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六大工作
来源:中国教育网 更新时间:2012-10-23

刘延东: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六大工作

  本刊讯   9月5日,中共中央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时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是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战略选择。她强调,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用教育信息化来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她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好“三通两平台”为抓手,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并强调,下一阶段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做好六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第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导向。
 
  要坚持“育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雪中送炭”的政策重点;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的工作格局;坚持应用驱动的推进思路。她强调,关键是要会用和用好,因此必须紧贴师生的现实需要,真正使现代信息技术深度地融入到教学和管理的核心业务,让师生容易用,喜欢用。避免建而不用,闲置浪费。
 
  第二, 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
 
  到去年年底,全国还有近75%的中小学没有基本宽带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校园宽带接入“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今明两年为8万~10万所农村中小学接入宽带,到2015年全国基本实现校校拥有网络教学和学习环境。
 
  因此要加快接入宽带,要整合教育系统内外部的力量,依托国家的“三网融合”和“村村通”等专项工程,采用地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卫星网等多种方式接入宽带。还要注重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建设。探索建立可持续的运营维护机制,要倡导用市场化的办法,专业化的企业或非营利机构提供服务,由学校或政府部门购买服务。制定学校使用公共经费购买信息化服务的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大试点探索的力度。
 
  第三, 推动“优质资源班班通”,加快内容建设与共享。
 
  加强软件开发,把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挖掘出来并实时更新,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今明两年,要围绕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重点启动“三个课堂”的建设。使全国50%以上的中小学实现“班班通”。
 
  采用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的网络课堂等形式推进资源共享,重点创新资源建设和配置方式,探索“竞争提供、政府准入、自主选择”的新机制,形成企业、学校、社会优势互补的格局,重视网络教材的教学方法创新。国家将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建立起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资源,并且输送到全国。
 
  第四,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今明两年将把网络学习空间,从目前的60万提高到600万个,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所有的教师和初中以上的学生都拥有实名的网络学习空间。教师率先使用,重点是推动中小学教师的教研空间建设;职业教育率先部署;发达地区率先示范。发达地区先行先试,在大学和初高中探索新的学习方式。
 
  第五,建设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公共服务平台”,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坚实支撑。
 
  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要抓紧建设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充分利用大型的电信企业提供的计算与存储服务。形成面向师生,面向社会的资源服务云模式,也就是教育云。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门要抓紧完成平台建设总体设计,选择若干省份开展试点,今年年底前,正式启动上线服务。还要全面建设开放大学的数字化课程体系,开展网络学分银行的试点,形成每年为3000万人次提供继续教育的能力。
 
  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目前还存在着系统和数据分散,采集困难,信息交换不畅等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建设国家和省两级的数据中心,逐步共同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资产等信息入库,要强化细节建设和实际应用,把重点业务管理系统从目前的10个增加到20个以上,特别是要在完善标准、互接互认的基础上,把学籍、教师、校舍、营养餐等方面的管理系统整合起来,提高管理效率,加快教育管理的现代化。刘延东强调,推进教育信息化,必须加强管理。特别是在互联互通,统一标准,使用方便,运行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第六,加强队伍建设,支撑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继续以中小学,职业院校教师为重点,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培养信息化教学的习惯和素养。同时要制定相关的标准,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教师资格认证体系,保证新任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抓紧制定教育信息化专业人员的评聘办法,提高岗位待遇,增强吸引力。要加大对相关学科支持力度,鼓励相关的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和学校从事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要增强教育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规划、统筹、协调和执行能力,以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支撑教育信息化的高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