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施电子医疗系统的经验值得世界同行借鉴。中国实施eHealth的统筹规划,无论是闵行建立统一的电子医疗标准,还是汶川建立全民健康示范县,都是经过宏观计划和多方面建设,跳出了医院的独立管理。”1月20日,哈佛大学中国卫生考察团(以下简称“考察团”)在汇报以“用好信息系统,改善社区卫生服务”为主题的中国城乡专题调研结果时如此表示。
据悉,该考察团由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主任刘远立带领,13名哈佛大学研究生、博士生参与,主要调查研究eHealth在上海闵行区及四川汶川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的应用情况。
根据WHO定义,所谓eHealth,是指通过电子方式实现健康相关资源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传递。目前,各个发达国家eHealth应用程度的差距很大,不同国家eHealth使用率差距可达到80%。此外,中国虽然约有80%三级医院采用电子档案,但是其中只有10%应用了eHealth。
考察团认为,中国乡村地区实施电子医疗系统会比在美国乡村地区实施困难。这是因为中国城市与乡村在收入及教育水平上都有很大差异。
通过调查上海闵行一系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考察团发现中国电子医疗系统与美国有很大不同。
在闵行,医疗系统是完全信息化的,从挂号、开药到处方各种检测等所有流程都是通过计算机实现。而在美国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只有45%的化验检测和35%的处方是通过电子化传送。
此外,闵行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系统之间是全部整合的,病人和医生可以在任何一家社区医疗服务中心都用电子健康档案,每个病人都有一张统一的健康卡。美国的医疗系统是零散的,使用不同电子医疗系统的医疗机构做不到信息交互,这将大大耽误治疗时间。
考察团认为,中国实施电子医疗系统的经验值得世界同行借鉴。而中国医疗卫生工作者也可以借鉴世界经验。比如,用糖果教鞭模式刺激医疗信息化的实施;使用手机做电子医疗系统终端,医生可以携带手机做家访,而被手机记录的数据也可以直接上传到电子医疗系统。目前美国波士顿有一个组织是使用手机终端的先驱,他们正在不断探索低成本医疗移动的发展。考察团建议,中国可以不断吸纳类似的先进技术,提高中国的医疗卫生水平。
闵行:慢病管理等是医疗信息化“软肋”
考察团认为,上海闵行区在医疗信息化过程中有优点,也有薄弱环节主要是慢性病管理和患者在家对医疗信息系统的使用。
据他们对闵行区医疗信息化实施程度的调查结果,电子处方的医疗信息化平均值达99.5%,疫苗注射更是达100%,而眼睑和患者在家的电子医疗信息可及性只有58.8%和27%。
考察团发现,医院使用医疗信息系统的意愿、按绩效付费管理、对员工的医疗信息化培训等因素,对闵行能够成功实施医疗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过,对医疗信息化全方位支持、资源的充足程度等是闵行做的相对比较弱的环节。
在考察团看来,闵行非常有特色的成功做法是把按照绩效付费和医疗信息系统实施相结合。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可以通过医疗信息系统对医生的工作量进行全面的度量。这主要分为数量和质量等两方面指标,两者相结合突出医生的工作量从而计算绩效,同时也和医生最后的收入及福利待遇挂钩。
考察团认为,按效付费是一项成功的尝试。当医疗信息化得以实施时,为按效付费提供了坚实基础。有了这样的基础,按绩效付费能够提升员工满意程度,他们就会更加愿意使用医疗信息化系统。
汶川:医疗信息化面临人才和设备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