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九成网民不信官员财产公示,你怎么看?
背景:中青在线一项有5604人参与的调查显示,90.81%网民对官员财产公示持不信任态度,理由是“灰色收入和转移性财产谁会公示”。
华商报发表曾颖的文章:从数万条新闻跟评中我们可以看出,持不信任态度最多的,是公众对制度的真实硬度没有底,这并不是说民众对国家的制度已完全失去了信心,而是他们对某些官员们钻政策漏洞的“变通”能力和当下政策中具有的太多的可钻漏洞充满了疑虑。明眼人都知道,某些官员,如果要想过上现在他正在过的生活,就是预支十辈子的工资也未必能实现。但问题恰就在,这只需要小小的常识和稍稍的“明眼”就能看穿的问题,却被纪检和监督部门看不穿,还得劳烦网民们凭着香烟手表和皮带,去推测他们的清廉程度。这样的监督力度,又如何让民众充分信任?民众不信任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此前某些地方试点中的种种怪象——目前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多是“官员在纸上填完了,组织部门密封起来,就锁到柜子里去了”。在不少专家眼中,“受理申报后不向社会公开”,是导致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始终未能发挥较大作用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不公开、不接受监督,甚至根本无法核实其所报数字的真实性,还叫什么公示嘛?这种形式大于内容的东西,是不可能引起公众的认可甚至叫好的。而人们担心的是,这种流于形式的过场,被当成并取代了民众真心期待的官员财产公示。
小蒋随想:如果一个官员真的腐败了,其不可能将自己的家底一五一十地亮出来,那和坦白自首何异?就等着被双规、蹲监狱吧。所以,即便真的全面执行官员财产公示,人们也不会想当然地认为贪官就会实话实说。官员财产公示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会给干部敲响警钟,使其在琢磨权钱交易时,必须考虑“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的后果;二是可以授群众与纪检监督以柄,如果某干部公示自己年收入10万元,却戴着价值几十万元的名表、开着豪华私家车、像“房叔”那样拥有几十套房,收入与支出严重不符,狐狸尾巴自然就被逮住了。当然,为了逃避公示与刑罚,腐败者会想方设法隐瞒、转移、漂洗黑金资产。但是,转账终归有记录,反洗钱不是吃素的,贪官与七大姑八大姨的关系不可能磨灭。只要官员财产公开与连带的资产核查有效结合,种种线索都会成为腐败者的噩梦。说到底,财产公开只是一味药引子,用好了就能治大病。怕就怕,药引子千呼万唤不出来,出来了也不好好用。
政府网站的“尽快处理”究竟何时处理?
背景:1月6日,记者打开由河南省沈丘县主办的“中国?沈丘”网的《来信选登》栏目看到,两年间无论来信内容是什么,回复全部是“您好,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的”,回复时间全是2012年9月18日。
广州日报发表吴睿鸫的文章:“万能回复”不仅发生在沈丘一地。比如,媒体曾报道,宁波市民向区长信箱反映居民出行难问题,过了6天等来的回复就两个字“已阅”,被戏称“最牛区长信箱回复”;有人在应城市政府网站上投诉城市创建办,得到的回复竟然是“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谈”,引起网友们一片惊呼……现在的问题是,尽管我们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政府网站,但是由于管理思维束缚,规章制度的不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权责不明确,严重影响到网站的服务水准。笔者觉得,职能部门在网络时代,要真正俯下身子,放下身段,用全新的姿态、全新的服务模式,来“网络”民心。笔者不禁想到著名作家刘瑜曾在介绍的英国政府网站的情况:“如果你想在网上交地方税,可以点击A;如果想知道剑桥所有的停车场位置,可以点击B;如果你是无家可归者,可以点击C寻求帮助……”“它明示你如何交税免税、找房及寻找住房援助、环保卫生信息等等”,犹如是一个饭店门口的服务生。倘若我们的政府网站也能做到这样,不仅能使网站火爆起来,也能使网站“网络”民心。我觉得,政府网站的内核在于,服务、谦卑和透明,唯有做到这些,我们的政府网站才能算合格。
小蒋随想:网络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如果现实中的机关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群众怎么可能指望网络政务办理能够“高效、顺畅、热情”?不得不说,一些地方行政机关开设政府网站常常是在应付了事,早年的政府上网工程也有相当的“大跃进”味道,这是一些政府网站信息如“一潭死水”、网上咨询回复“冷若冰霜”、网络政务办理“石沉大海”的原因所在。网络虽然具有一定的“倒逼”能力,但还是无法直接导致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与操行的提升。改变行政作风,还是要从强化民主监督入手,让群众拥有对干部仕途前路的投票权,得让干部们敬畏衣食父母——纳税人,没法再以“父母官”自居,一些事才能从根本上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