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步伐 促进文明城市创建
来源:电子政务杂志 更新时间:2013-01-29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已经向各个方面深入,对社会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与城市文明建设一样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改善行政环境和经济环境的主旋律。各个城市之间的竞争已不仅是经济实力、区位优势的竞争,同时也是文明环境、市民素质的竞争,还包括生态和人居环境的竞争。
  关键词:电子政务,文明城市,公众参与
  目前,三年一评的全国文明城市评选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紧锣密鼓地展开,各级地方政府非常重视,不少市民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开展对各地城市文明建设的推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活动不仅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动力以及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载体,也是以人为本、造福人民,构建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发展,文明城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以往评选相比,测评指标中涉及到电子政务方面的指标逐年增加,这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文明城市评选活动与时俱进的体现。
  一、文明城市创建需要政府信息化先行
  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进程中,政府、公民与企业共同参与其中,而政府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作为创建的主体,政府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解放思想,创新思维,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上进一步探索政府服务新机制,简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作资源以实现高绩效,打造一个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为此务必满足以下两个基本要求:一是要降低成本,政府为了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需要占有一定数量的社会产品,在社会总产品已定的条件下,政府占用社会总产品的比率会对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由于“挤出效应”,必然使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消费水平受到抑制;二是要提高效率,政府是社会生活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政府工作效率的高低关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为了满足两个基本要求,必须积极推进政府信息化进程,加快电子政务发展步伐。
  二、电子政务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电子政务的实质是运用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构造更适合信息社会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是政府信息化的主要形式。2006年,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颁布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以下简称《框架》),指出中国电子政务主要包括应用与服务体系、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法律法规与标准化体系、管理体制5大体系;《框架》还对政务信息公开、对公民的服务提供等作出了规定。200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了信息公开、网上办事、互动交流作为政府网站的三大功能定位。这些政策文件为电子政务和政府网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电子政务的推行有利于加速解决两个问题:其一,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电子政务使行政工作可以在一种全新的网络状态下进行,从而有效地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其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电子政务可以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有效地利用政府内部和外部资源,提高政务资源利用的效率。可见,推进电子政务发展进程,为文明城市的构建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明城市创建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领域都有明确的要求,在2011年版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省会/副省级)中,包括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等九个方面的评测指标和一个特色指标,与电子政务建设在许多层面和环节都有着很强的相融性、互补性和一致性。譬如,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测评项目中的测评内容就包括了政务公开,测评标准对政务公开的制度等具体细节都提出了要求,明确把政务信息公开与信息共享、信息资源体系作为重要内容。
  电子政务在文明城市建设中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有利于促进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建设
  科学决策与政务公开是构成高效廉洁政务环境的重要内容。电子政务就是要通过政务信息公开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动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决策,实现公共事务的科学高效管理。在科层体制下,作为行政下级和社会公众与决策层信息不对称,更无参与决策的权利,政府决策最初多是经验决策,容易导致决策失误。基于电子政务,决策者可借助于各种数据库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等手段,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电子政务的推行使决策者在决策时能充分反映民意,保证决策的民主性。政府网站的建设,为政府与公众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政府既可通过门户网站的政务公开平台提供政务信息咨询,还可通过网络听证、市长信箱、在线访谈等栏目与政府进行互动交流、监督投诉等;此外,电子监察系统建设更可以让公众直接有效地对政府工作进行监察。可见,电子政务建设大大推动了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建设。
  (二)有利于促进民主公平的法制环境建设
  在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中,“民主公平的法制环境”替代了以往的“公平公正的法律环境”,更加强调民主建设,而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广泛推进,公众已可以通过相关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平台来表达对公共管理或公共服务的意见和看法,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到政府决策过程中。同时,电子政务降低了决策参与的经济成本,有助于提高政民互动的积极性,可见,电子政务有效推动了民主环境的打造。
  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也是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民主公平的法制环境”的一项,而应急指挥系统正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越来越多的政府所看重,甚至被列为最先建设的项目之一。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包括公安、消防、卫生在内的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广大的企业、民众需要营造共建一体的工作氛围,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和挽救生命财产。通过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可以实现多功能、多媒体、多单位的协同指挥,警察、消防队员、医疗救护员以及其他一些急救人员等,这些原本属于不同系统、各司其职的人员可以共享信息、互相协调,在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带来损失的同时,也营造了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三)有利于促进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建立
  由于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体系发育程度低,信用关系相当混乱,近年来相继发生“三聚氰胺毒奶粉”、“双汇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劣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市场诚信的缺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一个没有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的城市,不可能成为文明城市。
  没有公平诚信的市场就会大大提高市场交易成本,也会成为制约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配置资源作用的障碍。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与信用体系建设,有利于改善信息不对称状况,有利于开发个人信用资源,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信用信息是一种资源,个人、企业信用更是一个巨大的有待开发的资源宝库,将有效解决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信用数据垄断和条块割据这一根本性问题,有利于使掌握于政府各部门中的信用数据的交换开放与社会共享。
  目前诚信的缺失固然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制建设、市场规则、社会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原因,但更直接的根源在于市场信息透明度不够,社会违法成本低而执法成本高。从经济交往的角度来看,守信与不守信是一种经济行为选择,社会经济信用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守信用的机会成本过低。而充足的信用信息,不仅增加个人、企业失信的成本,也有利于执法机构和监管机构进行经济监督,能有效维持良好的经济秩序,从而加快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进程,为文明城市建设营造规范守信的市场环境。
  三、以文明城市创建为契机加快电子政务发展
  电子政务对文明城市建设的推动远不止上述内容,如科普网站、文物遗产网、体育网、电子图书馆的开通有助于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建设等。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治理不可或缺的工具,文明城市建设要求电子政务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发展电子政务达到文明城市的指标要求;电子政务要以文明城市的创建为契机加快、深入发展,除了作好战略规划,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技术保障和确保信息安全之外,还要加强服务理念宣传等工作:
  (一)以战略眼光看待电子政务,加大普及宣传教育力度,更新传统管理理念
  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提升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各级政府应以战略的眼光看待电子政务建设,把它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电子政务宣传教育应包括信息理念的强化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扩散,向普通公民、政府机构工作人员宣传和普及电子政务理念和知识,还应使政府深切地认识到,现代政府行政要求规范、科学、效率、成本降低和公正透明的政务流程,电子政务建设与文明城市建设一样是党、政领导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以全局观点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针对目前各级政府部门重复建设、条块分割和信息孤岛的现象,要依据电子政务建设规划,纵览全局,遵循政务公开与信息共享原则进行电子政务建设,尤其要整合资源,加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平台的建设,加快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的制定、实现跨地区、跨部门、可变流程的协同政务,有效地解决信息化发展中遇到的“信息孤岛”等问题,提升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最终打破信息孤岛,实现信息共享。
  (三)以服务为导向,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把应用与服务作为电子政务的第一要务。作为全球性的政府改革与信息革命两大浪潮的汇流,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发展水平成为衡量政府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推进电子政务应用体系建设,不仅是政府改革的迫切需要,而且为政府改革提供了新思维、新模式和新机制。政府必须依靠信息化系统履行职能并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而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本身就是政府管理创新的产物,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方式。因此,加快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既是政府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的要求,又是政府转变职能和管理创新的动力。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政府职能和业务流程的变数很多,电子政务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社会转型的大背景,动态把握不确定因素,积极主动地去应变。加强信息化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建设应用,如加快人口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新农村基础数据库系统、领导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政府公共服务呼叫系统等建设,有效推动城市信息服务能力的提升,从而提升城市公共服务能力。
  (四)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增强公务员队伍素质
  只有通过培训才能提高电子政务工作人员的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要切实有效地开展电子政务知识与技能培训,制定考核标准和制度。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学习和掌握电子政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以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提升公务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真正发挥电子政务的实效。
  (五)加快电子政务的法制建设,为电子政务提供法律保障
  世界上各发达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中,都是通过法律、法规对信息化进程进行规范和保障。在这方面,中国法制建设工作的深度和力度与客观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从电子政务建设的进程来看,制度保障体系的缺失是影响到电子政务建设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有关电子政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文明城市构建与电子政务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最终构建出良性发展的电子政务,并通过电子政务的发展构建法制健全、制度完善、民主公平、文明诚信、高效透明、以民为本的节约型政府,进而促进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友好、生活和谐的文明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S/OL].[2011-09-221.http://www.miit.gov.cn/n11293472/n11295327/n11297127/11741734.btml.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杂志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S/OL].(2007-04-24)[2011-09-22].http://www.gov.cn/zwgk/2007-04/24/content_592937.btm.
作者简介:廖杰,男,长沙市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