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农业部消息,2012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截至10月29日,全国秋粮已收获10.6亿亩,完成种植面积的90.4%,进度同比快0.8%。整体来看,今年秋粮质量、产量好于预期,丰收已成定局,全年总产有望再增,这将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保障。
而正在江苏等地试点的“数字粮库”———粮食流通信息化解决方案,则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再加一把“保障锁”。
监控每粒粮食
“你看,我的车现在到了报港位置,安装电子标签后会去取样化验,然后去称毛重。”10月25日,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调度会议中心,储备库副主任陈曙东指着12块监控屏实时传输的视频图像介绍,“我总结了‘数字粮库’的‘六可’好处,即可视、可查、可控、可防、可拓、可依。”“所有情况一目了然,各种数据都可以查询,可以通过手机、对讲机等及时沟通,给安全工作设了一道防线,甚至可以防火、防水、防盗。”陈曙东继续解释,“这给廉政建设也加了一道防线,比如可以杜绝‘人情粮’、‘硕鼠’,
我所指的‘可拓’是指系统本身还预留了许多端口,还可以实现技术升级。”简而言之,“数字粮库”就是利用现有成熟的计算机网络和射频识别技术对粮食的入库、存放、调拨、出库、盘点、检索、发货等环节进行管理。也就是说,从农民将粮食拉进粮库的那一刻开始,每一车粮,甚至每粒粮都会进入“法眼”,确保“颗粒归仓”。
“不用再翻看统计账、财务账、实物账本了,你能想象可以节省多少人力。”更令陈曙光满意的是,储备粮在15℃以下适宜储存,以前需要仓管人员拿特定仪器进粮仓监测,天热时很辛苦,且难以做到实时监测;如今,机器会把粮堆顶部、中间和底部的相关数据实时传到电脑屏幕上,温度超过15℃,系统会自动打开通风机;温度再高上去,电脑会提醒人工打开冷谷机;当电脑发现有虫情,则可通过环流熏蒸进行杀虫。
仓储行业或将随之洗牌
2011年11月,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信息”)与国家粮食局、江苏省粮食局签署“物联网技术在粮食流通行业示范应用与推广的框架合作协议”,航天信息作为江苏省数字粮库工程建设的总集成商,推动粮食流通转型升级。
2012年5月,航天信息与江苏省首批16家粮食物流中心、中心粮库集中签约,正式启动“数字粮库”系统,无锡粮食科技物流中心成为国家粮食局首批“粮食信息化示范单位”,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保证粮食仓储及运输安全。
受益的不只是粮库。业内人士表示,以前清查粮食库存实物的数量、品种、质量和财务,以及政策性粮补资金的拨补情况等工作极其繁重,先会是各县自查,接着各市会普查,然后省级领导组会进行复查,最后国务院工作组对重点省(区、市)粮库随机抽查,时间会长达数月。有了“数字粮库”,被业内戏称为“花几十个亿和一个整编师的力量”清仓查户的时代,即将结束。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巡视员徐建平表示,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农业首要目标和重点投入方向,粮食安全信息化战略备受关注,在粮食流通各个环节应用的RFID等物联网技术,有力地推动了粮食流通信息化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航天信息董事长于滨介绍,之所以选择在江苏试点,主要是考虑在该地区不存在经济方面的障碍,“数字粮库”下一步会在更多地区落户。
“现在粮库只需要承担30%的费用,剩余费用由国家和省里按50%和20%的比例,以专项扶持资金拨付。”知情人士表示,“最好的方法是将信息化与中央储备粮代储资格挂钩,如果不上这个项目,就没有代储的资格,相应就不会有储备任务,这样会大大缩短中国粮食流通信息化时间。”在江苏,依靠储备粮“保管费”和市场性经营“差价”生存的粮库,则很乐意承担这笔费用,粮库通过推广“数字粮库”,还可以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陈曙东将此称之为“最大的收获”,3年内,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引进了30多个大专生。
“‘数字粮库’的出现会对中国整个粮食仓储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粮食仓储中去,抬高中央储备粮库代储资格标准,重建行业规范只是迟早的事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地方粮食局领导表示。
物联网产业中的黑马
据于滨介绍,到2015年,航天信息的物联网产业营收规模将达到15亿元,物联网产业中的“黑马”可能就是“数字粮库”。
据了解,航天信息整个粮食流通信息化解决方案的费用在120万至500万元之间,每个粮库包括低、中、高三种配置,由粮库根据实际需要自我选择。
基于“数字粮库”的良好前景,一些企业也纷纷瞄准这块市场。中储粮、神州数码、清华同方、中科软科技、远望谷及各地方信息化系统集成商,均有业务触及粮库管理。
“数字粮库”利用现有成熟的计算机网络和射频识别技术对粮食的入库、存放、调拨、出库、盘点、检索、发货等环节进行管理,不仅为粮库安全设了一道防线,也为国家粮食安全加上一把“保障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