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01-03

一、前言
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加强电子政务工作,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为进一步加强云浮市电子政务工作,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提高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按照《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办发〔2006〕11号)、《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国信〔2006〕2号)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工作会议部署和《关于做好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意见》(工信厅规〔2010〕6号)以及《印发广东省“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09〕119号)要求,以及《云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通知》(云府〔2010〕12号)和《关于印发云浮市“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云府办〔2010〕24号)及《关于做好我市“十二五”规划专题调研工作的通知》(云发改〔2010〕27号)、的要求,结合云浮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划。

二、现状与形势
(一) 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云浮市围绕行政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目标,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初步完成了电子政务的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初步实施,全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1、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云浮市电子政务基础平台通过验收,建成了覆盖市县两级统一的党政机关网络平台,市党政机关专网(内网)与公众服务网(外网)初步建立连接,有效整合了网络资源,减少了重复建设,为全市党政部门的日常办公、业务处理和对外服务提供了可靠的网络基础。

2、跨部门政务应用向纵深发展
“十一五”期间以市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一站式电子政务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跨部门综合信息系统成功投入应用,促进了资源共享,提高了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

3、信息化手段构建服务型政府
以“中国云浮”为门户的政府网站群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办事查询、业务申报和互动交流等网上服务;行政服务大厅为企业和公众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实行政务公开,为企业和公众办事服务,扩大社会参与,密切了与企业和社会的联系。电子政务在服务于广大企业和社会大众的同时,也带动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资金与人才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推进、社会经济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均离不开资金和人才,如何建立引资、引智渠道,广泛吸引资金、聚集人才以支撑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2、电子政务业务规模小应用少
云浮在初步建立的电子政务网络中,外网业务较多,但内网业务较少,总体呈现内外网规模都不大,应用范围小等特点。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和人们业务需求日益增长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电子政务的发展。

3、电子政务信息化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云浮初步建立了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已经开通一些电子政务业务功能,但还有很多部门的电子政务业务功能尚未完善,随着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推进,云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电子政务建设需要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4、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信息网络逐步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市民生活的各个环节,计算机病毒、网络犯罪、黑客攻击、不良信息传播等安全问题开始显现并日益突出,严峻的信息安全、网络安全问题威胁着重要信息系统的可靠运行,各类信息安全事件频发,已经影响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生活乃至社会稳定。

(三)发展形势
1、政策形势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发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和《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下发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标志着我国电子政务进入以深化应用为显著特征的新的发展阶段。

建立和完善跨部门统一互联的电子政务平台,积极推行网上办公和政务处理;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加快推进省、市、县和镇级电子监察系统的四级联网;推进政务公开,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对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的引导作用。强化行政规划和行政指导,扩大委托购买服务和合约式管理,推行现代行政管理方式,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

当前,云浮正处在一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推进发展模式转变,构建和谐云浮、效益云浮,离不开电子政务的有效手段;落实新的资源观,转变政务管理方式,离不开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入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云浮市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年)》、《云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推进我市几项重要改革发展工作、建设广东富庶文明大西关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云浮电子政务建设应当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十一五”建设的基础上,以服务为宗旨,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对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作用,加强对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的作用,力争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方面有重大突破,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为实现云浮市总体发展目标提供支撑和保障。

2、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国家成立了由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电子政务建设协调小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等三重领导体制,分别负责决策部署、研究协调、规划指导,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从建设部署中看:统一网络平台,重点业务系统,基础政务信息资源,推进公共服务,完整的信息安全保障,标准化体系,公务员培训、考核,电子政务法制建设等,充分展现这项建设规模宏大,任务艰巨,涉及全局,影响深远。这是我国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部署跨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等大系统,建设含司法、行政、立法为一体的广义政府概念下的电子政务体系,具有极为重大的历史意义。电子政务建设的成功,将在政府转变职能,业务整合,机构重组,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的机构改革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必将大大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电子政务是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在“十一五”期间,云浮市以国家和省市文件为指导,已经初步建立和完善了部分电子政务的业务功能,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十二五”期间,云浮市将以两化融合为契机,以“三网融合”为平台,加速发展电子政务。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汪洋书记视察云浮的指示精神,对接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粤北山区跨越发展的指导意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先行先试,以美好环境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以现代农业为先导、以特色工业为支撑、以绿色生态为保障的科学发展新模式。加快融入珠三角发展,打造珠三角最具活力的经济延伸区。

(二)建设原则
1、统一领导、统筹规划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要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加强对电子政务项目的调控,节约资源,提高效率,防止重复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2、整合资源、信息共享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业务系统和信息资源,加强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发挥资源效益,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体效益。     

3、深化应用,强化服务
从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入手,从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组织电子政务建设,把应用效果作为衡量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建设投资、系统管理、运行效果进行适时评价,建立城乡一体的多样化、个性化、综合性信息服务体系,使电子政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建设。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
要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在统一标准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必须遵循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保证系统的标准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实用性。要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效益。

(三)发展目标
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推进电子政务畅通工程,实现服务畅通、应用畅通、信息畅通、网络畅通等电子政务“四大畅通”工程,强化为民便民服务、促进服务性政务建设和促进民生服务的发展目标。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系统和党政机关应用系统,基本实现应用系统互联互通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建立规范高效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运维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打造一支适应电子政务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到2015年,政务机关应用内部办公业务系统,全面实现文档管理电子化、办公无纸化;政务信息在政府门户网站发布,并可实现网上查询;行政审批和行政许可项目可在政府门户网站直接受理,办事状态和结果可在网上查询;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纳入评估考核体系,实现对电子政务项目建设、运维、应用的全程评估考核,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公众满意度显著提高。

四、主要任务
云浮市“十二五”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政务管理体系、行政效能评估体系、资源共享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云浮电子政务“四大畅通”工程的发展目标,满足云浮社会与经济发展对电子政务的需求。

(一)公共服务体系
云浮公共服务体系是保障服务畅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与应用、社区政务信息服务、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教育信息服务系统等系统,做好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应用,促进应用和服务畅通。

1、完善政府公众网站建设
加快政府公众网站的改造升级,突出完善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三大功能,构建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政府各个部门服务的“一站式”政府门户网站。按照服务对象的需求,梳理、优化审批业务和办理事项,切实推进网上办事和审批,设立政府网上新闻发布室,积极开展网上评议、网上信访、网上听证、网上调查等多种互动交流业务,使政府公众网站成为为民办事的服务平台、政府信息发布的窗口和联系群众的重要渠道。

2、建设社区政务信息服务平台
在社区信息化试点的基础上,推广社区服务与综合管理信息化应用,推进电子政务各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市、县、乡镇,积极提供便利,让不具备相关条件的社会群体也能享受到电子政务的服务,努力消除“数字鸿沟”,逐步使电子政务惠及全体市民。

3、建立和完善地理信息系统
建立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制订全市基础单元网格划分标准,建立动态更新的数字城市规划和管理平台数据库。建立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交通、环境保护和其他专项规划的辅助编制和设计系统、规划实施管理系统、规划评价支持系统、规划社会监督与反馈系统,全方位推进城市规划工作。建立以地籍专业数据库为基础、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为主要目标,涵盖土地规划与计划、征地管理、土地储备管理、用地管理、土地合同监管、土地交易、地质灾害预警等信息系统,对国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状况实施动态监测和管理。建立城市建筑、绿地、道路、桥梁、地下管网、信息管道等市政基础设施专业数据库,实现动态更新和维护;利用城市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推进城市管理。

4、应急指挥系统
整合全市各级各类资源,建设以危险源、应急预案等各类数据库为基础的决策支持系统,形成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信息综合处理系统,增强政府对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群体性事件的预警、应急和救助救灾的能力。完成监测预警系统、信息与指挥系统、应急队伍、物资保障能力、紧急运输保障能力、通信保障能力、恢复重建能力、宣传教育与培训演练体系等的建设。

5、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
配合国家及省市“金保工程”的建设,利用政府统一的网络平台,完善市级延伸到各县(市、区)的综合办公管理、业务管理、公共服务、监管等系统,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人事人才管理系统、档案系统、培训系统、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电话咨询服务、社会保障短信服务、远程语音视频招聘系统等,增强网站功能,提高网站对外服务水平,提供网上的政策咨询、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业务申报、缴费等功能。

逐步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与信息化,建立一个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以争取财政“主渠道”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稳定增长的民政资金来源机制;建立一个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合理调度的民政资金调控机制;建立一个事前预防、事中控制和事后检查相结合的民政资金运行机制,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政务管理体系
政务管理体系建立职能协调、并联运行的工作机制,实现政府对市场的联合监管。加强社会应急联动系统建设,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社会预警体系与应急管理机制。政务管理体系主要环保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电子口岸通关信息系统、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工商监管信息系统、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系统和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等。

1、建设环保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云浮环境在线监测、环境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和城市陆地、河流生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现环境监测、生态监察、电磁辐射、机动车排污检测等业务数据收集、处理、加工的网络化管理,提升城市生态保护、环境安全和污染源事故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2、建设智能交通信息系统
完善城市交通监控网络,推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应用,加强交通流量动态监测,实现区域道路联网监控,提高交通监控和疏导能力;建设城市现代物流和综合交通信息系统,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内的信息系统资源,建设交通综合信息数据仓库,提供集成的、统一的、及时的交通信息服务,提高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的整体效益。

3、建设电子口岸通关信息系统
建设和完善覆盖云浮各部门的电子口岸通关系统,实现口岸、查验部门、政府主管部门、通关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口岸查验各服务单位的信息设施等资源的合理共享,基本实现口岸通关无纸化。

4、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建设和完善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包括全市企业安全生产状况普查监管系统,危险化学品登记、审批系统,重大危险源监管系统,事故统计分析系统;实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监管业务协同,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工作相关动态,并通过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检查,进一步提高政府对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提高应急救援决策的效率。

5、建设和完善工商监管信息系统
建设工商(物价)综合业务信息系统,大力推进企业登记注册、企业监管、商标、广告、合同管理、消费维权、公平交易执法、价格管理、价格监督检查等各项业务的全员、全面、全过程信息化,提高工商物价工作现代化水平。

6、建设宏观调控和决策支持系统
建设宏观经济决策支持系统,不断完善发改、统计、财政、金融、投资、税收、经贸、科技、规划、建设、房地产、交通、物流、国际贸易规则等经济运行信息系统;整合不同行业和部门的各类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推动相关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促进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全面跟踪、监管,提升国民经济预测、预警和监测水平,增强宏观调控决策有效性和科学性。

     建设全市统计数据交换中心和宏观经济数据库,整合建设统一的统计业务工作平台,完善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系统,实现统计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管理、发布和使用全过程网络化和信息化,为市委、市政府和各经济管理部门提供安全高效的决策支持,为社会公众提供及时方便的信息服务。

    加强人口预测和监控分析,建立全市统一的人口管理信息资源平台,为统计、公安、人口计生、房屋租赁等部门的人口统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依托统计信息系统,做好人口尤其是暂住人口统计数据的采集,为社会及人口管理提供准确、及时的统计数据。

建立网上决策咨询平台,对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重点事项、重要工程、重大政策法规等,通过网络实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社会公众的参与,增强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7、建设和完善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系统
     尽快完成全市各党政机关内部局域网建设,保证全市所有公务员具备上内网的基本条件。大力推进各单位内部办公应用系统建设,在国家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工作期间内,实现全市党政机关主要办公业务和内部事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

进一步扩充和完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加强系统的安全保密功能建设,使其符合传递机密以下公文信息的要求。推进机关之间的协同办公系统建设,逐步实现协同办文及跨部门业务全程网络化办理。加快数字档案馆建设,建立以电子公文交换为枢纽的全市文件档案库,开展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为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

8、建设和完善食用农产品溯源信息系统
食用农产品溯源信息系统是依托现代数据库管理技术、网络技术和条码技术,将整个食品链,从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流通和销售所有环节进行信息记录、采集和查询的系统,可以溯源查询到食品源头和流向,当食品发生问题时,可以追溯查询到每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保障提供了有效的监管,全面增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生产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促进云浮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三)行政效能评估体系
行政效能评估体系运用信息化技术对政府业务流程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估,主要包括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行政效能综合评估系统和电子政务督查和绩效评估机制。

1、完善和拓展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
在“十一五”期间完成的电子监察系统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行政行为电子监察系统,对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政府采购、信访处理等政府主要行政办公业务进行电子监察,督促各政府部门梳理业务流程,规范行政审批的权限、方式、程序、时限和收费,进行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绩效评估,不断完善行政责任体系。

    加快电子监察系统在全市各区以及城市管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电力监督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公安维稳综治等行政工作领域的推广应用。

2、建设行政效能综合评估系统
建设行政效能综合评估系统,加强行政绩效的电子评估和监督,将电子监察由监控考评延伸到对涉及行政审批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处理,全面考核各部门的行政能力、公务员队伍建设、创新能力、岗位目标责任制、内部管理规范、过错责任追究等方面内容,建立行政效能监察的长效机制。

3、建立电子政务督查
利用电子信息手段,畅通党政机关民意沟通渠道,对于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政协建议提案,以及政府重要工作落实情况,接受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公众的网上监督。建设人大代表信息平台,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人大机关及政府部门的联系,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提供支持;建设面向政协委员的民意民智征询系统,为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提供支持;建立纪委电子监督测评平台,形成教育、制度、监督和惩处的工作规范和评估方法,降低政府监督成本,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

(四)资源共享体系
资源共享体系主要保障电子政务的信息畅通,建立数据中心、信息交换目录、信息交换标准和跨部门跨行业的应用系统数据的整合,完成政府办公信息、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和社会环境信息等系统的建设。

1、完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
围绕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充分利用“三网融合”的优势,在互联网、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各类政府信息,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办事效率,拓宽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降低公众获取信息的成本,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政府信息公开责任制,明确各级、各部门信息公开的责任和要求,建立政府信息公开监督平台,确保应予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公开。

2、建设城市数字资源中心
按照基础层、平台层、专业层和节点层四个层次,整合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构建城市数字资源中心,加快建设云浮数字资源中心。基础层优先建设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三大基础数据库。平台层首批建设创新资源、人力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诚信、城市管理、文件档案等平台数据库。专业层由各部门根据业务工作和公共服务的需要,建立完善各自的专业数据库。节点层要加快建立各区节点数据库。要明确界定各层次数据库的信息采集、整理、更新、维护和归档权责,保证相关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3、完善政务信息共享机制
加快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按需共享,综合考虑保密级别、需求程度、共享服务能力等因素,将政务信息分为强制共享类、条件共享类和不予共享类三种类型,列入强制共享类的必须无条件、无偿提供给所需机关单位共享,列入条件共享类的可按设定条件提供给指定的机关单位共享,列入不予共享类的应当有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及其他依据。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编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列明共享信息的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长度、共享范围、更新时限等。制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信息共享责任,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纳入电子监察范围。

五、支撑保障体系
支撑保障体系是电子政务网络畅通的重要工程,建立电子政务平台、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电子业务的应用环境,主要包括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应用支撑体系和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等。

1、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基础设施
在“十一五”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内网和外网)建设。完善市、县、镇电子政务网络,并保证与市级电子政务网络的互联互通,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和群团组织的横向及纵向业务互联提供网络支持,满足内部办公及社会管理、公共服务需要。统一全市政务外网互联网出口,节约投资,保障安全。

2、完善全市电子政务应用支撑体系
统一建设公共应用开发平台,为网上办文、网上审批等业务工作提供高效、规范、先进、扩展性强的基础平台;统一建设政务信息交换平台,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的数据整合、共享交换、业务协同;统一建设网站生成平台,提供网站生成的标准化服务。

3、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安全体系建设
建设全市统一的安全支撑平台,形成以身份认证、授权管理、责任认定等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统一规划和建设信息安全监控、信息安全应急响应和灾难备份基础设施,提高对网络攻击、病毒入侵、网络失窃密的防范能力,及时发现和应对突发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能力。

建立信息安全责任制。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根据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系统的涉密程度、安全风险等因素,划分安全域,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系统安全等级,实施系统的安全等级保护,促进不同信息安全域的安全互联。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保障
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和相关部门应统一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政府行政能力的重要举措,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强力推进。

    云浮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电子政务和信息化规划、建设和管理,统一协调和处理电子政务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电子政务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部署,拟订本市相关法规、规章、政策并组织实施;统一制订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建设和管理全市电子政务网络(包括内网和外网)和各类基础平台;按照规划、标准、共享、互联互通等有关要求,审核各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推进全市政务信息公开、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服务;加强电子政务工作的绩效考评。

    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云浮市各级机构分别负责内网中各自业务范围内应用系统的建设和管理,指导管理内网的交换体系,建立内网安全支撑平台,完善市领导决策服务信息系统和“公务员之窗”,研究制定内网管理办法。各级、各部门要把电子政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好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快理顺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加大各级电子政务的工作力度。

(二)保障电子政务项目建设
各级政府要加大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力度,并将电子政务系统(含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安全等)运行维护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年度预算,专款专用。市信息化主管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制定系统运行维护费用标准。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以多种方式参与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全方位促进电子政务的发展。

(三)建设电子政务管理与服务模式
建立建设方案审核、专业部门评审、适合电子政务项目特点的招投标、工程监理、第三方测评、项目验收、运维经费标准、绩效考评等制度,保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资源共享、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建设质量和应用效果,探索电子政务项目立项、招投标、建设、验收、运行、维护、绩效考核等全过程规范化管理机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加快制定电子政务外包管理办法,规范电子政务咨询、委托建设、监理、项目管理、测评验收、运行推广、维护、审计、后评价等外包工作流程和标准等办法,提高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实效。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
注重培养既懂专业技术又熟悉政府管理和业务流程的电子政务复合型人才,积极吸引电子政务高级人才、创新型人才,符合相关条件的电子政务人才,可享受我市创新型人才的鼓励政策。

    切实有效地开展公务员的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将电子政务的培训纳入党校任职培训课程,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强化公务员的服务理念,提高其电子政务应用和创新能力。

    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专家和专业机构的作用,为我市电子政务推广应用及重点工程设计、建设提供咨询论证。加强国际间电子政务技术、信息资源、人才培养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加大对电子政务的宣传报道力度,广泛宣传有关电子政务服务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内容,让企业和公众更多地全面了解和使用电子政务,提高电子政务的公众认知度和全社会应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