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的难点和热点问题 (高峰对话)
来源:中国软件评测中心 更新时间:2013-01-15

  (高峰对话)

  主持人李维:各位领导,各位业界的同仁,大家先生、女士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用了一天的时间,来参加我们首次的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的年会,在今天的会上我们非常感谢来自于政府、研究机构,以及各位IT领袖对关于智慧城市经验的分享。

  下面我们将进入今天的最后一个环节,高峰论坛。在高峰论坛上,我们会针对智慧城市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与来自于政府、研究机构、IT领袖修进行思想的智慧的碰撞。

  谈到热点,网上在2012年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语,叫做“元芳,你怎么看?”今天我们没有请元芳,我们请了五位比元芳还牛的专家。

  有请国家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宁家骏先生

  有请厦门信息化局局长吴杰先生

  有请威海经信委副主任马龙先生

  有请大唐电信总裁助理冯义先生

  有请太极集团技术总监张素伟(音)先生

  有请五位!请就坐!

  刚才坐在台下不感觉,一坐在台上感觉还是蛮热乎的。可能也跟今天我们这个盛会的情况非常的吻合,就是喜气洋洋,热气沸腾。在谈到智慧城市,今天我们分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安全保障。今天很多专家分享关于智慧城市的理念,今天我话题的设定,我们直接来一点实的,谈一下怎么去建设智慧城市。

  这里面先跟大家设定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选择,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作为我们政府主管,作为我们城市的领导者,可能会想到如何设定智慧城市的目标,如何设定智慧城市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就这一点的问题,先请教一下长期作为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领域的专家宁家骏先生,分享一下他的精彩观点!

  宁家骏:谢谢主持人给我提出这样的很好问题,我的答案又不一定另大家很满意。现在的智慧城市就像前面很多专家都讲过的,实际一个城市发展的一个大手笔,一个大蓝图,反映我们当前城市发展的大转折。但是做好这么大的布局,确实就像刚才主持人说的,首先要确定好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还是应该考虑这样几层次。

  我们做这个目标确立的时候,一定不要先从我们信息化建设的工程目标着手,而是要从我们的业务目标,或者说我们整个智慧城市建设,在我们城市发展中的战略目标着手。把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跟城市的,在我们新时期,就是“十二五”时期的战略定位,我们那时候的政府也好,我们整个城市要想建成什么样的城市的大目标,把它首先要对接起来,要选择那些通过信息化建设,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为实现城市发展的大的战略目标所能够切实达到的,切实可行的那种业务目标,或者我们说的,从这个目标出发。再根据我们城市的实际情况,再分期的确定我们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工程目标,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当目标确定之后,那就是将来我们的实施路径了,这一点目标是第一位。

  主持人李维:谢谢宁主任,我们也了解到厦门和威海都制订了智慧城市的战略,同时也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目标。比如厦门吴杰主任也谈到厦门在智慧城市里面的交通作为建设的一个方向。威海我也了解到,我们危害从2011年开始就建设了智能电网,同时取得的非常好的效果,也制定了规划,就这个问题,来听听我们来自政府的看法?

  吴杰:选择智慧城市建设上面,有两个可以参考的点:

  第一,我们要自己明白处在哪一个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假如基础设施还没有建,就从基础的数据库开始做起,因为基础数据库的开发和应用是所有智慧城市建设的开始。

  第二,中期的阶段,要选一些应用,选哪些应用?选老百姓真正关心的,真正解决他们在城市中间生活所遇到的困难问题,从哪些开始做起。

  马龙:关于威海的智慧城市建设,我想在这里向各位专家请教,我想说一下个人得看法。

  第一,我们各位都是从事IT的,都很清楚,当年学到我们计算机教科书里的叫第五代计算机,人工智能机,30几年前提出来,十几年前这个项目停下来了。简单如一个机器,尚不能智能;复杂如一个城市,如何能够智能,更何况智能和智慧不可同日而语。

  第二,美国现在是世界上IT技术应用最发达的国家,包括智慧地球、智慧城市的提出者IBM也在美国。但是去年美国政府提出来数字政府,建立一个数字政府,在21世纪更好的为美国人民服务。为什么选择了数字政府,没有选择智慧政府,我觉得我们是否应该深思。

  第三,数字城市,其实我们10年前开始提出来了,现在又是智慧城市,单单从字面上来看,这10年我们城市信息化应该有质的飞跃,但是实际上,不要说我们国内哪个城市数字化,国际上也没有哪个城市数字化。

  第四,我们说建智慧城市,这是为市民服务的。但是我们都讲顶层设计,恰恰我们没有问最基层的市民怎么想?我们的智慧城市和市民想的智慧城市一样吗?应该说不一样的。如果以我们现在智慧城市的智慧建出来的智慧城市,给老百姓说,老百姓不会认为它是智慧。

  举例,我们现在一上来说智慧城市,就是因为城市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环境,我这么想,单独从环境讲,威海在环境上的智能和信息化的水平,肯定比北京要低很多。但是大家都明白,威海的环境、水平都比北京好。那到底是威海“智慧”了还是北京“智慧”了。或者说到底是威海的环境系统“智慧”了,还是北京的环境系统“智慧”了(我这个智慧是有引号的)。

  智慧是人类最高的境界,我们如果用智慧城市来定义城市,我想我们三年、五年之后再用什么词来定义城市呢?特别是IT界不缺这个名词,很可能我们过两年智慧城市不叫了,那我们叫什么?或许我们威海实现了智慧城市,那北上广就不屑与我们为伍了。为什么?这么个城市都智慧了,我应该怎么样?那它叫什么呢?叫大智慧城市,超智慧城市,还是怎么样,我还真不知道怎么想这个事情。

  包括我们自己做的很多工程和交通,你就感觉你最多把我的四肢智慧了,同样要一个城市智慧了,城市的大脑在哪儿?如果城市的大脑不能智慧了。没有人告诉我城市的大脑在哪?如果说政府是城市的大脑,那是不是先把政府智慧了。

  可能有些人说,我们智慧城市就是拿来就是做宣传,我这么想,如果是宣传那我们怎么做?要名副其实的,我们宣传最讲究真实了。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些小小的看法,不一定对,可能不一定合适。

  主持人李维:非常感谢两位领导的精彩演讲。刚才为政府领导提出了智慧城市无论概念是什么,重要是要解决问题,问题由谁来解决,我们这坐着国内非常著名的一级系统经销商大唐电信和太极。政府在智慧城市当中需要制定自己自身的建设目标,对于我们系统的集成商和IT服务企业来说,在智慧城市领域需要制定相应的目标。谈到这一点,各大卫视都在热播的叫《楚汉传奇》,在智慧城市这个领导,各个系统集成商也会上演一部非常精彩绝伦的大战,想请教两位老总,在智慧城市领域,各自所代表的企业,纷纷如何考虑在这片土地上如何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去抢夺一席之地,走差异化的道路?

  冯义:刚才主持人把这个题目抛出来了,我刚才听了吴主任的讲话,因为我们一个月之前在厦门刚聊过这个问题。企业应对这个做了方方面面的准备。这里面我主要谈一点,从大唐电信本身来讲,我们涉租智慧城市领域有两三年的时间。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就是要有创新的思维去认知和把握智慧城市给企业带来的机遇。

  创新思维主要体现了一点,特别是IT这样的企业,以前特别关注的是产品、技术的创新。大唐电信大家都知道,包括我们在TD上的技术,以前企业的研发,关注技术的本身。

  现在智慧城市带来的挑战,技术、产品并不是第一位的因素,反而是在哪些方面体现的创新?管理上的创新、应用上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以传统意义上的IT企业来讲提出了很多的挑战,我特别同意刚才两位领导讲的对智慧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北京大家感受可能比较深,比较的渣土车满街跑,对环境等带来的诸多的挑战。但是渣土车的管理,对城市的管理是很头疼的事,它分属在很多的部门。可能要管理这个,我后台的管理资源把这个事情提高到更高的层面,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怎么找IT上的技术。我们要城市做的非常成功的,就是你进到这个城市都要有准入证,你这个车,只要司机打开钥匙,只要发动,我就会知道,比如我定位的就是30吨的车辆,你超过30吨了,传感器就马上报警。

  在座的有很多IT的同行,这个技术并不复杂,但是管理创新和应用创新,我刚才讲的这个例子中反而是最重要的。所谓的智慧,就像人一样,我们是一个高级的动物,人类的演进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哪天是智慧的起点,哪天是智慧的重点都谈不上。在管理创新和应用创新的道路上是永无止境的。特别是现在大家提到的智慧城市,有很多的言论讲故事、噱头等,根本的智慧城市,大唐电信做的根本动力在什么?就是政府,或者我们城市的管理者,或者城市的使用者,或者说我们有迫切需求的。这个需求来自于我们城市管理者的管理诉求,管理的要求,管理的能力提升,这跟前些年是不可比拟的,包括我们去过的很多城市。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大唐电信在智慧城市里面建我们的智慧队伍,不是传统意义的IT人了,我们要找一些懂城市的人。我们跟时针去聊,讲了半天说我们的智慧城市非常好,市长跟我讲,你们那根本不是大智慧,你们是小聪明,你们懂得这个城市的实际情况吗?这是对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就是刚才主任讲的,都是新的挑战。

  张素伟(音):刚才听了前几位的讲话,对我很有启发,主持人的发问我也不会正面去回答,我谈谈智慧城市从我个人的角度理解。

  这个概念出来以后,实际上对各方都是一个刺激或者触动,或者把它当作一个炒作的题材。

  这里面从智慧的角度,我们查字典,你发现这个智慧对应好几个词。同样,你去查网上的一些材料,你也会发觉大家对智慧是不同的理解。实际上智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是通过不停的学习、演进的过程。

  作为概念的提出,不管是提出者,还是使用者,还是未来的规划建设者,还是项目的承担者,从自己的角度都找到一些事做了。因为作为智慧从目前人类的过程来看,我们不说机器的智慧,我们谈人的智慧。我们从猿人,到智人,到现代人,或者到未来的什么人,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因为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同样关于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来,你也会发觉出来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带衡量,说这个城市是智慧的或者不是智慧的。你说某一个地区建了一个智慧的项目,在这之前我们说它是智慧的还不是智慧的,给智慧下一个定义确实是很难的。

  作为承建方,或者用户也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从需求的角度,它会提出来我要解决什么问题,是解决管理的问题,解决运营的问题,还是解决老百姓的问题,还是解决服务于社会的问题。但是从承建方来看,它可能会告诉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技术有什么新的进展会影响这件事。从一个地区的政府,或者决策来看,它可能通过一个什么样的新技术,解决我的问题,给我带来品牌效应,或者带来价值,或者带来GDP,带来GDP的增长,或者带来个人的业绩问题,也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不管怎么说,你做这件事它肯定会有这样一些效果。

  我们在做智慧城市的时候,还有一个考虑,不单单是技术牵引、需求牵引,还有双方牵引的问题,还有一个将来如何落地的问题,因为智慧城市在一个地区它是一个很大的区域,比如说若干基层单位,有地区政府,还有里面的基层单位,还有人、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等。这些环境你如果再从管理的角度,实际上分属在一个城市的不同组织管理部门。如果我们提出了智慧城市,那就意味着我们建这个基础的系统和现有的系统有什么关系,未来智慧城市解决的问题给现有的机构解决什么样的运用,这也牵扯到在落地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

  目前,做智慧城市有的领导和专家也提到,大家都谈顶层设计,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应该说从去年以来,可能对顶层设计这个词,在社会上、媒体上都非常的流行,大家开口闭口都是叫顶层设计。我们以前不谈顶层设计,都是做长期的规划等。现在叫顶层设计,如果你去查一下新浪的爱问平台,你一查顶层设计有N多的解释,最常见的是建筑学上,叫建筑物的顶部设计,这是它给顶层设计下的定义。

  但是我们从信息化工程和工程的角度,可能是一个全局的观点,有可能我们系统一下看未来10年的演进过程,建完之后如何运管的。每一个地区的政府都面临着比如这一届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下一届政府面临的问题。同样,作为建设方肯定会考虑怎么样长期稳定去服务于一个城市,给一个公司带来长期的价值问题。如果做的过程当中只是建,建很容易建,你只要提出要求来,现在的解决方案非常多,但是当你建的时候,你考虑的是这个东西是不是我要的那个智慧城市,还是说我们大家管目前做的项目叫智慧城市。所以从网上来看,大家有时候也流行说什么被智慧城市。是不是真的智慧城市?现在提出来,没有一个比较公共的标准和基准。

  我看刚才的演讲报告,有一个报告是关于智慧城市的指标体系。怎么通过一些指标来衡量政府?或者通过一个指标体系来衡量智慧城市?也可以借鉴,比如我们现在在项目管理,我们在安全服务,我们在软件开发方面,都有一些所谓的成熟度等级,它可以描述这一个城市的智慧情况,因为智慧城市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不是单向的概念。但是我们现在做的都是某一个委办局的项目,我们把它起一个名叫智慧城市,或者智慧工程。

  我个人的理解,我们还是要深入的去研究在建设过程当中能够长期的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当地的老百姓创造便捷的服务,能够为企业创造价值。谢谢!

  主持人李维:谢谢张总,刚才就这个问题我们的两位老总都分享了非常精彩的观点。今天我们这个会,最重要的主旨就是要搭建政府和企业沟通交流的平台。

  刚才第一个问题是问到我们政府主管领导和我们企业的领袖,在智慧城市如何选择自己定位的问题。第二个问题,想切合一下我们大会的主旨,问一下两位政府的领导,当面对大唐电信,面对太极,同样在向你推广我们智慧城市一篮子解决方案的时候,二位是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城市的解决方案和系统集成商?

  吴杰:我们做过讨论,但是还没有确定。我们考虑三个方面:

  第一,把基础信息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到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去。我看大唐的方案很好,很多公司的方案总结没有,城市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这是我们考虑的第一个因素。

  第二,事后把运维设计同步进行。这也是在信息化过程中间常犯的错误,做的叫一次性工程,以为上了线事情就完了,其实那只是事情的开始。所谓的运维设计,这个技术设计更难做,因为牵扯到人力资源,是否要建立机构,在政府中间要怎么办,人从哪儿来?公司从哪儿来?运维机构从哪儿来?系统的上弦就是关闭和支撑,因为它们开始根本没有考虑运维方面。

  第三,我们一直坚持效果导向。你做什么?怎么做?解决了哪些问题?那些问题是不是我们想要的。之前都说需求导向,需求五花八门,而且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把系统的技术性能当作社会的刚性需求,所以我要的是效果导向。你做完了是帮我省时间、省钱,我们的市民怎么感受,他们怎么认为,这就是效果。

  厦门的信息化,人家的评价,特点实在,缺点太实在。谢谢!

  马龙:作为我们来说,我想我们和经销商、服务商要合作的话,可能有两点作为我来说最关注的。

  第一,刚才讲过了,一个方案你拿来,无论你怎么说,关键是你能不能解决我们的问题,这是我们实实在在的关注的。

  现在的方案,比如说智慧城市,非常庞大的,特别是大企业,那更是更加庞大的方案。这样的方案到你这个城市来,是不是适合你,到底怎么样适合你。

  现在我们的评价指标是想把智慧城市逐渐统一起来,或者标准起来。另外我们也有很多的同志,有一些专家讲,说智慧城市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认识,很难把它统一起来,这两个东西是怎么在一个城市,又落在我们这儿来,就是时效性,我非常同意吴局长的观点,包括我们到吴局长那儿学习,感觉吴局长他们厦门那块做的比较不错。

  第二,一个城市的承受能力,因为通过我们沟通,通过我们交流,即使原来的方案不太适合我这儿,最后经过调整可能也会适合我这儿,适合于我这个城市。但是一个城市是不是能承受,这就让我想起来了,我们中国不管是几百个,或者400个城市都要想上,我就想问这个钱从哪儿来?对于我们也一样,我们现在要落实,向政府拿基金等,这毕竟还是小数。很多城市说我们跟某某运营商签了多少合同,我想大家都清楚,真正能落实到智慧城市和信息化方面不会很多。所以我们第二关注的就是你这个方案我能不能承受,能承受有钱没有,有效果我们自然一拍即合了。

  主持人李维:刚才我们吴杰局长和马龙主任在选择技术解决方案和IT服务商提出了三点,相当于考核的标准。我记得一个求职节目叫《非你莫属》,会有三个阶段:第一个是自我介绍阶段,刚才大唐电信和太极的老总,其实也就是智慧城市的自己考虑进行了介绍;第二个阶段是叫天生我有才,就是在主考管公布了考核结果的时候,考核的选手要通过三句话等去推荐一下自己,能够符合考官的要求。所以我们也借鉴一下这个环节,给两位老总出一个难题,让两位老总推销一下刚才政府的领导提出的,怎么战胜对方?

  冯义:市场足够大,我们两家先不要在这儿打起来。其实提到了智慧城市,智慧城市对企业来讲是逐利的,要挣钱的。对政府来讲,智慧城市是可运营的,可持续发展的,可管理的。对于大唐本身来讲,我们现在一方面在考虑智慧城市的建设,技术层面的。另外一方面我们花出很大的精力,关注智慧城市的商业模式。对于企业来讲,或者政府来讲,这个智慧城市一定不能作为一个断头工程,一定是可持续的工程。而且企业在这里面,一定是能够可持续的获得利润,这个模式对于大唐来讲,我们跟很多城市去讲,我们有很明确的商业模式是可以挣钱,大家可以一起来策划这样的商业模式,这个对很多的政府管理者来讲是满有兴趣的。

  张素伟(音):可持续的发展问题,无论是对各级的政府,包括企业都面临这个问题。因为作为一个智慧城市,如果要达到这个效果,你先要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建好了以后解决什么问题,实际上建好了以后解决问题是不是能够用一套,比如说是功能、特性还是指标去衡量它。因为承担这个项目,不单单是跟你签订合同,然后买一堆设备,跟你集成到一起,很多的界面花里胡哨的,说我给你的智慧城市有了,不是这样的。它一定要有一套衡量的办法,确确实实的解决一些问题。我觉得要想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解决用户的问题。

  解决用户的问题,用户不是临时发展的问题,是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政府要长久的存在下去,除了面临城市之间的合并和拆分以外,如果不发生这个问题要长期的存在下去,你建的基础设施也要长期的运转下去。从它投入运行那天开始,你就要建立各种运管的制度,安排专项的经费,进行升级、巡检、定期的维护,也要安排专门的运营机构,因为你不去做这个东西,你发觉这个跟传统的IT工程没有差别,就会说我们找一个地方建了一堆设备,堆在那儿。

  建设的过程,因为要长期的演进,所以标准的问题会非常的关键,你要去在建设阶段,就要论证好这个标准,因为这个标准是非常多的。因为城市里有人、有物、有单位,还有各种基础设施,还有自身IT资产的问题,还有IT的平台,有不同的厂家平台,有不同的坐标系。如果你不把一个标准整合起来,将来在演进的过程会有问题。

  在定这个项目的时候,不要去着急或者仓促的上马,应该进行深入的论证,如果可行的话,应该有一个技术的演进路线图,这个演进路线图可以演进你这一届政府的任期5年,或者10年,或者一个“十一五”、“十二五”,会使这个系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不会由于机构或人事的变动,将来把这个项目中途夭折或者推倒,所以这个标准很重要。

  建设完以后,运营的模式问题也讲到了,这个运营模式就是如何给企业能够带来价值。企业它应该说是为社会,为股东创造价值,但是如果没有价值的来源,它肯定会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它应该在财政方面,要有一定的运管经费支撑,而不是只有建设期的经费,如果只有建设期的经费,这个项目的后期运转会有问题。

  作为智慧城市,由于我们现阶段都是政府跟各个委办局,还有一些基层的公共服务单位。但是我们现在还面临云计算、物联网,我们建的这个东西将来依托在什么平台上建,这个要做出规划。如果你要建在第三方的运管平台上,你就要考虑运营的体系和模式的问题。如果你还是建立在委办局自己的信息中心,跟传统的系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我们只是把它叫做一个智慧项目而已。这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大家的思考。谢谢!

  主持人李维:谢谢张总,我发现一个问题,冯总和张总不仅是IT业界的领袖,技术非常亲,同时也是打太极的高手。就刚才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宁老师,宁老师的角色特别有意思,我们座的5位一个是甲方,一个是乙方,宁老师就是第三方。你从第三方的角度评判一下,您也经常做政府大系统项目的评审,在智慧城市领域建设过程当中,这些项目您作为评审的专家,会考虑哪些方面?

  宁家骏:还是老话,智慧城市这个东西一定要想的大,做的要实,就是要一步一个脚印。刚才几位都说了很多东西,但是恰恰有一个忽略了,智慧城市建设最终的目的是要让城市里面的老百姓绝大多数受益,让这些人觉得你建设的好才是成功的。要千万避免远有绿化、近有黄根(音),一定要记住这个教训。

  主持人李维: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一个话题,也是我们第二个关键字叫做保障。刚才很多的政府领导和嘉宾都谈到,智慧城市的建设需要大手笔的投资,今天上午大唐电信的老总谈到长效性投资的问题,就这个问题请教一下吴杰局长和马龙主任,您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作为政府主管是如何考虑投资的长效性,这种长效性的投资之后,如何带来较高的收益?

  吴杰:其实智慧城市的投资也会给当地政府带来效益,其实大家都在经营这个城市。假如说智慧城市的项目投资不能给你城市的经营带来绩效的话,这个项目就不要做,它一定会省钱,一定会省时间,只要是能盈利的项目不缺钱,有各种各样的渠道。我们仍然坚持,企业和社会能做的事政府不做,那政府做什么?专心去做城市基础、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去做规划,去设定管理办法,去做好服务,特别重要的是法律的保障,我们现在还缺少法律上的保障。

  我们厦门市第一步的个人信息保护条例,我们已经在去年11月份市政府通过了,今年的10月1号将上,这就是智慧城市,包括物联网、云计算是非常好的保障。

  马龙:投资的长效性,不外乎钱从哪儿来,钱从哪儿出。智慧城市这样大规模的投入,作为我们来说,现在有几方面,首先要有资金:第一,政府要投一块;第二,上级要争取一块;第三,更多的利用社会的力量得到一块。

  你拿了资金,你有了资金,为了保证这个项目的长效性,在花的过程中一定要有针对性,该政府投的政府投,不该政府投的,即使这个钱你已经融到了,这个项目部应该是政府投,以社会的方式能产生社会效益的,或者对于企业来说产生经济效益的,可以交给企业来说,把这个明确了,一块拿到钱,一块想到怎么花钱。

  大量的城市在这块都有很大的问题,在中国很少有哪些城市说资金是非常充足的。你还要长效,如果不长效,我们近十年叫信息化,再往前叫计算机,我们最大的问题是相对不缺建设资金,唯一缺的是维护的资金,运营的资金。在这样的项目上,特别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可能更加需要注意这些,这是我们的想法。

  主持人李维:谢谢马龙主任,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现在可能就要进入到总结陈辞的阶段。我们今天在新世纪日航酒店,有一个新世纪两个字,我们也知道前一段时间炒的沸沸扬扬的玛雅的新纪元,而且智慧城市又是一个新的领域,这三个主题都可以切合到一块,所以在蛇年的钟声将要敲响的时刻,想请五位专家能够用一到两句简短的话长项一下对智慧城市未来的愿景?

  宁家骏:我们还要做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派,相信我们国家应该是迎来一个智慧城市建设新的春天。

  吴杰:智慧城市需要持续健康的发展,智慧城市应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

  马龙:希望智慧城市名副其实。

  冯义:智慧城市才刚刚上路,大唐会与智慧城市同行。

  张素伟(音):太极公司非常的愿意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长期的支持和服务,为政府运作的高效、公平提供支持和服务,为便民百姓提供主持服务。谢谢!

  主持人李维:谢谢五位专家的精彩分享,谢谢!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五位嘉宾!非常感谢!今天的全部日程就到此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