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驶上“无线城市”快车道
来源:云南网 更新时间:2012-11-26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无线城市”建设应用之农业篇

  核心阅读: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速度和网络覆盖的提升,“无线城市”渐渐从概念走向现实,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无线城市”的接入应用正悄然丰富起来,这些应用也开始逐渐融入并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无论是政务信息还是便民服务,无论是文化教育还是娱乐休闲,无论是提升企业信息水平还是助力农民致富,在美丽的七彩云南,“无线城市”在各个领域发挥力量,只需一部手机,人们马上就能体验到信息化生活的全新魅力。

   (记者 普日果萱 刘虹 通讯员 王毅辉)从“兴边富民移动通信工程”到“136农村移动信息富民工程”,从移动网络的全面覆盖到各项信息化应用投入使用,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未曾停下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助力农村农民致富的脚步。

  2011年10月,随着大理州人民政府与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携手,签署“无线城市”建设合作协议,云南省“无线城市”建设大幕拉开。搭上“无线城市”的快车,与城市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产业也迎来了信息化大跨越大发展的新时期。在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无线城市”平台上,与农业有关的应用数量正在悄然增长,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到购买、销售的环节衔接在信息化“高速公路”上变得越来越顺畅、紧密,移动信息化正不断惠及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及政府管理部门……

  罗平小黄姜的信息化之路

罗平县出口小黄姜种植基地办公室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农产品信息发布流程
  小黄姜是罗平县不得不提的一项传统优势产业。时间追溯至1932年,罗平县志里对种植小黄姜即有记载。小黄姜,是在罗平特殊气候环境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优良地方品种。

  关于小黄姜的特点,罗平县生姜技术推广站站长申恩情向记者介绍,罗平小黄姜外观个体相对较小,芽头多,颜色鲜黄,闻起来有很浓烈的香辣味,“我们的小黄姜口感非常好,用它加工制作的干姜系列产品色鲜味美,干爽香辣,粉多肉厚,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据了解,从1958年开始出口欧美的小黄姜,到1983年已出口到美国、德国、法国、新加坡、比利时、日本、韩国、港澳等32个国家和地区。

  1999年,罗平县委县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小黄姜列为重要产业,到2004年全县小黄姜种植面积达8万亩,产值达3.088亿元。截止到2011年底,罗平小黄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每年产量平均15~20万吨,围绕小黄姜种植开展的综合产值近10亿元。

  在小黄姜知名度逐步提升的过程中,2006年,“罗平小黄姜”这一商标品牌申请成功,也成为罗平的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申恩情说,就在1999年,罗平成立了小黄姜技术推广站,也是全国唯一一家生姜技术推广站。作为站长,他的主要工作包括指导姜户种植,开办培训班,开展技术推广,为农户提供小黄姜生产加工的信息等。到现在为止,站里一共有9位工作人员。

  除了关于小黄姜的栽培技术,推广站还经常被种姜户们缠着问“今年的黄姜价格怎样?”“什么时候开始收购?”等问题。然而,一个小小的推广站,根本没有渠道获取那么多信息,申恩情说,信息的闭塞甚至耽误了小黄姜的销售,影响了姜农们的收入。

  2010年5月,小黄姜成为“云商会”平台推荐的重点农业产品。当地政府认为很有必要通过更快更新的方式帮助本地小黄姜走出去,罗平县商务局的“罗平小黄姜专区”网站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运而生。

  “罗平小黄姜专区”的网站信息包括罗平小黄姜的介绍,交易竞价专区等,姜农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上网推介自家产的小黄姜。“农户先注册,自行在平台发布信息,商务局最后审核通过,有专人给农户进行培训。只要是关于自家小黄姜的信息,农户都可发布。” 罗平县商务局商贸服务管理科科长刘勇向记者介绍。

  就这样,商务局和小黄姜推广站建立了这样一层关系:网站负责销售推广,推广站提供产业、商标、技术指导、种植等信息。站里有专人负责采集信息,传递到商务局的网站;通过网站,外地的种植户或采购户可以了解罗平小黄姜的种植情况,本地种植户也能及时了解外地的采购价格等信息,对当年的生姜定价也有了概念。申恩情说:“以前农民自己种姜自己卖,是很原始的销售方式,现在通过网站,外地的生姜采购商不用老给站里打电话,看看网页就能知道最新消息,知道什么时候该来罗平收购小黄姜了。”

  而罗平小黄姜产业的信息化之路才刚刚开始。

  2012年,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罗平分公司与罗平商务局签订合作协议,利用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信息化技术手段,以罗平县小黄姜为“主角”,将接入本地产业在线等一系列物联网应用,让市民全方位感受“罗平小黄姜”的魅力。小黄姜也作为罗平县第一批试点项目,将被打造成罗平首个产业示范区。

  在这个项目中,中国移动“无线城市”负责信息传输,把应用接入“无线城市”网站,作为小黄姜在线发布窗口。基于移动通信网络,广大客户能够通过物联网点击小黄姜专区实时查看罗平小黄姜的交易价格、供货情况等,并可通过曲靖“无线城市”平台预定小黄姜、查询竞价、在线交易、供货等。

小黄姜农户谢解莲在田间接受记者采访
  来到罗平的种姜大户谢解莲家的姜田中,记者看到,她家种着47亩小黄姜,地里还插着一个“科技示范基地”的牌子。

  谢解莲和丈夫三年前开始种植小黄姜:“第一年就得到了很好的收成和回报,那一年纯利润就7、8万元。”眼看马上又要到收获的时节了,谢解莲充满着希望。

  “地里的小黄姜都是丈夫在打理。”谢解莲说,至于县商务局开放的“小黄姜”专区,也都是丈夫在关注,因为家里就丈夫懂电脑。

  “我老公和他的朋友们都会经常去网上看那些信息,几家种黄姜朋友会相约着一起上网看,看完就回来说,今年小黄姜的价格有可能会很高,哪家公司会到罗平来收购小黄姜,然后一家人就开始合计了。”谢解莲笑着说。

  正说着,谢解莲的手机响了,挂完电话,她说:“听说以后网上的那些信息会还会通过手机短信发送给我们,我们都觉得很好,家里都不用买电脑了,拿个手机,我老公就可以及时得知相关信息了。”

  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曲靖分公司副总经理唐立志告诉记者,罗平姜农有5万多户,还有12家进行加工生产的厂家,这12个厂家每家平均年产值达到5千万人民币,由此可见小黄姜的市场巨大,“无线城市”无疑会在这样的大市场上发挥巨大的作用。

  昌宁红茶冀借“无线城市”走出大山

  昌宁红茶产于云南省著名红茶产区千年茶乡保山市昌宁县,其选用经出口产品基地备案的高山无污染、有机生态茶园的老树茶青为原料,延用古茶人的采摘工序,精选老树茶旗茶青经传统功夫红茶工艺制作而成。昌宁红茶外形条索肥嫩重实,色泽乌润光泽显金毫,具浓郁的栗糖香,叶底嫩均厚实,滋味鲜美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回味绵甜悠长。

  正所谓“上山上水出好茶”,“昌宁红”茶叶享有独特的原生态、无污染的高山云雾的自然环境,其原料通过有机认证,符合欧盟国际标准。传承家族世代制茶的原茶味、零添加的传统经验,结合国际先进技术的加工方法,都为昌宁红打造国际茶叶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2年年初,在上海展销会上与消费者见面的“昌宁红”小包装名优茶系列产品,从茶包袋泡到高端原生态古树限量极品红茶,以其优良的茶叶内在品质和质朴优雅的外包装,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承载着一代人弘扬民族品牌的美好愿望,有着红茶极品美誉的“昌宁红”正努力走出大山,迈向世界。目前昌宁红茶叶集团拥有三个公司,7个制茶厂,上万亩的生态茶园,年产值数亿元人民币。“昌宁红”红碎茶原料,被诸多国内品牌茶饮料供应商作为原料,受到世界著名茶叶品牌商的青睐,占有中国最大的红碎茶供应份额。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要让昌宁红茶真正被更多的消费者熟知并认可,拓宽销售渠道,必须借助更便捷、更广泛的传播手段。借助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保山分公司的“无线城市”平台,昌宁红茶有望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

  据介绍,在相关应用接入后,客户可以查询到的项目包括产品系列、产品价格、购买方式、上市新品等,“昌宁红”20多种不同包装系列产品的图片信息将完整展现在平台上,产品优势、特色一目了然,产品当前市场交易价格及优惠信息及时更新,购买地点、方式及销售厂家地址供客户查询。

  保山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应用能为个人及家庭客户提供丰富的产品信息,为客户提供最快捷、准确、全面的茶叶信息。一方面展现昌宁本地特色产品风采,为企业服务;一方面“无线城市”的客户可以更方便地查询各商家发布的信息和购买方式,从而为客户与商家搭建起公开、便捷、友好沟通的平台。

  禄劝“魔芋种” 找到好“婆家”

农户李绍培赠给“三农通”信息服务联络站锦旗
  农产品丰收,对农户而言自然是好消息,然而在信息不畅的情况下,丰收却有可能让农户从“喜上眉梢”变成“愁容满面”。一方面农户找不到销路,一方面有需求的企业或消费者却找不到购买渠道。今年2月,禄劝县茂山镇甲甸村委会罗家村4组的李绍培就遇上了这样的麻烦,100吨无处可销的花魔芋种让他心事重重,焦虑得吃不好、睡不着。

  幸运的是,李绍培是中国移动云南公司“三农通”的客户,正在愁眉不展时,他的手机收到了禄劝农业局“三农通”信息服务站发出的惠农信息,信息告诉他,中国移动可以帮助有需要的老百姓发布马铃薯、山药种等的购销信息,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李绍培来到禄劝农业局“三农通”信息服务站咨询,想知道信息是真是假。他告诉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自己现在有100吨花魔芋种急需出售,苦于找不到买家,很着急。“你们能不能帮我发一条销售信息?要收钱吗?收多少?我太需要这个服务了。”李绍培迫切期望禄劝“三农通”服务站帮他发布一条信息,帮助他把花魔芋种销售出去。

  信息服务联络站工作人员看到他急切的样子,马上告诉他发布信息是免费的。但为保障发出的信息合法、真实可靠,工作人员要求他到所在地村民委员会出具证明,以证明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很快,李绍培拿着村委会出具的证明材料再次来到了服务站,当天服务站就通过“三农通”平台审核编发了相关消息。很快,全县范围内的移动手机客户都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三农通(禄劝农业局):现有100余吨花魔芋种出售,种子大小约1至4两,均价6.8元/公斤,联系人李先生,电话:187****2202。”,经系统提示,全县收到信息的手机客户共有112218人。

  广泛的宣传很快就见到了效果。

  消息发布后十多天,服务站工作人员为了解李绍培的困难是否得到解决,主动打电话给他进行跟踪调查。

  “您的花魔芋种有没有销出去了?”工作人员问。

  “已经销出去一些了,太谢谢你们了!”李绍培很高兴地告诉工作人员,信息发布当天,他就陆续接到求购魔芋种的电话,信息发出后10天,他累计接到求购电话80余个,有46名求购者到实地洽谈,实现交易38笔,100吨魔芋种已成功交易出58吨,出售额达39.44万元。

  在接到销售信息后,还有人主动到服务站来咨询购买事宜。2月14日,15日,2名则黑乡的农户来到了县农业局“三农通”联络站,想知道卖魔芋种的信息是否真实,要如何购买,因为则黑乡有好几户农户想买魔芋种,却买不到。站里的工作人员向他们介绍了“三农通”,并帮助他们与李绍培取得了联系。一天后,李绍培就告诉工作人员称,这2名农户在与他联系看完种后,一次性就买走了魔芋种1.3吨。

  2月22日下午,李绍培为禄劝农业局“三农通”涉农信息服务站送来一面印有“心系百姓,为民排忧”的锦旗,对服务站表示感谢。"三农通"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李绍培说,由于宣传到位,信息畅通,他的100吨花魔芋种已全部卖完,实现了销售收入65.08万元。“我自己去打广告,喊别人来买,别人不一定会相信我,县农业局利用中国移动的平台来发信息,老百姓就敢相信了。”李绍培表示,帮他把要卖魔芋种的信息很快捷地发给了那么多人,是用其他方式做广告都达不到的效果,还一分钱都不收,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原来是想买魔芋种的人找不着买,想卖魔芋种的卖不出去,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的农业信息化服务为农产品买卖双方搭起了信息桥梁,解决了农产品卖难买难的问题,是促进老百姓增收致富最实用的好帮手。

  正如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张智泽所说,在当前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粮食安全压力持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传统手段难以有效监管社会化大生产的新形势下,只有依靠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根本出路。

  在政府部门与中国移动的共同努力下,由于坚持把农业农村信息化摆在重要位置,云南省目前的农村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服务功能得到增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已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一部手机随时学技术、解疑难,与专家互动,发布农资求购及农产品销售信息,网上“冲浪”致富正日渐成为广大农村新风尚。

  以争当“云南农业信息化的开拓者”为目标,中国移动云南公司总经理马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移动云南公司孜孜以求,通过电话语音服务、手机短信、网站、农村信息机等多种方式,把政府农业部门、农业科研机构、农业院校、涉农企业、各级信息服务站所提供的农业信息及时传递到农民的手中,解决农村信息来源和信息传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促进农业信息有效传播。在省农业厅的统一指导下,在各州市农业局支持下,中国移动将继续发挥网络覆盖面广和手机普及率高的优势,为农村移动通信快速发展,全面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