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大量政务微博。据不完全统计,广东省在“新浪微博-政务厅”上开设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已超过2000个。但是,政务微博是否数量越多越好?微博时代下的公共机构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昨日(9月23日)下午,针对这些问题,第三届中国网络问政研讨会的与会嘉宾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开展了一场激烈的思维碰撞和观点交锋。
讨论微博时代下的网络问政,首先应当明确网络问政的概念内涵。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胡泳认为,“网络问政是问计于民。在这里我想大胆地提出,官员使用网络必须上升到国家的政治高度来加以认识,必须超越地方政治的问计、求策,最终的结果应该导向责任制或问责制。”胡泳说,问责式的网络问政,意义在于提升政府官员的责任感和道义感。
中宣部舆情信息局网络舆情处研究员张鸫也认为,微博问政联系两头,一头是党和政府,一头是人民群众,党政机构需要更好地公开信息,倾听民意,体察民情,汇集民智。群众则要向有关方面问政策、问政事,甚至问责任,以便更好地建言献策,参政议政。
那么,政务微博应当怎么运用,才能更好地实现问政目的?人民日报社前副总编辑周瑞金指出,目前的微博问政还处于初级阶段,与老百姓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
对此,张鸫认为要确立政务微博的服务意识和制度规范。发挥政务微博的影响力,要注意团结意见领袖,争取他们成为政务微博的粉丝;最重要的是,“只有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为群众解决问题,才能赢得群众的欢迎”。人民网地方部副主任杨佳则从宏观层面建议,可以将网络问政纳入到电子政务的考核体系当中。
在与会嘉宾中,廖新波除了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这个身份,还是一名粉丝数超200万的知名微博主。一个“廖新波”能否带出更多“廖新波”?
胡泳认为,南方这片土壤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毗邻港澳,又是网络问政的发源地,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廖新波”。廖新波则认为,“开微博有个人性格的因素。对于每个官员而言,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推动,需要一个过程,要求都开博不现实。”周瑞金则表示,“我们开这个网络问政研讨会,目的就在于探讨一个有效的制度化途径,把(廖新波)这种特例变成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