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税:从“管户”到“管事”
来源:龙虎网 更新时间:2012-09-28

 

   9月28日讯 “片管员”是纳税人对基层税务机关的税收管理员的俗称。经历了税制改革18年的风风雨雨,一样的“片管员”在南京地税持续推进的创新改革中,逐渐赋予了更多元、更专业、更深层的使命。

  2012年,南京地税展开了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又一轮创新。结合南京地税全新打造的党建工作品牌“先锋行动”,占全员78%的党员干部们深刻挖掘职能内涵,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将税源管理从“管户”向“管事”逐步推进,专业化税务服务的格局由此构建。

  优化流程,审批更便捷

  “以前,我们单位下辖的3家4S店,划分在不同管区,需要和好几个所的片管员打交道,现在一个所就统筹了全部的纳税工作。”做了十几年财会工作的仙林某汽车销售集团的财务总监沈总介绍说:“以前办一项业务,我们经常得在办税大厅和所里跑来跑去,现在基本上所有业务半小时内都能解决;还有啊,以前办税的时候经常得找这个审批找那个盖章的,现在这些都不用我们跑啦,可直接在大厅办理,既简单,又高效,非常好!”

  以往由于税源管理的职能不同,各单位的分工也不尽相同,导致纳税人在办税时常出现“多头跑”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南京地税按照“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再造征管流程,跳出单一考虑税务机关征管需求的视角,推出并实行了“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全新做法,使服务与管理有机融合。新型办税流程建立后,纳税人办理任何一项涉税事宜,到一个窗口就能解决,整个办税过程明显提速。同时,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事前审批为事后监控,300项涉税办理事项除4项外全部下放至办税服务厅,除12项限时办结外,其余当场办结,有效降低了办税成本。

  1

  信息管税,运转更高效

  在实施征管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南京地税把信息技术应用作为建设具有专业化特色征管体系的基本路径,让“信息管税”全面覆盖征管与服务。

  一方面,该局依托江苏地税省级大集中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分级分类数据采集,实现对涉税有效数据的全面及时获取;另一方面,大力强化数据开发利用,科学建立模型,将各类数据转化为有效支撑税收征管的信息,通过信息发现税收管理上的风险点,引导税收征管有效开展。

  围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南京地税把信息化成果全面应用到纳税服务领域,打造网上办税服务平台,将所有涉税事项全部上网办理;开发应用资料影印系统,减少纳税人重复携带、报送资料的不便;充分发挥12366热线服务功能,在电话语音咨询基础上,推出了涉税事项短信提醒、在线QQ实时答疑、网上税收政策定制等服务,信息化成为联结征纳双方的“税企桥梁”。

  “以往缴税、买发票、办减免税,都要带一大堆资料跑税务局,路远不算,耽误的都是时间。现在好了,地税局的网上办税厅很好用,各种办税事项都能上网搞定,还能上网查询政策,很快又很方便!”家住江宁的鼓楼区某印务公司刘会计这样告诉记者。

  专业管理,履职更到位

  通过改革,南京地税建立了符合副省级省会城市发展要求、适应南京区域发展特点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体系,信息管税、风险管理有了机构、岗责和流程支撑,管理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了显著增强。在全新的税收征管体系中,对纳税人进行了科学分类,采用了分级分类管理方法:对重点税源,依规模实行服务与精细化管理;对中型税源,依行业实行风险与规范化管理;对小型税源,按行业实行警戒线与核定管理;对个体税源,突出委托代征,实行社会化管理。同时,将税源可能被侵蚀的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对低风险通过纳税服务提醒自我纠错,对中等风险通过纳税评估提供法律救济,对存在重大偷漏税的高风险等级,通过税务稽查引导法律遵从。

  今年6月份,雨花台局税务人员在对企业数据分析中发现,某软件研发公司在2011年初购入30万元软件,按无形资产进行核算,却只按照5年期限进行摊销(规定是的10年)且未在税务机关备案。税务人员通过进一步数据分析、比对,帮助企业尽快办理了备案手续,避免了因为手续不全而需要补缴的企业所得税和滞纳金等涉税问题。“这么琐碎的问题,我们自己都没在意,地税局却帮我们指出来了,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南京地税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成果。” 公司陈会计非常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