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本来大家都可以充分的休息一下,我的一位同事却向我诉苦——他们项目组要利用国庆期间加班,为某局的政府网站改版,迎接一年一度的全市政府网站评比。去年这个局的网站评比在全市排名第二,二○○五年的目标是夺全市第一。
全市的网站评比,当然也是为了本市在全国的网站评比中保持或更上一层楼。笔者所在的这个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在全国名列前茅,一提电子政务建设成就,就言必称“中国XX”。显然,门户网站被当作了衡量电子政务建设成果的第一指标。
可是这网站已整整做了两年,到底还有什么可做?还要做怎样的改版呢?在我看来,把该搭的架子搭好,预留足够的配置和调整功能,“一期工程”就算完成了。惟有两件事情是要持续做下去的:一是持续的内容发布和维护;二是把一些所谓的“办事”项目,逐渐地放到“门面”上来,也就是把一些后台的应用加以延伸和集成,使网站真正成为一个实用的、可以“办事”的门面。我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把“做网站”和“网站改版”当作一项事业来年年做、年年评的。
同事给出了答案,原来该局的网站与业务系统根本就是不搭界的两套系统。当初为了网站尽快上马和内容的充实,网站中体现的业务,完全是脱离现有的业务信息系统另起炉灶、另外实现的。一年过去了,网站评比得了好成绩,领导有了政绩,这种做法就沿用下来,而且还不得不加大投入——因为网上的应用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了。另一方面,网站的面世也打开了另一扇“需求”之窗,其发展的逻辑逐渐显现出来。今天,网站已经远不是静态的信息发布那么简单,谁也不知道往后还要改多少次版。深谙其中内幕的同事咬牙切齿地说,如果还不与“日常”的业务整合起来的话,这个网站就是一堆漂亮的垃圾。
我不能确切地知道这种认认真真建垃圾的状况在中国的普遍程度,但按照目前“门户运动”的方兴未艾之势来看,这种情况应该还是颇具代表性的。
所谓“上有好者,下必甚焉”。这种现状,与我们缺乏一个与时俱进的政府网站评估体系有关。现在的政府网站评估体系,多还是针对“从无到有”阶段设立的标准,强调内容充实、外观美观、形式规范这些“醒目”的、便于量化的指标;而没有把政府网站的建设放到信息资源整合和电子政务建设大背景下动态更新。笔者以为,在现阶段,要使评估体系对网站建设的起到正面引导作用,必须由注重“外观”走向注重“内容”,由关注网站的“有无”走向关注建设成本。网站系统的整合性指标,不妨设为“一票否决”指标;对那些纯粹为门户而门户、搞两套班子、两套系统的网站,直接令其出局——这样应该更能推动贯彻“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的精神,也可以使政府网站更接近电子政务应有的面目。
政府网站不过就是政府的一个门面,应该讲究个必要、简单、实用和规范,以及适度的美观。首先,门面并不是越多越好,一个部门一个“门户”,是“官本位”的表现,就像政府大院门口挂上了几十块牌子,老百姓进去后还是要晕的;然后是简单实用,“门面”就是让百姓办事的门,要让进“门”的人能以最少的步骤地查完东西或办完事后满意离去;至于美观,应适可而止,再富裕的大户人家,也用不着在门上今天贴一层金,明天镀一层银的。让老百姓好认、好进,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