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来源:科技日报 更新时间:2013-02-05

农业现代化 农村信息化 农民职业化 农业发展潜力在科技——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解读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1月31日发布。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为此,科技日报特邀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解读一号文件精神。

  创新驱动 构建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科技日报:今年发布的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10个中央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突出了组织创新主题。您认为有何重大意义?

  张来武: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发展道路。并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在201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

  去年一号文件,明确了农业农村科技的基础性、公共性、社会性战略地位。今年的一号文件更加突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亮点便是组织创新,强调大力培育服务主体,构建农业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

  十八大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从静态的看,创新驱动要看生产要素中科技、人力资本、生态比重,如果传统的要素比如土地、人工、资本占的较多,便和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区别不大,如果经营体制和经营主体改变了,比如让科技特派员来做农场,这就有了内生驱动的力量,令人耳目一新。经营方式方面,创新驱动更重视市场、品牌、现代物流等市场倒逼方式驱动。微观经营方式的创新,要求在市场、生产过程中充分吸引科技的要素,吸引资本,实现科技市场价值。

  在农村领域创新就可以是重新组织产业、重新培育经营主体。经营主体可以是企业、准企业的形式,随着农场、大户等多种经营主体的出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业的附加值可得到大幅度提高。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组织创新,强调集中力量发展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就要求成体系推动城乡统筹的服务体系,这其中不仅仅包含公益性服务,最重要是要有第三产业的进入,全产业链就要求经营主体多元化、专业化、职业化。

  去年,科技部同教育部一起在十所大学成立了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这是在学习美国、印度的大学推广模式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进行的新探索,目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有关高校已探索建立了一批综合服务基地、分布式服务站,服务地方农业、农村发展,一批高校也在积极争取加入试点。在社会化创业服务模式中,以24万科技特派员为代表,他们在做企业在创业中,和农民一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领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赚。

  现代农业是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的一、二、三产业结合体

  科技日报:今年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您理解的现代农业是怎样的?

  张来武:现代农业不是传统的第一产业概念,而是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的一、二、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体。

  现代农业的实质就是科技型农业,是以现代科技引领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的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是用先进科技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过程。随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型,农业的核心要素将由土地、水等自然资源,转变为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是以科技等现代生产要素的综合投入为基础,以现代物质条件、工业化生产手段和先进科学技术为支撑,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相配套,用现代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进行管理的“产业化大农业”。

  实际上,在城市,第三产业非常发达,比如在城市做产业或企业,需要市场,营销部门就可自动找上门来。但在农村,第三产业就比较欠缺发达的环境和配套。缩短城乡二元差距,必须转变现代农业发展方式,统筹城乡服务体系,首当其冲抓三产,要把农业的产业链拉开,做到高效服务、三产服务、系统服务,再在农业工业的基础上依靠科技进行标准化种植养殖。

  产业链的拉开要注重品牌、物流配送等,微笑曲线的右端与之相应,微笑曲线的左端的产品研发等才能得到高回报。今年一号文件以专门一节来谈,提出要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由此强调它是农业的组织创新,以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设计和发展现代农业,以现代农业促进新型产业聚集,进而形成人气聚集和城镇的形成和发展,这样依托现代农业发展形成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实施“四化同步”的重大战略。

  科技特派员是职业农民

  科技日报:目前,虽然中国拥有9亿农民,但大部分男性青壮年劳动力都在外务工,留在农村的群体被称为“386199”部队,即妇女、小孩、老人。那么未来我国谁来种地?又要怎么种地?

  张来武:现代农业需要培养职业农民。国际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的经验表明,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就是依靠科技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培养一批职业化的现代农业大军。从目前劳动力需求来看,城镇化和二、三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要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职业化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培养造就有知识、有技能、懂市场、懂经营的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工人,使他们依靠自身技能,提高创业致富能力,既能够在农忙生产季节当好生产技术工人,也能够凭借专业特长在农闲季节从事二、三产业。

  10年前,在宁夏工作的时候我就深切体会到,中国农业是迫切需要突破的地方。于是,2002年宁夏启动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目前,这个行动变成了科技部、农业部、教育部九个部委一起抓,全国24万科技特派员成为了职业化、专业化农民的先锋,带动了一大批农民创业,领办、创办或协办了一批小微科技企业和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截至2011年底,法人科技特派员有7298家,科技特派员组建的利益共同体有1.6万个,创办了8401家企业。这项行动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示范和推广应用,做大做强了地方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信息化让“小农民进入大市场”

  科技日报:目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是我国要面临的显要问题,您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张来武:中国幅员辽阔,信息化水平差距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差距之一,在实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四化同步”中,推进农村信息化则是最薄弱而且是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10年前,我们在宁夏农村率先转变发展方式、进行创业实践中,注意到农村是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更需要系统设计和转变;注意到新农村是需要在信息化引领下的新型城镇化;注意到只有信息化可以打破数字鸿沟,信息化程度越高,农业格局越合理;注意到唯有信息化才能让世界变成平的,让宁夏的小孩和美国小孩接受到一样的教育,这就是为什么唯有信息化领域,会有小孩超过父母、学生超过老师的案例。

  宁夏建成的网络三农呼叫中心服务平台的成功案例说明,越是贫困的地方,信息化越有市场。农产品和工业产品不同,它们更鲜活,更个性,因此对信息化要求更高,新型农民最重要的体现便是对信息和市场的掌控能力。因此,城乡“二元结构”鸿沟在信息化时代有可能最终被填平。

  目前,科技部、中组部和工信部联合启动了国家农村农业信息示范省建设工程,已在山东、湖南、安徽、河南、湖北、广东、重庆等七个省(市)组织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希望通过3到5年,在全国范围内把农村信息化都做起来,让更多农民享受信息化带来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