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铺就强警路
来源:中国网 更新时间:2012-10-08

  信息时代,部队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固然很多,但信息化水平无疑是重要考量标准之一。近年来,青岛机场边检站积极顺应信息时代警务变革发展趋势,以中心工作和部队建设现实需求为牵引,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走出了一条信息化建设助推部队科学发展的强警之路。

  面向未来,思路决定出路

  2009年,青岛机场口岸年出入境客流量历史首次突破150万人次,随着青岛国际知名度的提升和开放力度的加大,青岛机场作为区域性空港枢纽的地位日渐凸显,面对日益繁重的勤务任务和复杂的口岸形势,在警力编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口岸通关效率和管控水平,成为部队建设发展无法回避的课题。

  是年,公安部党委在深入总结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实施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其中,信息化建设作为“三项建设”中的头条予以提出,这给了青岛机场边检站党委破解发展瓶颈的思路和方向。

  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站党委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中心工作和部队建设的工作思路。面对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资金不足等实际困难,党委一班人不等不靠,群策群力,一方面积极向上级机关、地方党委政府请示汇报,从资金、物资、装备等方面寻求支持,另一方面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尽最大可能将财力、物力向执勤设施、查验设备、指挥体系、视频监控等信息化建设基础项目倾斜,确保每一分信息化建设资金都用到“刀刃”上,提升了“投入—产出”效益。由于站党委对信息化建设站位高,决心大,措施得当,2009年以来,这个站共筹集资金1000余万元投入到信息化建设当中,全面推进了信息技术在部队管理、执勤执法、后勤保障等各个工作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部队科学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立足主业,引领勤务改革

  春夏之交,青岛机场边检入境大厅里,三名“不明身份者”在通关时突然打出反动横幅。在一公里外的青岛机场边检站指挥中心,站军政首长正通过监控墙密切注视执勤现场的一举一动,并借助可视化、扁平化的指挥系统,实时传达应对闯关的最新指令……这是青岛机场边检站组织开展处置口岸突发事件演练的一个场景,也是该站以信息化建设促进部队中心工作的直观缩影。

  为提升口岸管控能力,近年来,青岛机场边检站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在执勤现场和站机关建成两处指挥中心,架构起了精干高效、运转协调、规范统一的可视化、扁平化指挥系统,实现了对执勤现场24小时无间断、无缝隙监控和数据存储,站指挥中心可以通过视频监控和语音传输系统对现场勤务和突发事件进行实时指挥部署,突破了时间、空间和地域限制,全面提升了警务实战效能。

  可视化、扁平化指挥系统取得的成效,让该站党委“一班人”尝到了信息化建设的甜头,但他们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把眼光又盯在更高处:把信息化建设由口岸管控向规范执法办案、提升通关效率等各方面延伸。为此,这个站加强对网上办案系统应用的指导和管理,依托梅沙系统推出旅游团旅客零散验放服务,全方位、多角度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实战应用。

  今年以来,该站依托现有公安网络,正着手谋划出入境证件四级联网鉴别系统的开发应用,将信息化的触角延伸至边防检查一线验证台,使检查员与证件鉴定人员实现无延迟、全方位的同步验证,系统投入使用后有望在全国边检系统率先实现该查验功能,填补此项国内空白。

  全面升级,推动管理创新

  这是青岛机场边检站部队日常管理的一个场景:单身干部小张走到营区外取包裹,走到营区门口时,小张在营门指纹识别系统上轻轻一摁,营门自动开闭,小张出入的时间信息自动登记,省去了以往出入营门登记签字等诸多繁琐程序。

  “促进部队正规化管理,是信息化建设的应有之义。”青岛机场边检站通信技术科科长苏同波说,“它的核心,就在于部队正规化管理手段的创新。”

  近年来,为丰富部队正规化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成效,青岛机场边检站相继建成了营区监控报警系统,对整个部队营区周边、办公大楼及其他重点区域实施无死角监控,配以红外对射入侵检测系统,达到了全天候、昼夜视频实时联网监控的目标,有效提升了营区安全防范的能力和水平;建成了营区指纹门禁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出入营区的人员、时间,实施的全时段、全方位的管理,有效杜绝了不假外出、违反规定外出等现象,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和管理盲区,加大了官兵“八小时”以外的管理力度;建成车辆派遣系统,运用地感线圈、传票箱、车载蓝牙卡等先进技术,使用计算机进行自动化管理,使车辆派遣工作实现了科技化、电子化,自动完成派车、出车、归队、形成电子档案等工作,有效杜绝了违规使用车辆现象;建成了巡更系统,区分值班领导、中队值班干部、门卫哨兵等不同监察巡逻人员,按照预定的时间、地点、顺序在营区内进行巡逻、检查,有效保障了营区安全,在督促各级各类人员充分发挥职责、确保营区安全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