子政务发展第三阶段的最高目标——电子商务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