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是中国高新区的未来方向
来源:人民网 更新时间:2012-11-19

   过去20年,凭借外资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一批高新区为首,中国开启了经济腾飞之路,但眼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竞争加剧,以往粗放成长模式已到了改变时刻。无锡新区党工委书记许刚18日在新区成立20周年时表示,“智慧型”产业将主导今后城市发展,而率先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占据制高点的无锡新区,将成为引领未来中国高新区20年成长的先行者之一。

  无锡新区是中国第二批建立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成立于1992年。20年来,该区GDP已跨越千亿台阶,2011年达到1100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超过2.5万美元,达到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成为国内高新区中的排头兵。

  过去20年,无锡新区凭借大规模招商引资,吸引了6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的80多个项目,形成了在全国享有声誉的“日资高地”和“韩资板块”。许刚总结,然而被证明有巨大经济效应的单纯招商引资,随眼下全球产业竞争加剧,已呈现困境。

  “十一五”期间,无锡新区喊响“二次创业”口号,提出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国际化创新服务型科技新城。凭借着先人一步的“人才”战略,近7年来,这里的高新产业异军突起,以IC、光伏、光机电为核心的高新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的90%以上,涌现了尚德、海力士等大批品牌企业。

  许刚认为,随着光伏、物联网等这些领先国内乃至全球的高科技产业成为无锡新区的“名片”,从“制造”向“创造”的跨越,让无锡新区嗅到了中国高新区如何从单纯的工业集中区向智慧经济迈进的火苗。

  “放眼当今世界,城市智慧化已成为继工业化、信息化之后的又一次浪潮,这也将会是中国高新区未来发展的最好方向。”

  许刚介绍,自定位“科技新城”后的几年中,无锡新区的制造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传统的装备制造仍在发展,但在制造业中的比重逐步下降,新兴的IC产业、IT产业、软件产业迅速扼起,比重上升很快,传统装各制造业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加快推进。以物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智慧产业”不仅使制造业发生蝶变,也使整个经济结构出现跃迁。

  全国第一个物联网书屋、第一个物联网医疗社区、第一个物联网菜场……当前,新区正在从加大产业应用、提高人才结构、倡导低碳生活等方面着手,让“智慧”逐渐融入生活。许刚表示,今后,无锡新区将率先在智慧产业、智慧园区、智慧企业、智慧环境、智慧服务等五大领域实现突破,朝创建国内第一个智慧城市先导区迈进。(记者 洪晓红 孙文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