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近五年之前,很多软件和信息化企业选择国产软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大门敞开,很多像中移动、中电信、中石化等等这样的企业在逐渐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他们更多的开始选择跨国公司的软件。三、四年以前国产软件火了一把,但是最近这两年国产软件不再风风火火,而风风火火恰恰是跨国公司的软件企业在中国纵横驰骋。这主要跟中国软件市场需求是有很大关系的。今年下半年有个明显的感觉,便是我们国产软件企业开始反思自己,而软件外包这个代名词开始在中国流行开来。
软件外包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外国公司外包的东西给中国企业做,第二个就是中国的非IT企业把业务给中国的软件公司来做。现在,北京、大连、上海、广州、西安、重庆、武汉等城市都有软件园,而软件园更大的资助来源于软件外包。而今年关于软件外包的会议每个月就有好几次,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国际的业务。这个迹象表明我国的信息化之路和我们的软件企业开始更加务实,从解决客户需求为己任,这种创造实实在在的达到了商业所需要的最大值,而不是大而全的效益。
从2005年下半年,中国软件企业开始觉醒,知道如何跟跨国公司软件合作。因为IT产业在我国政治和经济体制中间是开放的最早,同时也是开放最彻底的一个行业。它没有政府指导,我们的软件公司90%都是民营企业。SAP的年销售额的几百亿美金与中国的用友最多时将近1亿的美金,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上的对比,但本土企业的一切利润的产生应该是从满足需求的时候来产生自身的利润,壮大自己,这是最明智的选择。在这个主导思路上,一方面我们需要自主开发,另一方面则需要协同开发。我们跟IBM合作,跟SAP合作,我们去做代理,我们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进行二次开发来满足国内和国际的需求。
以上是对整个软件和信息化产业在过去几年简单的回顾。而去年,影响最深的是:中国的软件和信息化产业开始出现务实的端倪,而这个端倪是非常非常喜人的。现在大家已经意识到大而全是不行的,我们还是要做小而精,深而透才能真正解决问题。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软件外包这块市场有多大?2004年印度的软件外包收入达160亿美金,而只有几百万人口的爱尔兰2004年的一年外包收入是130亿美金,而我们13亿人口的中国,外包收入才28亿美金,不如人家的一个零头。这一个说明我们这么大的市场,除了做国际上的外包,我们国内的外包同样需求比较大。
而我们国家从政策上提倡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带动全社会的进步。国家产业政策是支持的,只要满足需求一定有市场。没有疲软的市场,只疲软的产品。产品不能与时俱进就不能有生存的空间。所以中国信息化、软件产业要真正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不要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