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由国家信息中心主办的“中国农村信息化需求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近百名农村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受世界银行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委托,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了《中国农村信息化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报告依据对山东/吉林、贵州三省238个行政村、207个公共接入点、110所农村中小学3060个农村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对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和需求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政策建议。
报告认为,我国农村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之间存在明显的数据鸿沟。无论是从信息基础设施/主要信息技术产品普及情况,还是从应用水平看,农村与城市之间都存在明显差距。不同地区之间ICT普及应用水平差距明显,山东/、吉林、贵州的农村家庭电脑普及率分别为34.5%,31.5%,6.4%,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26.3%,18.4%,4.8%.
在信息需求方面,农业技术信息最受关注,86.1%的村干部认为““非常重要”,其它依次为:农业市场信息(81.5%)、教育信息(70.2%)、政府服务信息(67.2%),健康信息(61.8%)、就业信息(58%)和企业金融服务信息(46.2%)。
电视依然是农村最重要的信息渠道和来源。74.8%的村干部认为电视是“非常重要”的信息渠道。其它依次位:村广播或村民会议(68.5%)互联网(44.1%)口头相传(31.5%)布告板(31.5%)广播(29.4%),手机短信(25.2%)报纸(25.2%)书籍(24.4%)杂志(14.7%).从家庭调查看,90.4%的农村居民每天都看电视。
移动电话成为农村最重要的通讯工具。91.6%的村干部认为”移动电话”最重要,其它依次为互联网(7.1%)固定电话(1.3%)
缺乏应用技能是影响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最主要因素,55%的村干部认为“村民缺乏使用电脑和网络的技能”是影响电脑和互联网应用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依次为:成本高(47.9%)政府扶持力度不足(44.5%)缺乏使用电脑和网络的公共场所(29.4%)网络不可用或不稳定(29.4%)村民缺乏兴趣(10.9%)电脑和网络具有消极方面(7.6%)互联网上找不到有用的信息(5%)。从家庭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看,在影响电脑使用的诸多因素中,选择“不知道怎么用”的被访者占比71.9%,33.7%的人选择了“没有电脑可用”。
报告显示,资金不足是制约农村公共服务点建设和发展的最大难题。84%的村干部认为建设公共接入点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近80%的接入点认为利用率不够高。
休闲娱乐是农村网络应用的主要内容。从公共接入点用户行为调查结果看,用户使用设备最常做的事情依次是:玩游戏(76.8%)社交网络(72.9%)娱乐(71.5%)搜索信息(68.1%)语音通讯(54.1%)看新闻(36.2%),而发电子邮件/办公、网络购物、打印等所占比率相对较少
经费不足是影响农村中小学ICT应用的第一要素。76.4%的农村中小学拥有电脑,其中约2/3的学校不足10台。学校没有电脑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经费或支付不起”(占77.8%)。在拥有电脑的学校中,约有64%的学校介入互联网。不用互联网的主要原因中,“没有经费或支付不起”占64.5%,没有互联网服务的占32.3%。44%的学校开设电脑和互联网的课程,27%的教师使用电脑辅助教学。
报告从8个方面提出了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的政策建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二是完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促使农民“用得上/用得起”;三是整合信息资源与服务,让互联网成为农村发展的强大引擎;四是以公共服务点建设为龙头,全面带动农村ICT推广应用;五是面向未来,全面提升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水平;六是强化培训工作,着力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新型农民;七是开展试点示范工作,提高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效;八是开展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实用的技术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