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的着眼点
来源:人民日报 更新时间:2013-01-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不移把信息化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方向,推动信息化建设加速发展。”信息化条件下战场空间多维一体、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指挥控制精确高效、作战行动整体联动、综合保障精确集约,这对官兵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带来全方位影响。面对挑战,如何有效发挥政治工作对部队建设特别是对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服务保证作用,是当前推进部队政治工作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

  着眼时代特点筑牢官兵思想根基。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快速发展,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对官兵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人生追求、处事方式等产生了深刻影响。围绕解决“三个确保”的时代课题,拓宽思维视野,积极主动作为,始终保持官兵政治上的坚定和清醒,已经成为政治工作的紧迫任务。一是面对“开放性”,发展“先进性”。信息化具有的高度开放性、关联性和共享性,要求我们用开放的心态、时代的眼光审视信息化条件下出现的新思想、新事物,使思想政治工作由平面、单向、线性向全时空、全方位、全领域拓展,始终保持广大官兵思想上的先进性。二是正视“双刃剑”,力争“主动性”。信息化是把“双刃剑”,既为我军政治工作现代化提供技术条件手段,也给筑牢官兵思想根基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应加强新形势下政治工作特点和规律的学习研究,掌握信息化条件下开展政治工作的主动权。三是应对“突然性”,提升“预见性”。信息化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激烈,特别是互联网对一些负面信息具有特殊的发酵和放大作用,极易被敌对势力利用和炒作。应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加强形势预判和情况分析研究,掌握应急处置的主动权。

  着眼时代要求建设高素质军事人才队伍。随着信息化向纵深发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速推进,我军信息化军事人才短缺问题更加凸显。政治工作必须把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作为发挥服务保证作用的重要着力点。一是牢固树立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树立超前培养、开放培养和终身培养的理念,科学预测人才需求,着力建设门类齐全、结构优化、优势互补的人才队伍。二是不断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以实践检验为依据,完善人才识别机制,把工作实绩作为考察人才的根本尺度。以创先争优为牵引,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以人尽其才为原则,推进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促进人才素质与岗位功能相匹配。三是努力提高人才资源利用效益。积极抓好现有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推进官兵信息化能力素质提升。加强科学统筹,促进部队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人才交流,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提高人才管理使用水平。

  着眼时代本质加强战斗精神培育。信息化条件下战争形态演变和作战样式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迫切要求大力强化“智能型”战斗精神培育。一是深刻认识战斗精神培育的时代要求。战争实践表明,智能要素是战斗精神的重要内容,始终具有重要作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赋予智能要素更加突出的地位。培育“智能型”战斗精神,必须立足现有条件,引导官兵重视知识和智力,更加强调将战斗意识和无畏勇气转化为有利于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能力素质。二是深入推进战斗精神内涵发展。培育“智能型”战斗精神的基本要求仍然是忠诚、勇敢、善战,但应注重丰富其在信息化条件下的时代内涵,把过去注重体能技能发挥、追求兵力火力制胜转变为注重知识和智力发挥,追求信息主导和智能决胜。三是切实加大战斗精神培育开发力度。以体系作战建设规律和实战需求为牵引,深化对智力发展需求的认识,把战斗精神培育与提高官兵科技文化素质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官兵勇敢牺牲精神与信息意识、创新胆识的融合。

  着眼时代潮流推进方法手段信息化。加快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和技术创新,是新形势下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一是抓好政治工作基础网络资源整合。注重从战略、战役和战术等不同层面的特点和体系综合集成要求出发,按照系统化、宽带化、通用化的要求,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信息容量,优化网络结构,为信息化条件下政治工作提供网络化平台。二是加强政治工作信息系统建设。政治工作信息系统既是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政治工作的根本依托。一方面应加强基于军事综合信息网的全军政工网建设,另一方面应提高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的政治工作能力。三是规范和落实政治工作数据资源共享。认真解决网上数据资源共享难问题,明确数据资源共享层级与范围,指定专人负责数据更新保鲜。完善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共享机制,避免条块分割、标准各异、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等问题。

  (执笔:何立国 马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