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监管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效能建设的技术支撑。在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领域不断深入和拓宽的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对信息化的调查研究和建设完善。
一、工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建设容易出现三个脱节。一是容易与现实管理及工作创新脱节。在行政管理业务流程与政策持续改变的背景下,单从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角度考虑,容易使其与部门现实管理及工作创新脱节。二是容易与行政相对人的体会脱节。在服务内容的信息化建设考虑不足的情况下,行政相对人不能真正体会到工商服务,工商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实际应用效率容易大打折扣。三是容易与工商干部的信息化理念脱节。当传统的手工处理方式与信息处理方式发生矛盾或软件并不契合基层具体实践应用,对提高行政效率并不十分明显时,干部畏难抵触情绪较为突出。
(二)信息化建设内外部运作不完善。一是信息化建设内部运作不完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目前现存的软件可以分为登记管理系统、执法监管系统、政务管理系统、查询分析系统四大部分,基本覆盖了各业务条线日常工作。但由于缺乏一套信息共享运作机制,使得各业务信息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出现了“相互封闭、互不相通”、“局部合理,全局不尽合理”等问题,不仅浪费大量财力和时间,而且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二是信息化建设外部运作不完善,缺乏与外部相关部门的有效联系。工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局限于内部系统的发展和壮大,却忽略了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动和衔接。比如,在服务税源经济及综合治税过程中,缺乏与税务部门的数据共享;在办理登记、年检时,缺乏与前置许可部门的数据连接;在监管过程中,缺乏卫生、质检等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
(三)移动办公尚未真正实现。工商监管职能有大量时间直面行政相对人,通过日常实地监管产生大量的动态信息。虽然目前我省工商干部人手一部移动手持设备“工商通”,但由于硬件、软件及网络等诸多问题,导致移动办公尚未真正实现,信息化建设程度仍处于在办公室内应用层面,日常监管的手段仍停留在传统的纸质台账记录模式,不利于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二、推进工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提升业务技能。通过对信息化的内容、目标的宣传和教育,促进干部以及行政相对人理念的转变,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自觉参与到信息化建设当中,共享信息化建设带来的益处。加大力度开展信息化知识培训,提升干部的整体应用水平,着力于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业务知识、既有理念又会操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加强调研,提高信息化实效。深入基层了解业务软件使用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企业了解社会对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和完善信息系统,从而改变信息化建设容易出现脱节的状况。
(三)建立内外部机构纵横向机制,深化信息资源共享利用。一方面着眼于各业务科室间信息的有机整合,集中建设和统一使用,确保各业务条线信息的衔接与畅通,克服和避免科室间因业务软件、技术标准和应用习惯等因素而造成“信息孤岛”现象,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与其他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和数据的共享,使工商部门可以得到更丰富、更及时的监管对象信息,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部门间的工作合力。
(四)加快开发移动办公系统,提高动态监管效能。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硬件设施,进一步开发移动办公系统,实行硬件升级、软件功能拓展和网速提升,为实现实地信息化动态监管,全方位实施工商信息化监管模式提供保障,彻底摒弃传统的台帐记录模式,真正减轻基层负担,提高行政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