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智慧城市是基于树型框架去建设的。这棵智慧树从树根、树干、树枝到树叶分别代表着智慧新设施、智慧新产业、智慧新技术、智慧新应用,最后由这棵树上结出智慧新生活的果实。”广州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谢学宁在1月11日于北京举办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年会”上做出上述介绍。这是谢学宁继去年11月“2012第二届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之后,再次分享广州的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和经验。
会上,不仅云集了北京、上海等智慧城市先行者的代表,还有运营商、智慧城市设备服务提供商、分析师等各方代表,让包括《中国计算机报》记者在内的与会者有机会一窥智慧城市的全貌。
以宽带泛在网络为基础
有人认为,智慧城市是电子政务的扩展和延伸,也有人认为,智慧城市只是行业信息化的简单叠加,更有人认为智慧城市是光纤入户、Wi-Fi接入,或是物联网应用。实际上,智慧城市涉及城市管理、企业运行、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认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企业网络运营、市民数字生活、政府整合服务和城市智能运行。
事实上,当前很多城市已经开始向“智慧”的方向尝试,结出了果实。北京赛迪世纪信息工程顾问有限公司总裁路琨介绍,截止到2012年12月,我国在建的智慧城市数量已达69个,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智慧城市数量占据了总数的59.4%,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东部沿海聚集、中西部热点涌现的总体建设格局。
“北京市提出‘4+4’行动计划,它是通过宽带基础设施、公共平台、产业对接、创新发展环境四个方面来支撑企业、市民、政府、城市四个主体的智慧城市行动计划。”童腾飞介绍。智慧城市需要以宽带、泛在的网络设施为基础。据了解,北京市正在建设基于TD-LTE的政务物联数据专网,目前基本覆盖了四环路以内的城市部件通信,将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北京市平原地区约6390平方公里的专网无线信号室外覆盖。
基于网络基础设施,北京市实际上已经上马了一批城市安全运行和物联网安全的示范应用。“北京市烟花爆竹整改已经进行了三年。我们实现了烟花爆竹供应链管理、库存、销售、燃放、物流管理、气象以及相关信息有机整合,通过物联网进行全程监控。”童腾飞介绍,“北京市还把煤、水、电、气、热等关系到北京市城市安全运行、城市生命线的数据和系统直接和物联网进行实时连接,这些数据可以直接传递给市领导付诸决策。”
为企业市民服务
城市运行的管理者是政府,在各个城市“智慧”化进程中,政府无疑扮演着倡导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而作为政府的职责之一,为城市中的企业、市民提供更为便捷、人性化的服务也成为智慧城市树上的另一颗果实。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刘健介绍,于2012年2月开始实施的上海法人一证通,实现了法人(企业)在网上的身份统一认证,为法人在不同政府部门、不同业务系统的网上办事提供统一的数字认证服务,为法人提供了极大便捷。“一证通数字证书作为上海市法人在网上办事的统一身份标识,截至2012年12月底,已经发放了10.2万张。”刘健说。
一证通只是上海市政府提供一站式服务的项目之一。刘健介绍,上海市还实现了政府门户网站一站式访问,12345热线一号式呼入,综合服务大厅一口式服务,社会生活领域一卡通服务。实际上,作为“2012第二届巴塞罗那全球智慧城市博览会”亚洲三个获奖项目之一的广州市市民网页,也提供了类似的服务。据谢学宁介绍,广州市民网页和市民电子邮箱开户量已经达到236万个,接入市级网上办事大厅的全流程政府服务网上办理事项达到571项。“广州市政府提出,政府业务以在网上办理为原则,不在网上办理为例外。任何部门如果有不上网的业务,需要要对市政府常务会议做出解释。”谢学宁表示,“近两年来,政府部门总共在网上办理业务4433万笔。累计减少市民、企业上门办事次数达2151万次,累计节约时间6453万小时。”
如何评估是关键
智慧城市炙手可热是事实,大家对如何建设智慧城市、如何评价智慧城市莫衷一是也是事实。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子河介绍,国际性组织“智慧城市论坛”(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每年都会依据其评估体系评选21个最智慧的城市,称为Smart21。从历年的情况看,全球的智慧城市发展水平并不平衡,Smart21大多集中在北美洲和欧洲,并且各个智慧城市建设的关注点也有很大差异。路琨介绍,在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则主要呈现了三种模式,它们分别是以物联网产业发展为驱动的建设模式、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的建设模式和以社会服务与管理应用为突破口的建设模式。
“智慧城市需要顶层设计,我们把顶层设计看作总体规划与具体项目执行之间的中间层,顶层设计可以解决规划与项目之间缺少衔接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顶层设计得出哪些需要集约化建设、哪些需要协同共享。”童腾飞认为,顶层设计是北京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相应地,如何进行智慧城市的评估与衡量,同样需要理论支撑。
黄子河介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经过长期研究实践,得出了智慧城市从规划、建设到测评的一整套方法论。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设计的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分别从智慧准备、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个方面对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其中,智慧准备评估指标共包含网络环境、技术准备、公共平台、保障条件4个一级指标及18个二级指标,智慧管理评估指标包含城市管理能力、建设运营管理2个一级指标及7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智慧服务评估包含个人服务、企业服务2 个一级指标及11 个二级指标。“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提出了SMART评估模型,SMART分别代表了服务、管理与运营、应用平台、资源和服务。我们将依托国家公共服务平台做智慧城市的安全、可靠性测试服务,依据SMART评估模型,对智慧城市进行全面评估服务。”黄子河说,“评估非常关键,它关系到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能否落到实处。”
记者手记
整合的力量
在为期一天的“2013中国智慧城市年会”上,记者耳边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整合。无论是上海的法人一证通,还是广州的市民网页,在为企业和市民提供更为便捷服务的背后,一定是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有效整合与协作。扬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林建明介绍,扬州市通过云计算中心实现了基础设施的整合,准备基于数据交换平台建设完善地理信息、信用、人口、法人、统计数据库,将数据资源进行充分整合。
在信息化进程中打破信息孤岛、资源共享一直被提及,而在今天智慧城市的大环境中,它的意义显得更为深远。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副主任冯钢认为,国内城市更多地受部门之间利益的羁绊,从组织、管理、业务上并未形成统一的出口,这就为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协调、统一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某省会城市,其国土部门与经信部门之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未统一协调而出现了由两个部门同时负责智慧城市建设牵头工作的情况,这对智慧城市整体建设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正缘于此,整合至关重要,而且整合也已经远超信息系统的范畴。政府各个部门甚至社会产学研各方面的整合也在不断发生。就在年会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促进工作联盟”成立。该联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的指导下,由中国软件评测中心发起成立,旨在完善服务链条,打造产业整合、力量会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智慧城市工作平台。
据了解,该联盟目前已汇集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等17个城市以及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东软集团、大唐电信、太极计算机、软通动力、宽带资本等十余家主流ICT企业的力量。记者以为,智慧城市需要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而各类智慧城市联盟的出现,势必为推动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与应用起到推动和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