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门决策论坛第17期:雾霾中喘息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危机与对策
(论坛学者看法不代表新浪观点)
主讲嘉宾:周宏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
点评嘉宾:
胡静(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
戴亦欣(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希望讲师)
黄小山(网名“驴屎蛋儿”,著名环保人士)
荣燕(自然大学研究员)
主持人:李响(南方都市报资深记者)
主要观点:
周宏春:治理环境,政府必须拿出大棒
胡静:环保法缺少对政府规制
戴亦欣:政府须发布公众理解的信息
荣燕:NGO组织活动,引起公众对PM2.5关注
黄小山:日本东京按垃圾日历分类
主持人: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蓟门决策第17期“雾霾中喘息的中国”现在开始。刚刚周老师说这个题目起得太好了,从上周四大家喘息了很长时间,好不容易喘了一口气。这次蓟门决策主讲嘉宾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室主任周宏春教授,大家欢迎!周老师是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现在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部第二研究室主任,专门做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专家,身份头衔太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但有两个角色非常重要:一个是中国环境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环保若干年发展成经济状态,今天说的现代化过程中不断的制造环保问题,现在还要经济发展和产业观念解决环保问题。一个是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常务理事。周老师横跨两界。
点评嘉宾是: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胡静教授!胡老师是环境法专家,常年做环境法研究,著有环保产业的特点、分类政治取向。代表著作有《环境法的正当性与制度选择》。经历了上一周的雾霾,环境保护的正当性太强烈了,我想各位都充分感觉到了,而胡老师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
第二位是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戴亦欣老师。戴老师199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工学学士,后转而做社会科学。专业领域是新能源和环境政策,锡拉丘兹大学公共管理学博士,锡拉丘兹大学又名雪城大学,座落在纽约州。去年我的一个好朋友去了一趟纽约立刻生病,生病原因是纽约空气太好,无法适应,所以生病。回北京后又病了几天调整过来。戴老师是锡拉丘兹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的,该学院是美国最早开始做环境公共政策研究的学校,非常知名,今天邀请到戴老师对这方面做一些解读。
第三位是黄小山,著名环保人士,正在来的路上。
第四位是自然大学荣燕研究员,是中国老百姓中最早发现空气质量怎么这么差,并质问有没有标准。于是荣燕团队从全国各地拿各种各样的器材测评,他们掌握了非常多的空气标准以及内容,在这方面有充分的资料告诉大家空气质量的好坏。我本人喜欢找人跑步,但这一周都没敢跑,因为得肺癌的机率太大,什么时候能跑步就必须有荣燕研究员告诉我们。
首先我就今天这个话题做一个短暂介绍。今天的话题是“雾霾中喘息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环境危机与对策”。9日以来,全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而北京尤其严重。从10日晚北京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13日发布北京气象史上首个霾橙色预警。12日,北京西直门北交通污染监测点PM2.5浓度最高达993微克/立方米,史上最高。那天我在游泳池里蹲了半天,水可能好一点。
经济增长与环境恶化有密切相关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畸快,GDP总量也已跃升至世界第二,即便在不够景气的2012年,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也达到7.8%。与GDP的稳步增长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在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何兵老师一直讲,“环境总崩溃——先帝们一直报空帐:高铁修了几条,GDP又涨多少……从不报告资源贱卖多少,环境破坏几何?”
我国大气污染基本上属于煤烟型污染,并以降尘和酸雨危害最大。目前,我国北方城市降尘平均每月每平方公里为50多吨,有的地方甚至高达100多吨。我国每年有4000万亩农田遭受酸雨污染,造成20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以地下水为例,总体来看,全国地下水质量状况不容乐观,根据2011年的调查数据,水质呈优良—良好—较好级的仅占45%,水质较差—极差级的占55%。
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和生态恶化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据水利部统计显示,我国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5%。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是357万平方公里,占了国土总面积的37.2%,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水土流失。
现在的北京是雾都,以前的伦敦也被称之为雾都,但我们在伦敦看不到雾,伦敦要寻找故乡的感觉必须到北京来看。1952年12月6日开始,伦敦连续四天被浓雾笼罩,能见度极低,司机甚至需要人坐在引擎盖上指引才能开车。四天大雾及其之后的三个月,造成1.2万人死亡。英国人比较诚实,告诉大家有多少人死亡,我们这边都可以归纳为自然死亡,所以不知道浓雾后有多少人死亡,大家都是呼吸道感染死亡。
伦敦的治理措施是通过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如1956年《清洁空气法》、1974年《空气污染控制法案》、1995年《环境法》等,关闭了燃煤污染企业,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燃煤量,削减污染源;持续更新PM10和PM2.5指标,加强信息公开;清洁空气手段更新换代,广泛应用清洁能源和技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市区内的汽车数量。通过全面治理,几十年如一日,终别“雾都”称号。
德国鲁尔区曾经也是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著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紅褐色的污水,还有飄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戶外一切東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門去,不一會兒便成为灰色。紅瓦白墙,綠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遙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學工厂林立的萊因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調成的鸡尾酒。经过治理发生变化。
下面有请周老师就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的环境状况做概述性的介绍。
周宏春:在学校应该站起来说,站起来说有一个好处是不会花太多时间,中央提倡开短会,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出来说清楚,特别是这个题目,现代化进程是什么含义?我们搞环保,研究经济、社会、环境。这三个词是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经济、社会、环保)。所以今天我讲一下个人看法。记得15年前外经贸部下面有一个经济交流中心请外国专家讲了两个星期的课程,最后一节课请我用中国视角讲,我记得讲得最核心的东西是库兹涅茨曲线。
今天讲三方面情况:第一,现代化跟资源环境的关系。第二,对于环境可持续发展认识的演化过程,任何事情有一个认识过程。最后谈谈雾霾天气的成因及对策思考。最近我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写了一些文章包括记者采访问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昨天经济时报报道PM2.5的处理需要全民共识与行动:全民总动员。今天经济时报头版写了我的一篇文章:《美丽中国需有蓝天相映》。很多观点已经说过。
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说大象像柱子、扇子、一堵墙。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读过一句话:盲人摸象。从外地牵来一头大象,很多盲人摸象长什么样的?有人摸到肚子说它是一堵墙,有人摸到耳朵说它像芭蕉扇,有人摸到腿,说是柱子。其实社会中的每个人何尝不是如此?研究环保的人士是悲观的,最典型的是1972年罗马俱乐部提出“增长的极限”,大家可能还记得关于环保学家跟经济学家(西蒙)一个关于地球的打赌,按照当时的设定环保学家打输了,赔了600多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