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审计署上海办
自1986年开始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以来,经济责任审计在审计工作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高等教育健康、科学发展方面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参照《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广义上包括高校内审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组织部门的委托,通过对高校领导干部担任被审计职务时所在高校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的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在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是高校法定代表人即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审计机关开展的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进行研究。由于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需不断探索和完善。
一、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一)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办学体制、投资体制、管理体制以及领导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入,已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主体多元的办学体制,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为辅的多元投资体制,政府放权、增强高校办学自主权、权责明确、规范有序的管理体制,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伴随着这些体制改革,高校经济受托责任也发生着深刻变化,而高校校长代表高校全面管理资源,因此必然需要对高校校长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以监督、鉴证和评价其履行经济责任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二)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高校财务有有关经济活动的监督,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在高校规模、教育经费、专项建设、基本建设、校办产业等方面都已取得很大的增长。截至2010年底,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其中本科院校1112所;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支出213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支出115亿元,“985工程”等专项项目支出187亿元;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已出现越来越多的“大型航母”,经济活动范围越来越广,对社会影响也越来越深。因此,需要通过加强对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尤其是校长履行经济责任的审计监督,以提高高校经济活动管理水平,促进高校科学发展。
(三)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校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高校校长权力的运用主要表现为管理高校经济活动中所行使的决策权、审批权、监管权以及资金支配权等。通过开展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能有效实现对校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有利于促进校长树立科学政绩观,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科学决策,廉洁从政;有利于增强校长自律意识,促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明确高校校长经济管理责任,为有关部门考核、使用干部以及对相关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提供参考。
二、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主要难点
相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起步较晚,加之高校经济利益日趋多元化,经济关系、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环境日益复杂,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审计任务重、责任界定实际操作难等情况。
根据《规定》,高校校长经济责任主要界定为直接责任、主管责任和领导责任。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对高校重大事项拥有决定权和领导权,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从实践上讲,高校领导在重大决策等经济活动中从形式上看多能按照程序经党委成员集体研究决定,但实际上集体研究的结果可能取决于校长个人威望和影响力,校长职权和责任间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而增加了经济责任界定的复杂度和难度。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资金规模迅速增长,审计机关所需要审计的资金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高校合并的浪潮,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加之高校校长任期较长,导致了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经济活动范围广、经济活动时间跨度大和审计资金量大。因此,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任务也不断加重。同时,高校工作有寒、暑假,审计机关在组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往往要求两三个月内完成现场审计,因此提高了审计工作的难度。
三、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建议
针对上述分析的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几个难点,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改进和完善。
(一)建立健全评价指标体系。
高校校长经济责任评价标准是评价校长经济责任的准绳,是实现对校长经济责任客观评价的保障。应从高等教育事业自身特点出发,按照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及定性与定量结合原则,科学制定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从目前情况来看,对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不宜过多且不宜过细,在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的前提下尽可能量化。本文建议,从高校事业发展、重大经济决策管理、国家财经政策执行、预算执行及其他财务收支、内部管理和控制及校长个人遵守相关廉洁从政规定六个方面进行评价,相应设置六个一级指标,并再细化量化二级指标或三级指标,确定各细项指标的考核依据,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指标。
(二)坚持谨慎,科学界定经济责任。
我国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形式上重大经济决策多会按照程序经党委集体研究决定,但研究结果往往取决于领导干部个人威望和影响力,这些隐性的影响力不会体现在会议纪要、文件等材料中。因此,当进行经济责任界定时,应始终坚持谨慎原则,不能机械地依据会议记录、纪要等材料轻率界定责任,而应在参考现有会议记录、纪要等材料的同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和线索,并通过询问、外部调查、分析等方法对现有材料进行验证,确保责任界定的准确、客观及公正。
(三)加强信息化审计,创新审计方法。
随着高校规模日趋庞大和经济管理日趋复杂,加之高校校长任期长等特点,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往往会对面对海量的电子数据和大量档案等资料,因此需不断加强信息化审计以适应高校事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通过加强审计信息资源建设,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对被高校教学、科研、基建等财务及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通过对高校电子数据的分析实现对高校经济业务的审计监测,当需要对某高校开展审计时就能在较短时间内把握审计内容、明确审计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在条件成熟时可积极探索高校联网审计,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实现对高校经济管理的动态审计监测。(陈美燎 周佳)
参考文献:
[1]赵耿毅主编,《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指南》,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年;
[2] 郑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财经界》,2010(12);
[3]徐东升,关于高校校长经济责任审计的探讨,《审计与理财》,2012(5)
[4]陶玲,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探讨,《会计之友》,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