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莲都,硕果累累。
无论是在柑桔园里,还是在蔬菜生产基地,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相比以往,今年丰收的喜悦来得更踏实。
随着莲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的开展,“泥腿子”走进现代远程教育课堂,长满老茧的手握起了鼠标,尝到网络科技甜头的农民们由衷地说道:“农民致富路上走,远程教育是帮手。”
莲都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两年多来,已经铺开到18个乡镇、4个街道,345个村子,已建成远程教育示范点30余个,在建点过程中,莲都坚持“边建、边管、边学、边用”,以可贵的创新精神,使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亮点频现,为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让更多的农民走进现代远程教育课堂,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莲都计划今年12月份完成其他近120个村远程教育示范点任务。这一个个远程教育示范点像散落在大地上的星星火种,它点燃了农村党员那一颗颗渴求知识的心,更似一座“金桥”,铺设了一条条宽广的致富路。
入“网”选种太空莲绽放富岭荷塘
远程教育的开通,好比给莲都的广大农民装上了“千里眼”、“顺风耳”,来自丽水市与省城的远程教育节目和全国各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信息被“一网打尽”,丰富的市场信息一下子汇聚到了每个远程教育接收点,为他们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富岭乡富岭村的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点今年初刚刚建成,就为富岭村的农民办了一件实事。
莲都温和的气候,充沛的雨量,肥沃的土地,为莲子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莲子种植在莲都已有一定的规模和基础,尤其集中在富岭一带,有悠久的种植历史。
“我的爷爷的爷爷就开始种植莲子,说不清有多少年历史了。但是品种也多年来都没有变换过。就是多花瓣莲和处州白莲两种。”富岭行政村朱弄自然村的朱通田向记者介绍。
“多花瓣莲和处州白莲虽然品质好,但是产量低,表现出退化的趋势,种莲效益难以保证,从而影响了种莲户的积极性。”该村书记王国平说,“为发展莲子这一传统产业,我们千方百计寻找优良品种,提高农民效益农村科技远程教育培训点开始后,我们上网寻找,请专家研究探讨,最后确定了太空莲二号和三号两个品种。”
太空莲是经卫星搭载、太空诱导突变方式育成的品种。食用藕茎口感甜脆,其莲米药用价值高,经济效益好。据专家介绍,太空莲最大特点是产量高、莲蓬大、花色亮、花箭多、花期长等,成片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
太空莲二号和三号作为实验,试种在朱通田不到2亩的莲田里。一样的肥料,一样的管理,但是太空莲二号和三号却显示出它曾遨游太空的优势来。与传统的品种相比,太空莲二号和三号生长率强,根系发达,莲蓬密布,蓬大秆高,花蕾锦簇,莲花争艳,结子不断,莲子颗粒大、产量高。
“植株最高的比我一人一手还高,有两米九左右,最大的莲叶直径达1米以上。”朱通田乐了,“本地莲亩产不过二三十公斤,这个新品种产量确实高,亩产有三四十公斤,最多的一蓬我数了数,结了43颗籽。”
“太空莲二号和三号产量高不说,价钱也比传统的莲子高出近一倍。”刚摘了桔子回家的朱连云接上话头说,“明年呀,家家户户都想种了。”
有“网”添翼长豇豆飞遍大江南北
“过去喊破嗓子,不如现在一台机子。过去培训靠笔记,现在只要遥控器……”这是在碧湖镇兴起的一段“新民谣”。
11月21日下午,记者来到碧湖绿源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刚刚结束一轮市场交易,回到办公室,合作社的负责人熊金平和往常一样与信息员一道坐到电脑前,打开了浙江农民信息网,登入到他的“农民信箱”,轻点鼠标,便得知了周边各地即时的蔬菜行情。
“这几年网络带给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了,特别有了远程教育网,我们农民生产、经商再不会像从前那样‘瞎子摸象’了。”
熊金平是碧湖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2000年6月,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了碧湖绿源农副产品产销合作社。碧湖镇盛产长豇豆,但在合作社成立前,因为市场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再加上栽培和管理技术也不过硬,长豇豆最便宜时每公斤仅卖0.16元。合作社成立后,熊金平迅速组建起市场营销队伍,到上海、常州、无锡、南京等大城市设点推销,2001年,价格就升到每公斤0.6元。
2003年碧湖镇被列为莲都区首批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示范点,村里建起了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配备了电脑,开通了互联网。远程教育给整日埋头劳作的农民带来了变化,农民们通过远程教育拓宽了视野,了解了市场。远程教育网更为农民的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持,他们在生产中遇到技术问题均可上网查阅资料。
“以前请个专家可不容易,有了现代远程教育,农民咨询生产技术就方便多了。”熊金平至今还记得,当时第一次开展生产技术网上咨询是在邮电大楼里,“当时是蔬菜种植大户梁秀凤提问的,当时她种的茄子大面积的打蔫。网上解答的是市农业局的高级农艺师林近贤。后来,在他的指导下,梁秀凤解决了茄子打蔫问题。”
“合作社经营取得现在的成功,最关键的是我们有了网络,有了现代远程教育网这样的平台,”熊金平总结说,“有了网络,我们了解到了全国各地的市场行情,知道了如何利用网络信息来开辟新市场,从而使我们碧湖的长豇豆销往大江南北。”有了网络,合作社的发展如虎添翼,从起初的1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300多成员,年销售额达3000多万元,带动农户1.5万户,长豇豆成为了莲都区的一大农业支柱产业,年产值达1.1亿元。
“有了网络,一不怕没技术,二不怕没销路。”熊金平说,合作社接下来还准备建一个分级车间和一个大型保鲜库。
下“网”挂果 吊瓜子香飘碧湖农田
随着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在莲都铺开,一些农村党员和群众通过远程教育,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有的还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尝到了富裕起来的甜头。
11月21日一大早,碧湖镇周村周乾法的爱人李萍英就和雇请的2个妇女一道来到吊瓜藤下,开始采摘吊瓜。
一个个拳头般大小的吊瓜悬挂在瓜藤下,橘黄的、橙红的、暗红的,金黄的成熟的吊瓜宛如一个个彩色的灯笼,在宽大的绿叶后时隐时现,格外诱人。
周乾法是周村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户,拥有上百亩葡萄园。“每年葡萄成熟的时节,正是我们最需要劳动力的时候,长豇豆也大量上市了,这样,用人就非常紧张,原本一个劳动力只需要20元一天的,因为人手紧缺,上涨到了30元一人。成本就高了很多。”
烦恼之余,周乾法开始考虑不再扩大葡萄的种植,“找一种经济效益好的作物种植还真不容易,还多亏了远程教育。”
“去年,我去镇里的农村科技远程教育网点,进行党员干部科技培训。在远程教育网上,我第一次看到了吊瓜这种经济作物。”
“吊瓜,是一种多年生的藤类植物,学名栝楼,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又是炒货中的佳品,它熔药用和食用于一体,不仅使食者享受人间口福,而且能起到抗病健身、延年的保健作用。因此,市场需求量大,吊瓜子供不应求,价格呈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十分可观。”看到这段介绍,周乾法心里一动,又仔细地查看了吊瓜的生产技术。
吊瓜,适宜于温暖湿润气候。它原生长在山坡、草地、林边、阴湿的山谷中,具有适应性强的特点。其中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为佳。是省工省时,增效增收的一个有效途径。也可开发荒坡荒滩,种植吊瓜,所以说,发展吊瓜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市场广阔的好项目。
去衢州实地考察两次后,周乾法决定:“就种吊瓜了。周乾法一种就是10亩,因为他相信远程教育,那都是科技。遇见生产技术的难题也通过网络解决。”
“投工比种葡萄少多了,50亩吊瓜只要3个人就足够,葡萄起码需要20个人。一般三个吊瓜产一两籽,这样一个小小的吊瓜就值5角钱。销路也是通过网络解决了,销往长兴、上海的炒货市场,5年内销路不用愁。”
同是瓜子,普通的葵花子只卖14元左右一公斤,而吊瓜子却卖到40元左右,挖到了“第一桶金”的周乾法看到了吊瓜子潜在的“钱”途,“只要精力允许,明年我打算种植50亩—100亩。”
记者手记:连着走了几个村子,在第一线听到了农业信息化的真正使用者——农民朋友的心声,他们有些人已经尝到了农业信息化带来的甜头。他们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习农业技术,推销农产品,获得发家致富的机会。这样的事,如今在莲都越来越多。鲜活的例子,我们不必一一列举,但有这样一组数字却不得不令我们惊叹:
“借助远程教育平台,短短两年时间,莲都建设种植养殖基地30多个,仅在网上完成的交易就达数百万元。”
其实,远程教育带给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惠”远远不止这些。
自2003年3月开始,莲都被确定为省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以来,共建成村部站点53个、学校站点85个。在抓好站点建设的同时,坚持“学”、“管”、“用”并举,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拓展教育培训形式,利用互联网和党员电教网,探索出了一条“干部经常受教育,农民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教育培训机制,成为莲都区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远程教育的良好平台。各站点建成后,编写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读本》,先后进行了15次网上互动授课,延伸有线电视网到全区18个乡镇、4个街道共174个村,2万多户农民家里,免费送出7500多个电教片到点到村。2003年起,专门开通了“莲都远程教育互动点播“频道,到目前为止,定时播放课件160个,有32840多人次点播收看了互动课件,点播时间达到4680小时,平均每天点播46人次,每天播放近6个半小时,点播最多的达75次,组织党员干部和农民学习培训达50多万人次,实现了农业科学技术进村入户。
如今,远程教育已成为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综合素质的培训点、创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切入点和广大农民学习现代农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致富点,为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所接受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