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影像折射国内银行信息化发展速度
来源:中国商业电讯 更新时间:2012-11-16

 

在新的“十二五”期间,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行业,势必将面临更多的冲击和挑战。银行作为金融产业的核心,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支柱产业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成为银行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据统计,发达国家95%的金融创新都来自于信息技术。目前,银行业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水平最高的行业之一。

纵观信息技术在我国银行业的应用历程,一些重要的信息技术应用对银行业务的发展起到了革命性的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以计算机处理代替手工操作;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数据大集中”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全行的“一本账”,大大提高了银行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21世纪初以来,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银行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支付工具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银行业务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基于影像的信息技术应用正在银行业逐渐展开并迅速发展,将会成为又一个给银行业务安全性、效率性和管理水平带来巨大提升的革命性技术应用。

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银行业务也不断拓展,导致以纸面文件作为媒介的各种信息资料呈爆炸性增长。曾经,银行处理大量的帐单和票据的过程中大多还是以纸质的手工操作为主,而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发展应用,基于影像信息技术的使用,则使银行的业务处理过程通过扫描采集设备以及计算机,在影像系统软件上进行相应操作,整个业务流程实现了处理自动化、集中化和高效化。银行影像系统为银行实现以高效、安全为目标的业务流程再造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同时更有利于银行提高风控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专注核心业务,快速增强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以影像平台为依托,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已成为银行的共识。在从传统“部门银行”向现代化“流程银行”转变的过程中,银行借助影像和工作流技术,将纸质凭证转化为电子信息,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提高了交易的安全性,实现了业务处理前后台分离和各项业务流程的整合与优化。这些模式的改变,在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的同时,也对影像系统的效率及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非结构化数据内容的分布式部署已经成为银行企业内容管理平台搭建的重中之重。

吉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更好地适应银行业通过提升流程效率来提高同业竞争能力的趋势和本农信社对生产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满足各分行和数据中心维护管理影像设备的实际需求,2012年6月15日开始,至2012年9月29日,吉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与国内金融影像业领先的IT创新先锋信雅达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了“吉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影像内容管理平台项目”。信雅达公司凭借多年来在银行非结构化数据管理领域的丰富经验,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派驻了有丰富实施经验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充分保证了本项目的成功实施。

吉林省农村信用合作社影像平台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业务的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为实现全行内容整合、挖掘非结构化数据的企业价值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一、建设背景

在国家和省政府政策支持下,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经营规模平稳增长,产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科技服务水平持续提升。截止2011年末,吉林省农村信用社下辖51家县级法人行社、营业网点1614个,员工23000余人,总资产2068亿元,存款1540亿元,贷款1012亿元。吉林省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全面展开,全省相继投产了综合业务系统、大小额、卡前置、农信银、横向联网、信贷管理等系统,数据平台、渠道平台和中间业务平台等科技项目建成运行,支持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为了满足信贷管理、国际结算、会计档案等业务影像需要,提高处理效率、控制业务处理风险、降低成本,需要构建一个统一的影像及内容管理平台,实现全省影像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存储,为吉林农信提供统一影像服务能力,从而提高吉林农信业务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提高银行对客户服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构建以影像平台为基础的信息平台,解决信贷远程集中审批影像问题,目的是缩短信贷审批时间,降低审批风险,有利于信贷电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为未来实现集中作业、流程银行奠定基础。

二、建设内容

构建全省的企业级统一影像及内容管理平台,针对全省各网点的信贷业务中产生的海量非结构化影像和视频文件进行存储和管理,实现信贷影像、视频资料的采集、处理、质检、上传、分类和调阅的功能,支撑信贷管理系统更好的实现其业务流程。

此外,影像及内容管理平台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支持满足由于未来迅速增长的业务量带来的性能要求提升,并能为国际结算系统、事后监督系统等更多的业务系统提供非结构化内容服务。

针对农信体系信贷操作风险高的特点,吉林农信社在本项目规划时,除考虑通过影像应用提高信贷业务审批的时效性外,还引入了信贷远程审查审批,提供了信贷业务的面谈会签的视频模式应用,就是申请人在网点,而审批人在县联社,二人视频,通过远程视频通话来保证业务的安全。视频最终统一存储到内容管理平台,以便后续查看。吉林农信社是目前业内第一家采用视频应用来实现信贷远程审查审批应用的银行,具有提高工作效率、切实降低信贷风险的作用,对银行信贷业务模式的发展有巨大的探索意义。

吉林农信社影像平台的建设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为原则,首期拟建成覆盖整个银行业务的影像数据存储和内容管理的基础平台,满足全行对于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和应用需求,实现银行内部各种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安全的管理和存储,实现银行有权人对于非结构化数据高效便捷的查询和访问,实现跨地域、跨系统的非结构化数据及时快捷的调阅、共享,同时在影像平台上实现全行信贷影像审批的业务应用;然后再实现全行业务资料及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并逐步实现事后监督、集中授权、国际业务、信贷业务等业务在影像系统平台上的应用,基本建成全行影像工作流平台,实现大部分对公业务和部分个人业务的流程化处理。

三、建设意义

近年来,银行业务快速发展,行业间的竞争如火如荼,更多的银行因为业务的需要,采取流程再造、作业中心、前后台分离的运营模式,这些模式的改变对影像系统的效率及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银行的经营理念也逐步转变,从传统的以业务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在这个过程中,非结构化数据的管理也应从以前的单一模式转换成共享模式,各业务间的内容不应只是信息孤岛,新一代的企业内容管理平台将应打破业务间的信息孤岛,以真正实现内容共享为目的,理顺业务流程,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使企业拥有的"核心知识"得到充分的利用,为银行以客户中心的经营理念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综上所述,银行的业务发展需要及未来非结构化数据的发展趋式,决定了银行对影像平台的认识应及时转变成以“内容分布、内容共享、内容挖掘、内容整合”为核心的非结构化数据管理,不应仅仅简单的考虑辅助业务系统,满足目前的业务需要,而应考虑业务的前瞻性、及时性,通过分布式部署来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支持多业务模式,规划业务间的非结构化数据,建立全行非结构化数据的统一视图,实现内容共享,挖掘非结构化数据的潜在价值,最终实现全行非结构化数据分析、整合,以科技为导向,为银行的在新一轮的竞争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全面提升银行的影响力。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历经近30年,到今天大部分的大中型银行已基本完成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在硬件设备方面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比之发达国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程度较低,主要体现在整个业务流程上手工化比例较高,电子化、自动化比例较低。由于外国金融机构的威胁以及国内银行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我国银行业在信息化建设方向重点由硬件转向软件及服务领域。早在2002年Celent在其研究报告《中国的银行技术》中就指出,中国的银行在信息技术领域及服务方面将会进行大笔支出。并且也预言了随着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增加,银行会对网上业务越发重视,随之而来的就是加速网络业务流程的系统开发及电子支付系统的需求。而根据CCID 的预计,2009-2011年,我国银行业在软件产品上的投入将达240亿元左右,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5.2%。

随着我国银行业务在信息化软件产品的需求加大,将为银行影像应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想象,影像系统在我国银行未来业务发展和金融创新中将担当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也将为像信雅达这一类服务银行业,为其提供软件产品开发、技术服务及相关系统集成服务的企业带来更多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