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浪:电子政务才是网络问政常态表现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2-11-01

 
 

@厦门浪,知名网友,本名王拥军,现居广州。2007年度网络公民大奖获得者,“南方民间智库”成员。

他是一位“挑刺者”,又是一位“建言者”。

他下过岗、碰过壁,但从未失去对社会的“正面观”。

从论坛灌水年代到微博围观、智库问政年代,他一直是网络上的活跃分子。

他盛赞广东网络问政五年发展的努力,并从长期的参与中思考未来网络问政的走向。

近日,@厦门浪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他认为,如今信访式、问智式的网络问政,在下一阶段必须与电子政务相结合,以实现行政透明化,“这才是网络问政的终极目标”。

谈网络问政

“生下来的孩子不可能塞回去”

南方日报:作为一名资深网民,您最早于2007年的厦门PX事件中就开始通过论坛涉足公共决策领域。这数年间,您对网络问政如何理解?

厦门浪:网络问政给政府和民众带来的好处,那是显而易见的。不管从数据还是其他什么角度上分析,它都是一个很好的沟通社会的工具。互联网在早期,也就是个交流工具,到了后来,演变成一个公众平台,使各种声音和意见在这里慢慢地聚集、聚焦、放大。虽然互联网上的东西和现实是不一样的,但互联网是现实的镜像,也是一面镜子。可能镜面不太平,有凹凸,可能有放大,有扭曲,有变形,但那还是由现实投影过去的。

网络问政走到今天这一步,我有很多思考。如果网络问政不改变,它是没出路的,网络问政是已经生下来的孩子,已不可能塞回去,这是历史。

南方日报:从论坛到微博,再到最新的微信,媒介一直在变化,给您的感触是什么?

厦门浪:最大的感触就是,以前有电脑才有网络,现在“掌心”就是网络。2007年的时候是论坛,慢慢地奥一网搭建起了网络问政平台,把广东有公信力的声音聚焦到那里去。那就是一个雏形,有政治表达和施政愿望的人都聚集到那里去了。然后微博出现了,这个工具除了打通手机和互联网的界限,还使网络和人的距离更短了。

手机等于把互联网延伸了,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从需要一些相对高端的装备、高端的操作、高端的知识,到一个不需要很有文化的人都可以使用它。这个变化是非常巨大的。在这种变化下,网络问政不跟着变化的话,是跟不上形势的。因为工具变了,手段变了,受众也变了。

谈广东经验

“解放思想、释放网络民意是主线”

南方日报:广东这五年来很重视网络问政,也是客观形势的要求吗?

厦门浪:不完全是。广东在网络问政领域确实做得好,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广东的网络发展确实发达,也就是你所说的客观形势。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咱们有非常好的省委主要领导,对网络问政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

就说省委书记,他本身也是一个经常在网上漂的网民。由于有对网络的认知,他对这个东西的重视程度跟一般官员完全是两回事。他知道这里有值得打捞的声音,这里有朴素的民意。他知道这里有人民的呼声,对执政党施政的满和不满,我认为他对这个看得很清晰。

南方日报:根据您的观察,广东的探索,是一条怎么样的思路?

厦门浪:就是解放思想,释放网络民意。网络问政是跟解放思想在一起的,它推动了广东活跃的民间智慧参与到政务中来,这就是广东网络问政发展的主线。

省委书记汪洋来到广东时,网络语言已开始成为社会的主流语言之一,并引发了传统媒体极高的热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推了一把,就形成了网络问政的第一个小高潮。例如奥一网早期推出的聚焦平台,很多老百姓发现这里有个渠道。这个渠道最早期是为解决具体问题而进行的问政行为而生的。

后来大量的网民聚焦过来,“对政府提要求”逐渐发展到“给政府提建议”,网络问政也从“信访式”向“问智式”的方向发展。比如今年年初的“金点子会”,省委、省政府为什么重视网络民意、网络民智,因为在这里他们得到了很多的金点子,涉及广东的经济、社会、政治、文明、文化等方方面面,这些效果都非常好。通过这种方式,民间的智慧被吸纳为政府的行为。

南方日报:有人担心,这只是一场秀?

厦门浪:是不是秀,关键在于秀完了还有没有下文。我们看到广东的网络问政已经慢慢地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了。这是广东网络问政和其他很多地方的区别。

事实上已经做了多少事情,设计了多少制度,这些都是推翻不了的。比如说交办会,比如说信访大厅结合,包括现在的行政电子大厅结合,包括征求民意等等诸如此类的制度化的东西,这些形成了一个体系,这就是广东网络问政这五年的成果所在。

谈发展方向

“电子政务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南方日报:从信访式到问智式,下一阶段的网络问政又该朝什么方向发展?

厦门浪:我有一个观点,网络问政发展的终极目标,必定是电子政务。

在互联网这种新技术运用下,民众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程度得到了调动。接下来我们就会发现,互联网还是一个很好的行政工具。这就是我理解网络问政下一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与电子政务相融合,例如电子办事大厅。

电子政务的好处在哪?我认为是可以节省人力并减少腐败的。举个最简单的案例。广东一年有七千万人办证,如果用传统的方式,需要多少警察、多少柜台、多少办公室才能满足这些需求?但是现在警察通过电子政务这个手段就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因为不接触了,不需要排队了,不需要通过特殊关系了,腐败的机会也就减少了,电子政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网络作为一个工具,它本身就是要这样使用的,这是网络的工具特性决定的。

南方日报:通过电子政务,腐败减少了,反过来信访式的非常态问政也就减少了。

厦门浪:对。信访式、问智式网络问政必须和常态下的电子行政相结合。如今的网络问政那么热闹,因为网民有很多诉求要通过网络表达,如果只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处理,是永远也处理不完的。这些也都是非常态的,如果要从源头上解决,我认为就是常态化的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会留下电子痕迹、电子证据,只要你走过,就做不了手脚。谁在后台做了手脚,都能够通过技术手段查出来。而且电子政务的公开透明,能够让所有的网民都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利于党内监督。

9月份在惠州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网络参政问政研讨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有一个观点讲得非常好。他说,互联网是打破原来利益堡垒的一个重要工具。既是政府的工具,也是民众的工具,它会击破传统权力堡垒,固化的权力堡垒。

更便捷的办事方式,更透明的政府过程,更充分的民意表达,某种程度来讲,网络问政就是一场改革。

谈个人问政

“我的立场就是守护改革”

南方日报:参与广东网络问政这五年,您最有成就感的是哪件事?

厦门浪:网络问政越来越常态化,这是这几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广东网络问政这几年的几次重大事件,我几乎没有错过任何一场。我看着它从无到有,从没人重视到一步步推动起来,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网民开始并不认可,但慢慢看到政府的诚意,网民的加入,这个过程我见证了全部。

至于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关于“居住幸福纳入幸福广东评审指标体系”的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重视。这对我和所有城市市民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话题。以前没人重视这一块。我们从单位人、大院人,变成小区人之后,社区细胞已经脱离了公权力,但是社区协商,尤其是业主委员会的制度还没有建立完善。

举个例子,我花一辈子积蓄买套房子,出门还看保安的脸色,这是什么逻辑?这个事情对我触动非常大。通过网络问政这个平台,我的建议最终变成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参考,当然非常有成就感了。

南方日报:您有个观点是 “要触动不要反动”,但是在微博这个舆论场,虽然本意可能是“触动”,但是经过网民的转发评论,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反动”的东西。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厦门浪:我认为这些东西不用去担心。互联网上有语言暴力是正常的。互联网不是政府文件,不必非要每个字都那么干净,那么标准。

在互联网上,尤其是在微博上,我们总强调它传谣的负作用,却没有留意到,它同时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辟谣工具,在那上面谣言易发,但存在的时间也是最短的。从这个角度看,在微博时代,谣言存在的空间是被大大压缩的。

南方日报:您“发炮”的动机也一度遭到网友质疑,为什么能一直坚持下来?

厦门浪:一些网友不理解我,主要是在前几年的事情。但是我不怕不理解,因为我这些事情都是在阳光下干的。我从来不是为了我自己,也从来没有和任何团派利益相勾连,我就是出于一种公民的责任和良心。我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与不对,那各自理解,起码我认为我没有因为发表这些见解来达到任何个人的目的。

我的立场就是守护改革。因为没有改革,我这代人不可能上大学,不可能成为一个知识分子,不可能有今天。为什么我认为要重视网络问政,也是为这一点。大的口号我也不讲,讲了也是空的。

统筹:胡念飞 蓝云

执行:钟健 戎飞腾 徐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