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改革警务模式破解城郊治安难题
来源:新华08网 更新时间:2012-10-10

长沙10月10日电(记者谭剑)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公安局坚持打防并重,积极探索基层警务模式改革,通过整合警务信息“大情报”系统、推行专职化社区警务模式、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主动适应日趋复杂的治安形势,顺利完成了适应公安发展要求的警务改革。真正做到了发案少、秩序好,党委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其成功经验被誉为破解城郊治安难题的“望城模式”。

——依靠“大情报”系统有效实现信息整合统一调度

望城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是长沙市地域面积最大的区。近几年GDP和地方财政收入每年均以5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经济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利益格局的大调整,加上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迅速增加、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治安防控面临巨大的压力。

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望城区将公安信息化建设作为突破口,改革原有分散于各不同警种和部门间的信息搜集和分析处理机制,把110指挥中心、情报中心、视频监控、网上信息监控侦察四项工作整合为一,成立警务信息研判中心。由分管指挥中心和网安大队的副局长兼任研判中心主任,整合形成了一支由43人组成的警务信息研判联络员队伍。

望城区公安局局长韦树恒告诉记者,警务信息研判中心的成立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而是用信息来主导警务、用情报引领实战的具体实践。警务信息的整合,改变了警种多、设置细,协调不顺畅、各自为战的局面,使各项高科技、信息化的工作集中调度,同步推进,统筹安排,服务实战;有利于集中优势警力、形成打防合力;有利于消除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准确把握全区治安形势,统一发布预警信息,提出打防建议;有利于统一指挥调度警力,提升快速反应能力。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望城区首创的警务信息研判中心工作机制日趋成熟。区公安局副局长刘勇兵告诉记者,整合后的警务信息系统充分发挥了情报平台、视频侦查、网上信息监控及110指挥调度在服务侦查破案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以警务信息研判中心为指导,刑侦大队、治安大队为拳头,以派出所和其他业务大队为支撑的侦破打击格局,初步实现警务工作信息化、高效化和集约化,为公安实战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今年4月29日零时,望城区发生一起恶性抢劫案。在接到报警后,研判中心在5分钟内调集了路面巡逻警力设立了四道卡口,并调动所有区内监测视频,初步锁定了嫌犯藏匿的山头,3分钟便堵住了嫌疑人躲藏出口。虽然正值“五一”假期且天气恶劣,但在研判中心的集中调度下,15分钟内区局8名党委委员和近400名民警、协警和消防官兵便已全部到岗将疑犯躲藏山头围了个水泄不通,不到9个小时两名外地流窜疑犯落网。据了解,近五年来望城全区立案数仅占全市(10个分县市局)的3.91%,立命案18起,破17起。这在长沙乃至湖南全省都是不俗的战绩。

——探索“警长式”管理让社区民警坚决姓“社”

过去,社区民警工作不专、职能责任不明,一直是影响望城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老大难”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望城区对现有的社区警务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制定了社区民警专职“姓社”、推广“全能”的社区警务改革思路,对警务区进行了科学设置,厘清社区民警和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协管员的职责,并探索推行社区民警“警长式”管理。

在警力有限的实际情况下,望城区按面积、人口、驻地单位将原有57个警务区精简整合为32个,每个警务区配备1名专职社区民警和3至5名流动人口与出租屋协管员,组成一个社区警务工作小组,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开展“两实”信息采集、流动人口与出租屋管理、治安场所管理、矛盾纠纷调处、情报线索收集、组织安全防范等社区警务专职工作,使社区民警、协管员真正成为常驻警务区、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一线实战、在老百姓身边扶危帮困的贴心人。

在牢固基础的背景形势下,区公安局党委明确专职社区民警“三不参与”,即不参与接出警、不参与案件办理、不得参与值班备勤。他们的任务就是全面、深度、准确地掌握辖区的社会治安、人口、劳释解教人员等各方面的信息,为针对性地管理提供依据,为侦查破案提供准确信息。

将社区警务工作前推,逐步将社区民警从派出所脱离开来,给予社区民警警长式的管理职权,明确划定社区民警的责任范围和基本工作职责,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其自由发挥空间,管理其辖区内的所有防范性公安事务,也极大地调动了社区民警的积极性。

记者对望城区多个警务区调查发现,改革后的社区警务,管得更细、更准。“警长式”管理也增强了社区民警的管理创新意识。一些警务区组织楼栋群众开展“分时义务巡逻”,还有的警务区建设社区巡防QQ群。

——构筑立体防控网 由被动警务走向主动警务

社区管好了,社区居民的违法犯罪率就大幅降低了,但外来流动人口作案还不能做到最有效控制。近年来望城区为了控制流窜作案犯罪,一直坚持“打防并重,以防为主”的思路理念,大力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积极构建网格化、多层次、立体化的治安防控体系,大大降低了外来流动人口的犯罪率。

一是做大人防,织密防控大网。由区政府每年安排360万元,组织了一支100人的城区治安巡逻大队,负责城区主要街道的巡逻防控,由治安巡防大队管理使用,集中管理、集中住宿、集中调度。区公安局还组建了一支200人的流动人口协管员,由区委、区政府每年安排财政640万元,由公安局管理使用,负责基层基础工作。同时,全区16个乡镇均组建了各自的巡逻中队,总数200余人,按照每年人均3.2万元的经费标准由各乡镇负责财政保障,由派出所全权管理和使用,负责乡镇的治安巡逻防控。发动群众参与治安防控,149个村(社区)组织基层干部和老党员、楼栋长和治安积极分子组成义务巡逻大队,积极开展群防群治。

二是做实物防,以物防促人防。着力加强立体化防控的快速反应能力、实战应用能力、通讯指挥能力建设。以治安岗亭、交通岗亭、社区警务室为主体,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将全区划分为16个巡防区,每个派出所为一个巡防区。每个巡防区内建设1个治安岗亭和若干个社区警务室,将巡逻民警、交警和社区民警安排在岗亭和警务室上班,采取车巡、步巡相结合的方式,呈辐射状对辖区内的重点场所、商业网点、党政机关进行全天候巡逻,将巡防、排查、化解的触角不断延伸,不留死角,有效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

三是做强技防,提升科技水平。坚持以科技防控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人防、物防、技防多层次立体化防控网络。投入1000万元用于指挥中心后台升级改造和全区35个治安电子卡口建设。由区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对全区所有公安技术设备进行维修养护。对全区已建的340个摄像探头分乡镇进行编号,并完成了新增1260个摄像探头的勘点布防工作。为实现立体巡防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特别在服务侦查破案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电子卡口和安防系统建成以来,该局共利用电子卡口和摄像头破案50余起,打掉了多个犯罪团伙。

立体化的防控网络使望城区治安实现人防、物防、技防的高度统一。如今在望城全区主次干道、社区村组,随时可见巡逻队员和巡逻警车,一些重点部位还派驻了24小时值守的流动警务车,街面见警率大大提高。老百姓评价“白天随处见警察,晚上到处有警车”。2011年全年,该局立足打早、处小,共查处治安案件近1800起,治安拘留近1000人,治安案件查处数和治安拘留人数较2010年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刑事案件平均年发案不到1500起。2011年元月份还创造了连续416天无命案发生的纪录,发案数大幅下降,切实保障了全区社会大局稳定。

警务模式由被动到主动的转变,不仅有效地震摄了违法犯罪分子,压降了可防性案件的发生,同时也提升了党委政府和老百姓对公安机关的认可度。望城区委书记谭小平告诉记者,近三年来在所有的区直机关单位中,公安局的民调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并多年蝉联区直部门绩效考核一等奖。“更难得的是老百姓对望城公安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之高远远超出了我的想像。”谭小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