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社区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
来源:新华网 更新时间:2012-11-30

  

    福州11月29日电题:社区信息化促进社会管理

    新华社记者汤华、董建国

    福建去年起推出“社区信息化”工程,目前该平台已推广至全省2230多个城市社区。

    业内人士透露,社区信息化实现了社区服务便民化、社区管理规范化和沟通渠道多元化,在提升民生服务能力和推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

    方便群众

    据福建省民政厅社区建设处林振科长介绍,“社区信息化平台”由中国电信福建公司开发,会同民政厅等部门在全省推广,目前已推广到全省2238个城市社区和675个街道、乡镇、农村社区,发布信息30多万条,累计访问量达6200多万人次。

    福州庆城社区90多岁的赵祥珍是“空巢老人”。前不久,她心脏衰竭的老毛病又犯了,便按电信提供的“一拨通”,几分钟后,金太阳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赶到了,及时把她送医。

    该中心工作人员林文介绍说,依靠信息化平台,可定位老人所在位置,接通家庭全球眼观察老人情况,然后通知派驻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医生或家政人员就近上门提供服务。“老人们只要有需求,我们15分钟之内就会赶到。”

    福州南街街道杨桥河南社区为保障社区“福乐家园”智障儿童学员的安全,为每名学员配备了可实现快捷拨号、位置报告、一键求救功能的儿童手机,并在活动区域装置全球眼摄像头,让老师及家长通过管理平台实时、清楚了解学员的地理位置与活动情况。

    促社会管理

    记者采访了解到,“社区信息化平台”还通过数据库连接省政府政务外网系统,具备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能力。

    记者在福州市庆城社区的办公室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可利用社区网站内置的QQ交流功能解答居民关于办理计划生育证明的咨询。一个社区网就实现了居民信息、安防监控、数据统计、点对点互动等社区工作的智能化管理和无纸化办公。此外,还专门设置了信息公开版块,及时公布社区居务、财务等信息,增强社区事务的透明度。

    庆城社区党委书记何窦灵说,以前,社区工作存在手工台账报表多、数据取数核查难、居民沟通联系弱、重要通知难到位、社区服务功能少等问题,社区工作常常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疲于应付。“现在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起一座社区干部与居民沟通的‘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社区工作效率。过去我们通知居民某个事项要打许多通电话,现在只要在居民管理系统中筛选合适的目标群体,通过‘语音推送’,几分钟就能完成。”

    “信息化平台”还开发了“一键式平安联防系统”,将全省500多万家庭加入平安联防体系,10户一组组成一个联防组。遇有紧急情况,只需拨下电话,10户邻居家中的电话就能同时接到求救信号,形成联防联治。


    完善配套措施

    据了解,社区“信息化平台”有四个特点:

    一是技术先进性。采用云计算技术,应用电信宽带网络,按照电信级大型数据库标准进行软硬件建设的社会管理平台。

    二是网络安全性。平台连接省政府政务外网系统,具有强大的安全保密机制。

    三是平台开放性。平台汇聚的统一数据库能与政府各部门的信息系统数据对接交互,减少了重复采编工作量。

    四是功能实用性。平台不仅实现了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全面数字化,而且构建了一个政府、社区、居民之间以网站、手机、电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即时互动的沟通平台。

    相关人士说,“社区信息化”工程有效减少信息传播环节,变原来的社区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和服务过程。但由于涉及面广,这一工作仍需在三方面加以扶持:

    “社区信息化平台”要求社区网站、数据库内容的建设和更新,这需要建立一支覆盖全体社区的,专业化、专职化、年轻化的信息员队伍;

    由于各地发展水平不同,对信息化建设的接受程度、应用能力存在差异,需采取措施加以改善;

    信息化工程的后台建设日渐完善,但终端应用产品开发仍显不足,需相关业界针对社区个性化需求,加大力度开发终端产品,特别是适宜老年人、青少年及残障人士使用的终端电子类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