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惠州“好中求快”
来源:南方日报 更新时间:2013-01-22

 

  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2012年惠州的经济发展成绩依旧耀眼,GDP、财政收入、外贸进出口等多项重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珠三角前列。21日召开的惠州市第十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通报称,2012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2368亿元,增长12.6%,比预期目标高出1.6个百分点。

  惠州经济能够在经济下行大势中脱颖而出,背后有紧抓机遇的果断,更有围绕转型升级、营商环境所作的点点滴滴的努力。

  ●南方日报记者 黄应来 罗锐 刘熠

  统筹 谢思佳 陶然

  线上线下双平台促内外销比例反转

  关键词:扩内需

  故事

  近日,惠州市为计划于今年6月底在呼和浩特举行的展销会招展,不少企业跃跃欲试。企业如此积极参展,是因为他们尝到了此前11场“惠货全国行”展销会的甜头。

  惠州电道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参展最活跃的企业之一。作为一家初创型高新技术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徐强云说,小微企业要想走出去,单靠自己难度非常大,需要依靠政府搭建平台。

  “我开始并没想过要收获多少订单,只是想宣传一下产品而已,没想到带来这么好的效果。”徐强云说,展销会让公司收获颇丰,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据统计,电道公司50%的客户和70%的品牌宣传来自展销会。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惠货全国行”展销会让众多惠州企业驶上了产品营销和建立销售渠道的“快车道”,为企业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到哪里办展销会?组委会充分倾听企业的声音,由企业投票来决定举办地。也正因为此,企业的参展热情高涨,甚至出现展位一票难求的局面。

  来自惠州市经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从2009年6月至今,惠州市先后在南京、武汉、成都等地举办了11场展销会,累计参展企业2252家,展品105.7万件/套,现场销售额9.3亿元,签订销售合同3011宗,总金额1899.4亿元。惠州去年还在巴西圣保罗举办了“惠货全球行”首战展销会,签订销售合同11亿美元。

  惠州的扩内需战略还有一个重要载体——惠州产品网上展销会。从“惠货全国行”,到“惠货网上行”,惠州要办的是“永不落幕”的展销会。惠州市与阿里巴巴合作建设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目前注册企业6.8万家,去年线上线下交易额108亿元。

  在线上线下双平台的带动下,惠州工业产品内外销产值比从2008年的42.2:57.8调整为去年底的60.9:39.1。

  ■点评

  惠州市委书记黄业斌坦言,“内销”绝不是以惠州企业低端产品与国内同行抢饭碗,而是靠技术创新、标准创新与国内同行争高下,在扩大销路的同时,给内地客户带来实惠,实现企业与客户的双赢发展。

  自主创新助推企业快成长

  关键词:创新驱动

  故事

  以前锂离子电池的技术主要掌握在日、英、美、法等国科学家的手上,位于惠州仲恺高新区的一家年轻企业——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这一垄断。

  自2001年至今,亿伟锂能公司经历了“加工制造”、“自主设计”、“自主创新”三个发展产业转型期,从当初简单的机械加工,到今天其主要产品锂亚电池销售规模居全国第一、世界前列。该公司董事长刘金成博士更是豪言万丈:“做世界上最好的锂电池。”

  自主创新是亿伟锂能公司成长的法宝,该公司有一百多位研发人员,在引进的各类专家中,不乏国际顶级专家,例如从美国引进材料专家叶能等。该公司2008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

  像亿纬锂能这样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正在惠州不断涌现。惠州当地政府和企业对于自主创新有着深刻的认识。

  “大创新快发展、小创新慢发展、不创新难发展。”惠州市长陈奕威指出,惠州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创新强市”战略,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一些民营企业甚至通过自主创新与国际巨头竞争,“虎口夺食”。惠州市正源微电子有限公司把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这家民企成为行业里与美国微软公司交手甚多的企业,一举打破了它国际垄断的神话。该公司靠自主知识产权,拿到了国际实验室的相关资质,获得了相关发明专利,很多鼠标制造商选择该公司。

  一些传统产业也在通过技术创新进行转型升级。惠州南旋集团通过先后引进全自动化电脑织机,公司避免了用工短缺的困境,而且通过技术改造,该公司产值增加了。

  有一组数据可形象说明惠州企业近年来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全市90%以上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科研成果产生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申请在企业。

  ■点评

  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瑛说,除了“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外,惠州的经济成长还依赖于一批这几年成长起来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批非常具有成长性的企业也是惠州发展的未来希望。

  多措并举栽种“梧桐树”

  关键词:营商环境

  故事

  受欧债危机及全球贸易形势影响,外贸总体形势不容乐观,然而惠州去年外贸出口突破300亿美元,达到303.6亿美元,增长31.3%,这其中离不开三星这一家企业的巨大贡献,三星的出口值占该市总出口值近三分之一。

  三星的成长离不开自身的转型升级,同样也离不开当地政府扶持,惠州市与三星已经成为了共生共进的相生关系。

  三星一度因用电紧张,企业生产受到一定影响。惠州市政府得知情况后,迅速调整用电保供方案,压劣保优,把三星电子及其配套的20多家企业纳入了用电重点保障单位。

  “我们向政府部门反映,预计产能会提高30%,市里就把(错峰供电)一周停两天逐渐减少为七天全保,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帮助。”惠州三星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徐惠博说。

  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一个城市最根本的发展环境,惠州多年来一直注重“做环境”,致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政务环境和社会环境,构建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的投资环境和营商环境。

  注册资本“零首期”、建设“惠州网上注册易”服务平台、审批方式“串联变并联”、参照商事登记改革模式试行企业主体资格与经营资格分离……在企业登记注册审批制度等一系列配套改革的“蝴蝶效应”下,惠州市委、市政府又进行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医疗保障体制、住房保障体制等方面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广大企业和老百姓的广泛认同。

  继前年推出扶持实体经济的“28条”以及当前加快企业登记制度改革之后,为有效应对当前企业经济效益的下行压力,惠州再度“出招”,于去年6月正式启动了“企业服务月”活动,由惠州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到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实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在惠发展企业是对于营商环境最有资格的评价者。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如是评价:惠州投资环境优越,正因为如此,三星总部愿意将全球最好的技术和最优的物料投放惠州。

  去年,惠州再次发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跑全省,率先建立信用中心,联合征信系统收录2亿多条信用数据,为打造信用惠州、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注入了新的内涵。

  ■点评

  市委书记黄业斌说,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在法治的基础上,让市场解决效率,让政府主导公平,让公民自治社会。惠州通过基本制度创新带来的综合优势,为打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环境打下了基础。

  试点率先实现百分之百网上办事

  关键词:电子政务

  故事

  打开惠州网上办事大厅,从个人办事、企业办事到部门服务,从找工作、买房子到开办企业、申请专利,如今涉及民生的各类事项基本都能在网上一键搞定。

  点开惠州市安监局网上办事网页,各类资格认定和备案事项之上,醒目地链接着“我要评议”,公众可以通过填写办事人名称、受理流水号对办事服务满意度进行评议。有了这个网上评议功能,公众可以像淘宝购物一样,买完东西了,对商家的服务态度、服务水平、产品质量进行评价。

  “我们在惠州共有164座加油站,办证等事项都通过安监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电子申报,不但免除了人工往返办理业务之苦,而且办结领证时间也节省了70%,真的是既便捷高效又阳光透明!”一位中石化惠州公司的业务员对此赞不绝口。

  近期惠州网上办事大厅在全省率先开发评议功能,其评议结果将纳入政府效能监察考评当中,形成“评议+效能监察”相结合的监督体系。“有了这个功能,就有效避免了过去政府效能监察单打独斗、自评自查的局面,所谓的‘电子政务超市’的概念才显得完整。”惠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瑛称。

  事实上,自去年8月以来,经过近半年的建设,惠州网上办事大厅已实现横向覆盖各部门,纵向延伸各县区的市、县服务事项的全覆盖。截至1月16日,惠州累计梳理服务事项6849项,3级服务深度的服务事项达到751项,占市直服务事项的65.2%,即实现网上办事指南、表格下载、进度环节查询、网上申办、网上评议、网上办结六大功能。

  为避免网上办事大厅各部门各自为政,惠州网上办事大厅依托信息共享平台,通过数据对接、系统改造等方式突破了目前网上办事大厅不能与部门业务系统衔接的瓶颈,实现了共融共享。

  ■点评

  惠州市长陈奕威解释说:网上办事大厅取得的成效,为惠州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注入了新的内涵。网上办事大厅工作的推进,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抓手。惠州将进一步推动网上投资审批协同办公,真正实现投资审批提速提效。

  “第二梯队”的责任

  ?记者观察

  “狠抓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刚刚闭幕的广东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强调,会议布置的六大任务为广东新的一年全局工作指明了方向。

  广东新一轮发展中,惠州应该承担怎样的角色?

  “惠州近年来的快速崛起是不足为奇的,也不会昙花一现,因为它的快速发展已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知名区域经济专家、省政府参事、省委党校陈鸿宇教授点评道。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之中,以欧美日为代表的主要经济体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依然低迷,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珠三角正面临着相应的调整。

  大调整必然带来格局的变化。从珠三角地区来看,其核心区域资源承载已接近极限,资本等要素不可避免出现外溢,“近水楼台先得月”,这给珠三角外缘地区带来了发展机会。

  在珠三角核心城市这支“第一梯队”经济增速趋于平稳之际,粤东西北总量基数仍属较低的情况下,广东要想加快发展,以惠州等为代表的环珠三角核心区这支“第二梯队”无疑要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