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黄石市提出打造“三基地一枢纽”,强化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地位,建设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那么两化融合在推动黄石经济发展,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将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未来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发力?《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了黄石市副市长刘圣华。
为转型发展提供首要支撑
两化融合是黄石加快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记者:黄石作为老工业基地,正致力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那么在此过程中,两化融合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刘圣华:“十二五”时期是黄石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要为跨越式发展提供首要支撑。黄石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的单纯依靠资源支撑的工业发展道路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实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
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两化融合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重大任务。两化融合通过信息技术在工业生产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领域的深化应用,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是推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是黄石市加快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工业由大变强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
记者:黄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如何借助信息化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工业发展服务?
刘圣华:黄石两化融合工作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推进黄石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总体要求和全市工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步伐,促进工业整体优化升级,为黄石转型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首要支撑。
围绕重点领域深入应用示范
选择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形成覆盖全市的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
记者:未来黄石市两化融合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刘圣华:黄石两化融合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到2015年,树立覆盖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50户;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取得更大突破,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主要领域、主要环节得到充分有效应用,业务流程优化再造和产业链协同能力显著增强,重点骨干企业实现向综合集成应用的转变,研发设计创新能力、生产集约化和管理现代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到2015年,以年产值过亿元的重点骨干企业(2011年为199家)为核心,推进企业信息化向集成应用、协同应用发展,工业企业数控技术应用率达到70%以上;生产性服务业领域信息技术应用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水平成为领军企业核心竞争优势;支撑两化深度融合的信息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应用成本显著下降,信息化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
记者:为了顺利实现上述目标,下一步将重点在哪些方面努力?
刘圣华:下一步,我们将主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第一,坚持抓应用示范,不断探索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两化融合是一项具有探索性的工作,要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深化。我们将继续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程,选择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形成覆盖全市的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体系。要围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大信息技术应用,推进试点示范工作深入开展,不断探索两化融合的有效途径和实现方式。到2015年,建设5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个示范园区,带动全市两化融合水平大提升。一是以冶金、建材等传统制造业升级为重点,加大信息化改造力度,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研发设计手段,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推进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实现产品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产品信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工业产品向价值链高端跨越。二是以现代物流和信息服务为突破口,组织实施产业链整合提升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供应链和价值链资源,建设面向产业链、产业集群的共性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和行业产业链协同,提升整体竞争力。三是实施节能减排信息化推进工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冶金、化工、纺织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应用,重点推进生产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优化生产工艺流程,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工业园区的能耗控制、环境监测和主要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
第二,积极培育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业,提升两化融合服务水平。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业,是推进两化融合的重要内容,也是两化融合的重要切入点。生产性信息服务企业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先进适用的技术和高附加值的产品,帮助生产制造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完成信息化改造任务,从而将信息化和生产制造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积极培育发展生产性信息服务业,要把软件服务业作为发展的重点,围绕工业产品设计、生产控制、市场流通等生产过程信息化和流程控制等关键环节,发展节能管理、生产过程优化和装备数字化等工业部门专用软件。要深化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应用,提升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和管理咨询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企业营销模式创新,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和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两化融合的长效机制。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必须统筹规划,务实推进。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将把两化融合作为一项重点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加强组织协调,采取得力措施,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也将高度重视两化融合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配合,形成推进两化融合的联席会议制度,推动建立跨部门联动的长效机制,共同推进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二要加大政策扶持。抓好国家5部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的贯彻落实,针对两化融合中的难点问题,研究出台符合实际、发挥实效的政策。通过政策的扶持引导,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推动两化融合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要营造良好环境。加强宣传和普及,增强全社会对两化融合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两化融合的宣传引导,做好经验交流和典型示范推广。加强两化融合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相关链接
黄石城市名片
黄石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于1950年建市。现辖大冶市、阳新县、4个城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583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人。2011年全市GDP925.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81.54亿元,黄石是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和沿江开放城市,有着深厚的矿冶文化底蕴和雄厚的工业基础。
黄石先后获得“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首个“电子政务试点城市”、“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国家节水型城市”、“2010中国十大经济转型示范城市”、“全国集邮文化先进城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男装名城”、“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和“全国水环境治理人居环境项目范例奖”。
黄石城市名片之一——“中国矿冶名城”。黄石素有“江南聚宝盆”之称,拥有4大类76种矿藏,是集采、选、炼于一体的综合型矿产资源城市,因矿冶业发达而名扬九州,也是建国初期湖北省继武汉后的第二个省属直辖市。
黄石城市名片之二——“中国青铜古都”。黄石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大规模开采鼓铸,大兴炉冶,开启了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留下了闻名中外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
黄石城市名片之三——“中国钢铁摇篮”。黄石是近代中国冶金工业的发源地,19世纪80年代,湖广总督张之洞设立铁政局,在黄石建立大冶铁矿和炼铁厂,后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揭开了中国冶金工业的第一章。
黄石城市名片之四——“中国水泥故乡”。黄石拥有中国历史上号称“远东第一”的水泥企业——华新水泥。1907年,兴建华记水泥厂,后改为湖北水泥公司。如今的黄石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水泥5000万吨,其中单厂水泥产量位居全国第一,“华新型”窑成为新中国水泥生产企业的样板。
黄石城市名片之五——“中国服装新秀”。改革开放以来,黄石服装产业异军突起,涌现出了美尔雅、美岛等一批知名服装品牌,美尔雅是全国10大西服品牌之一。黄石服装产品出口日美欧市场,年出口近2亿美元,成为国家重要的服装和西服面料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