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协同软件,入场门槛渐次提高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08-03-11

 协同软件的兴起,自2000年发端至今已经有5年时间,在这5年间中国协同软件市场从无到有,最终发展成一个具有明确属性的细分应用软件市场。未来三年,协同软件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预计为34.45% ,从而超过ERP成为增长最快的应用软件。协同软件的市场总量将达19.2亿,加上与协同相关的周边产品,以及广义协同的应用,市场总量将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协同软件的市场高速增长,与协同软件本身的应用价值相关。来自国际知名研究机构Gartner的报告表明:一家不具备协作性质的公司,只能对仅仅20%的企业资源进行真正的优化与管理。而另外80%的有用资源则分别残留在电子邮件里、桌面上、内发的文件中、从网络下载的各种页面上,以及由企业应用程序生成的可读报告里。协同软件正是能够将信息资源有效地协同起来,从而成为广受用户青睐的信息化应用软件之一。

 

    在协同软件应用中,工作流管理(Workflow Management, WFM)和即时通讯管理(Instant MessagingIM)是两个主要应用方向。其中工作流管理发源比即时通讯要早,但即时通讯应用推广得比较快。随着微软ExchangeOutlook软件被广泛应用,以及近两年腾讯RTX、微软MSN等即时通讯软件的迅速普及,用户对于协同软件的需求点,已经重新转向工作流管理,用户应用协同软件的目的,已经由沟通转为“使团队协同工作节点有条不紊推进”。

 

   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协同软件相关厂商超过500家,其中相对成熟稳定的协同软件产品超过100个。这里面即有传统的OAPMKM等厂商,也包括专业的协同软件厂商。依据产品的开发技术、功能、操作等方面,对软件进行综合评价,北京点击和复旦协达是国内最为成熟的两款协同软件产品,其中点击侧重于即时消息管理,协达侧重于工作流管理,分别代表了协同软件的两个主要应用方向。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虽然协同软件厂商众多,但以工作流管理为应用重点的协同软件,和以即时通讯管理为应用重点的协同软件,已经成为市场中相互角逐的两支重要力量。

 

 

市场历练,入场门槛渐次提高

 

    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最终结果是优胜劣汰。在将近五年的市场培育中,一些厂商已经逐步树立了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不仅为自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进入协同软件市场的新厂商带来比较大的竞争压力。5年来,协同软件市场发生了几件重大事件,成为协同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第一个事件就是点击获得富达1300万美元的投资,使得协同软件开始获得众多业界同仁的关注;第二个事件就是协达由一个提供协同软件技术的研究机构,成功转型为独立品牌的协同软件产品供应商。协达的成功转型,不仅表明技术型协同软件厂商与市场结合后具备强大竞争力,同时带动了中国协同软件由市场培育走向成熟应用;第三个事件就是用友进入协同市场,标志着传统软件厂商对协同软件的认可。

 

 

    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2004年左右,从而为2005年协同软件井喷式的增长态势奠定了基础。这些事件不仅促进了协同软件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每一次事件都使协同软件市场更趋于成熟,也使协同软件市场的入场门槛往上抬高了一层。目前,协同软件市场主要的门槛包括三个方面:

 

    1、产品门槛。软件企业中产品是其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国内外软件企业的发展轨迹,都表明一个成功的软件厂商离不开一个成功的软件产品。协同软件在发展初期,许多厂商曾经采取以营销为先导的策略,将大部分精力与资源投入到广告、销售等营销工作中,而忽略了对产品研发的关注,甚至经常有一套程序被多家厂商同时冠以不同品名的情况,那些在国外软件上做点二次开发的协同软件产品更是数不胜数。营销先导的策略为许多厂商在初期发展中积累了一定的资金,起到了推动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却不利于保护用户投资与积蓄自身竞争力。目前协同软件已过哺乳期,用户对协同软件的选择越来越审慎,不再仅仅通过广告、宣传来决定产品选择,而更多的是看软件产品本身。特别是一些具备产品实力的厂商已经开始与市场接轨,使得整个行业的产品门槛向上抬高了一层。

    产品门槛的提高,最重要的是在产品技术思想与应用思想方面,而不仅仅在于产品研发资金和人员投入的多寡。从此也可以看出,产品门槛不会因为单纯的资金投入而轻易跨越。目前协达、点击等主流协同软件厂商都有自己的技术与应用思思,在技术思想方面 ,点击首家提出P2P网络应用模式,协达首推SOA(面向服务架构)的协同软件;在应用思想方面,点击率先主张面向“动态团队”,协达首先倡导“提升管理执行力”。

 

   2、市场门槛。市场门槛是一道无形的门槛,也是一道影响巨大且难以测定的门槛。在协同软件市场发展初期,市场上的强势品牌较少,协同软件厂商的市场投入时间短,所投入的资源也不是很多。随着市场渐渐成熟,协同软件厂商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相对固定的营销网络,用户对协同软件品牌的认知也逐渐聚焦,在渠道与品牌等市场资源的建立上,新进入市场的厂商会比原有厂商更困难。

 

   3、人才门槛。软件企业中人才是第一生产力,人才往往会决定一个软件企业的成败。特别是在新兴领域,优秀人才的思想与技术,往往比企业的资金和规模更为重要。目前,协同软件的人才主要来源于管理软件领域和非管理软件的IT领域,例如复旦协达的核心人才除了原有从事技术研究的人以外,有许多就来源于ERP等管理软件领域,他们将信息化应用市场的营销、服务经验与协同软件成功结合,取得了良好成效。

    优秀的协同软件人才必须要具备两个基本素质,一是对管理软件和信息化应用非常精通,因为协同软件是管理软件的一种,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应用软件之一,只有精通管理软件才能真正理解用户需求;二是深入理解协同思想,只有深入理解协同,才能将协同这一思想成功应用到信息化建设中去。无论是营销、服务,还是研究、开发,如果不具备以上两个基本素质,都有可能使工作陷入困境。协同软件市场的迅速成长,使优秀的协同软件人才奇缺,目前许多协同软件厂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对优秀人才的渴求状况。这一状况也决定了新入场的协同软件厂商,面临着人才竞争的高门槛。

 

    协同软件市场中各厂商群雄逐鹿,促进了市场繁荣,优胜劣汰使得市场资源逐步掌握在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厂商手中。随着协同软件市场逐步渡过哺乳期,市场的竞争壁垒也渐次提高。未来三年的协同软件市场,将面临新的格局调整,而这些调整不再是市场新进者所带来的,而是原有厂商进一步角逐的结果。协同软件,最终会像ERP等软件一样,市场大部分份额会掌握在具备产品、人才优势的少部分厂商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