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智慧建立在有意义的数据基础上
来源:国脉互联 更新时间:2012-12-20

  
   根据姜奇平先生在“2012中国智慧政府发展年会”演讲稿整理,内容未经本人审核
 
  专家介绍:姜奇平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
 
 姜奇平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今天我主要讲的是《聚焦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政府》。我们现在一说数据,尤其说大数据,这个“大”是哪来的呢?很多报纸对这个“大”的理解就是多,认为这是数据的堆积。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区。我认为,这应该是叫“智慧数据”,“数据”加“意义”等于“数据”,也就是说,数据是客观的,但是意义是主观的,有意义的数据就是智慧。
 
  今天,我们来看,进入到信息时代、数据时代、知识时代,我们怎么看大数据的意义何在呢?从个体来说是数据,那么,从实质主体方面说是意义,也就是数据和意义的结合。所以我觉得第一个想跟大家分享的观点就是,我们在搞大数据的时候,千万别陷进一堆数据和技术里面去,脑子里要想清楚这是有意义还是没有意义,它会使我们明确大数据的所以然,包括智慧城市、智慧政府的所以然,也就是说,要考虑智慧城市的意义何在。那么第二个,我们来看大数据的作用和意义,也就是说有了大数据对这件事产生了什么影响呢?我认为,面向意义,即面向智慧。也就是说,这个大数据是围绕意义而转的。如果我们没有一个用意义来取舍信息的机制或体制建设的话,那么将来闹成灾难也说不定。接着,我们来看这个“意义”到底是什么。我认为,现在有一个为服务赋予意义的作用。我们的智慧政府,或者说智慧城市,为人民服务是城市和政府需要做的事。过去,我认为我们的城市建设和政府在为人民服务中做了很多辛苦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归结于为提供有价值的东西,也就是服务于生存发展的东西,但是进入大数据服务时代以后,那么会有更多的服务从生存发展需求转向意义需要。
 
  着力推进以公众为中心的网上服务
 
  很多都涉及到网上办实事,这和我们过去提供给人民群众抽象的服务不一样了。抽象的服务是只要你们有钱、能吃饱就行了。但是现在以公众为中心的网上服务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来看它的难点在什么地方。在过去同质化的时代,大家都一样,但是到了差异化、2.0的时代,大家不一样了。如果按照过去的政府模式,或者非智慧政府、智慧城市,显然是满足不了的。那么,现在我们是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上午看到杨冰之提到了服务的全天候,也就是在时间上从四年服务一次,到现在的7*24小时服务。服务领域跨时空就是说除了为领导服务,能不能跨时空为每一个街区、每一个家庭进行服务。还有服务方式个性化,也是一种挑战。所以我特别觉得杨冰之说的精彩的地方是服务对象网民化,服务对象不是抽象的,而是我们的人民群众了,这些网民的需求都是非常具体的。这时候,我们有没有可能给他们提供满足。这就是未来10年,面向网民后的主要需求与挑战。
 
  利用数据云建设平台型政府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我们的智慧型政府变成平台型政府。那么,他是什么实现的呢,这其实是云与大数据合流。这个时候,有可能极大的降低差异化成本,也就是说以平台的方式推进服务化。在原来的这种发展方式之下,我们解决不了的问题,苹果公司解决了,它提出了appstore,它提供了store的大平台,给每个人提供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数据产生的背景。所以,第一个提出的小要点就是建设云服务型的政府,我们光说的云服务型政府还不够,它分为“云”之上和“云”之下,“云”的平台和“云端”两种方式,在“云端”里要产生,在平等的付出中要能解决问题。那么,通过资源整合,我们称作向扩展型政府转型,也就是说过去我只靠政府来提供服务,现在我发动大家、发动社会在平台一起来为社会提供服务,这个时候的服务效率会成倍的增加,这样就能彻底的解决问题。我们再看到,今天上午说到联合国经济和社会部提到的概念,它里面就说到公民既是公共服务的使用者,又是创造者。这个和appstore模式很像。在以前非智慧城市的情况下,我们会认为公务员提供服务,老百姓接受服务,没想到老百姓可以提供自我服务,你只要给他们搭建一个平台,就像appstore那样的平台,这个app就是老百姓为老百姓服务,这个社会模式是“社会为我,我为人人”。数据共享是需要“云”的帮助的,高新民提出了电子政务发展经历部门型、整合型和平台型三个阶段,标志着信息化从单一机构应用到跨部门协同,再到社会参与公共治理的转变,这既是电子政务深化的规律,也是政府转型的趋势。

        我们来看在开放数据的这个问题上,目前的政策实际上可以在现有的政策上看到证据,新的政策实际上是从现有政策中延伸出来的。那么,现在有政策就提到了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提高电子政务效益。这些都可以落实到提高电子政务效益里面。中国政府信息公开这一块在探索一些新的发展方向,就是在“黑色”信息和“白色”信息中间发展非密敏感信息,也就是“灰色”信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哪些信息可以使用,哪些是不可以使用。政府平台将会有一个大的发展。
 
  接着,我们来看现在可以用几种方式来建设云服务型政府,我介绍四种模式。第一种是扩展型服务模式,也就是把我们政府服务当做是基础型服务,把平台调动用的服务叫做增值服务。通过政府整合,提供政府服务的扩展,政府只有一双手,但是通过扩展,让社会和个人力量调动起来,政府就可以有千只手。第二种模式是基础服务和应用服务模式,把政府可以合并同类项的服务建立成为一种平台和增值应用并联的关系。另外还有就是政务服务和社会服务,这种服务我们以市民卡为例。市民卡其实不是政府服务,里面很多是公共、交通、金融、商业服务,我们以前是严格区分这样的服务,但是按照将来这种模式的发展,可以把政务服务和社会甚至商业服务同平台,整合资源,提供一卡式、一站式服务,从而提高老百姓的满意度。第三种模式是小前端和大平台模式服务,他完全是一种生态系统,他的意义在于激发小前端,在这个过程中,在公共服务里打破了个人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界限来实现。第四种模式是未来的一种模式,它是比较激进的一种模式,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它就是2.0模式。它完全是拓扑化的,基于节点之间的关联,这是在扁平结构化产生的一种新的系统。
 
  把城市建立在智慧数据基础上
 
  我的第二个观点是要把城市建立在智慧数据基础上。分两方面来看,一个是从个体资源配置来看问题,第二个是以人为本,从利益关系角度看智慧城市。首先,我们从发展方式转变来说,实际上,城市有省市发展方式,政府也有政府发展方式,发展方式主要是解决资源配置的问题。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城市发展方式的深刻变革。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和城镇化的结合点,我们可以得出这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大大的提高在座各位同志工作的意义。
 
  我们能注意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有三个聚集点,也就是在信息流、资金流、物质流中都会有一个数据化的过程。在信息流里面能够看到一分非常明显的特征,在各行各业中,出现一种主营化的趋势。资金流很有可能形成一种智慧金融,通过信息来调动金融,从而对金融体系造成彻底的改造。同时,在物流方面,对我们的小物质流也会产生冲击性的影响。
 
  第二个,从人的角度来看,要怎么建设智慧城市。刚才我们说了,要有意义才会有智慧。习近平同志就说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也就是说,你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建立一个专业化的,能把意义输送给智慧的通道。这个问题不解决,将来就有可能建设出一个“傻”的智慧城市来。所以,一定要让意义输送变得专业化,总结来说,就是离开人民,就没有意义;数据没有意义,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就没有智慧城市。
 
  我们来看“网上宿迁”,他们提出“智慧在民间、力量靠群众”,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充分地汲取最广大的民间智慧,集中网络民智,了解网络民意。再比如说佛山禅城区网站这个上面有每个官员的发言,有一个呼吸系统,有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等等选项,这个可以让你感受到和人民共呼吸这么一个过程。马上就把你说的话进行赋值,赋值系统建设专业化以后,对官员也会有一个随时的评测。我们的网站测评提供了很多这样的案例,可以说有几十个案例可以供我们学习。包括实现用户体验方面。想水利部就能用图线来和你亲近,再比如说林业局的网上大厅,它让你像是走进了一个真实的大厅,让你感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这么密切。
 
  我认为,能够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称得上是智慧城府,只有在这样的智慧政府下,建设智慧城市,才能是真正的智慧城市。我的发言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