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全省有12个市2个州,87个县,2618.78万人。2004年全省GDP为1558.93亿元,人均5970元,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2元,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
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是甘肃的基本省情。
全省现有普通高校33所,在校生20.0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5所,在校生7.52万人;普通中学2054所,在校生184.4万人;小学15347所,在校生315.6万人。在全省17401所中小学中,农村中学占65.5%,农村小学占87.5%。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辐射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教育形式,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缩小城市与农村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的主要途径,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有了飞速发展。我们认为,近几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在建设和应用两个方面,建设重要,应用更重要,下面就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黄河上游,土地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全省有12个市2个州,87个县,2618.78万人。2004年全省GDP为1558.93亿元,人均5970元,地方财政收入103.9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52元,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省份。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是甘肃的基本省情。
全省现有普通高校33所,在校生20.03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35所,在校生7.52万人;普通中学2054所,在校生184.4万人;小学15347所,在校生315.6万人。在全省17401所中小学中,农村中学占65.5%,农村小学占87.5%。
现代远程教育是一种成本低、见效快、辐射面广,不受时空限制的现代教育形式,应用现代远程教育来发展农村基础教育是缩小城市与农村差距,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加快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现代远程教育已成为实现教育信息化,建立终身学习社会的主要途径,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实现社会和经济发展目标的重大举措。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我省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有了飞速发展。我们认为,近几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重点在建设和应用两个方面,建设重要,应用更重要,下面就我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和应用情况汇报如下。
一、精心组织工程实施
1.成立机构,组织协调工程实施。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以来,为使工程顺利实施,省政府成立了由李膺副省长为组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甘肃省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联席会,下设办公室。联席会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实施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联席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设备招标采购、项目评估验收、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等。
工程实施地区和项目学校相应成立了由分管市(州)长、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安装、调试、验收、应用和维护等工作。
2.因地制宜,选定项目实施地区。
根据国家“相对集中、加强指导、重点突破”和“工程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实施,逐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及我省“相对集中、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科学实施”的指导思想,以及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推进”和“推动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发展,带动条件一般的地区协调跟进,扶持条件较弱的地区打好基础”的发展方针,结合我省教育发展实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选定具体工程项目实施地区。
2004年试点项目选择天水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金昌市五市整体推进,并在2003年示范试点项目确定的庄浪县、永昌县示范试点基础上,选择会宁县、正宁县、民勤县、崆峒区四县区进行试点项目示范工作。
2005年在去年四个县区进行试点项目示范的基础上对白银市、庆阳市、武威市、平凉市整体推进,再选择条件较好的兰州市和条件一般的甘南州实施工程项目,整体推进全面覆盖。
2003年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了30个模式三、500个模式二、3536个模式一。2005年工程实施后,将有988所农村中学、7246所农村小学、1000个农村教学点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项目,覆盖率达到58%。
3.规范操作,保障工程项目建设。
2004年建设投入和2005年计划投入总资金为26697.7万元。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我省设立了甘肃省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专项帐户,对项目资金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统筹安排和使用项目款项,确保专款专用和项目建设。
为保证2004年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使设备招标采购公开、公正、透明、规范、诚信地进行,确保采购设备的质量,在联席会领导下成立了设备采购工作协调小组,指导、检查和监督招标工作。明确省教育厅为招标人,并负责全省设备采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通过政府招标,完成了设备、软件等的采购工作,共采购硬件设备53524件,配套用桌13365张,软件3435套,教学光盘282430张。
认真做好设备接收工作,减少货物收发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试点项目货物接收和工程实施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工程实施准备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和责任,及各级收、发货人名单和设备、软件的收货清单。有效地监控全省项目设备到货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2004年试点项目工作国家投资数额较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试点项目县校大多处于山区和戈壁,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试点项目实施和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为保证顺利实施,我省召开了有关市县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对试点项目工作前期准备及施工过程的管理、监督进行了专门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终端站点做好建站准备工作,包括站点的选址、场所的选定、电力系统保证、三防(防盗、防火、防水)措施的采取等;二是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整合电教、装备、教研等部门力量,组织工程监理队伍,进行全程跟踪监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协调解决问题,保证接收站点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四是严把验收关,努力把接收站点建成示范点,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
4.检查验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为做好试点项目工作的省、县两级验收,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甘肃省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验收管理办法》。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安排部署试点项目验收工作。之后在会宁县举办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验收工作培训会,对试点县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与操作的现场培训,交流探讨了在项目实施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顺利完成县级验收打下基础。
今年初,联席会办公室选派20名从事项目规则与管理、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组成6个组,按模式一50%,模式二80%,模式三100%的比例进行了省级验收。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派出巡视员并邀请媒体记者对试点项目的建设和验收工作进行督导。
二、提高设备应用能力
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培训,应用的核心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用的重点是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作用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综合能力。应用是项目实施最终落脚点。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按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培训指导纲要,省教育厅分别在兰州市、平凉市、酒泉市、天水市和张掖市建立了省级培训基地,共有教学用房2400平方米。省地先后投入134万元,配置计算机440台,卫星数据(IP)广播全套接收系统60套。聘请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电教中心等21名教学人员,采用《卫星数据接收技术培训教程》、《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培训教程》等,对全省4030名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原理和应用、资源管理和利用、多媒体教室的配置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的培训。每期培训结束后,按10%的比例确定跟踪学校,了解对本校教师的轮训、对参加省级培训教师的的评价、对设备的使用和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四个方面的情况,使他们能结合当地教学实际,迅速开展项目设备和安装及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和应用。以合理使用资源为基础,以重视教学创新为根本,充分发挥接受过培训学校的示范性,带动周边学校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应用。
平凉市庄浪县提出200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1234工程”,即实施好1个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办好教师课件和学生计算机上机两个竞赛;搞好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校本培训、乡级地面卫星接收站管理员培训,省市县级“中欧项目”“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培训;抓好地区学校、农村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完全小学四级应用典型。
2.落实资金,建立运行长效机制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加速本地、本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省委、省政府从2002年起列出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加快了我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甘南是我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04年州委、州政府以州委发(2004)38号文件规定:州、县财政每年分别安排20万元和10万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每年年底落实资金并划拨州、县教育局,建设后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费能够保证。
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行保障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富有成效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3.三种模式,符合西部地区实际
教学点配置教学光盘播放点、小学配置卫星教学收视点、初中配置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符合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实际。
教学光盘播放点。在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添置一套视频显示设备、一套打印设备、一套光学投影设备和一套教学软件,是在投入不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解决小学教学点课程教学师资缺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让农村小学生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今年4月陈部长在张掖的视察中,兴致勃勃地观摩了藏族教师和裕固族教师分别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光盘讲授的语文课和英语课。听到学生跟着电视里的教师学说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和发音标准的英语,感受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学习场景后,她高兴地说:“看到这些我很兴奋,这么边远的山区学校能把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应用得这么好,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通过教学光盘实践的积极探索,已在此类学校逐步形成了“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功能,对边远农村牧区学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卫星教学收视点。实现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与甘肃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结合,已在全省市(地、州)的城区基本形成了“天地网合一”、具有交互功能的甘肃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可以面向全省发送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9门学科全套的包括声音、图像、文字资料等远程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卫星地面接收站建立教学视点,拉近了边远地区和东部区的距离,优秀的教育资源可及时传送到最边远的农村学校,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处甘肃省陇东革命老区黄土高原上的正宁县,利用农村学校建立起的116个卫星地面接收站,通过示范课程的学习,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水平,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观看示范教学片,改进了讲课方法,使这些地区的教学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甘肃这样的地区,与其他各种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卫星地面接收站是一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
计算机教室。在建设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时,我们以课件引进、消化为重点,结合本土教学的特点,开发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课件。在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对学校的全体教师进行轮流培训,做到信息技术应用不留死角。张掖市的许多学校已经对教师普及了信息技术的培训,做到人人会制作课件,门门课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临泽县平川初级中学积极拓展计算机功能,不仅学校通过互联网与县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实现了链接,而且通过建起校园网实现了班班相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远程教育网络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积极构建了基础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党员教育和家庭教育“四位一体”、“一主三翼”教育信息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果。
使甘肃省在实施“远程工程”的过程中,以多种模式带动单一模式,高层模式带动低层模式,三种模式互为依托、各谐运行,形成了层层辐射的效应。有力促进了全省“以模式一夯实基础巩固提高,以模式二拓展功能扩大规模,以模式三探求实效综合利用”的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发展思路。
4.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设备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指导教师利用三种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004年10月,省教育厅在兰州举办了“甘肃省首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周”,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8千多名教师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参加了这次活动。在一百多节课例的展示中,来自天水市北道区甘泉小学的马飚老师的计算机技术整合课例博得了评委、教师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国家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的建成,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仅给他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5.发挥作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把农村中小学办成当地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党员教育中心、法律知识和卫生知识普及中心,带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综合运用能力。
陇南市将扩大项目应用效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方面来抓。当地很多项目学校利用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建立了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市场供求信息等内容的信息服务站,定期将下载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国家政策法规、党员干部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打印、传发给农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徽县以项目实施为依托,现已逐步建立起了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工作过程中,我们体会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配合,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范要求操作,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注重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建设站点的效益,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解决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
1.成立机构,组织协调工程实施。
国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示范项目以来,为使工程顺利实施,省政府成立了由李膺副省长为组长,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为成员的甘肃省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联席会,下设办公室。联席会负责对工程项目实施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进行指导和监督检查,协调实施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联席会办公室具体负责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设备招标采购、项目评估验收、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和整合以及管理人员培训等。
工程实施地区和项目学校相应成立了由分管市(州)长、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确定专人负责工程项目的管理、实施、安装、调试、验收、应用和维护等工作。
2.因地制宜,选定项目实施地区。
根据国家“相对集中、加强指导、重点突破”和“工程采用集中连片的方式实施,逐步推进”的建设原则,及我省“相对集中、点面结合、示范带动、科学实施”的指导思想,以及我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区推进”和“推动条件较好的地区加快发展,带动条件一般的地区协调跟进,扶持条件较弱的地区打好基础”的发展方针,结合我省教育发展实际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因地制宜选定具体工程项目实施地区。
2004年试点项目选择天水市、张掖市、酒泉市、嘉峪关市、金昌市五市整体推进,并在2003年示范试点项目确定的庄浪县、永昌县示范试点基础上,选择会宁县、正宁县、民勤县、崆峒区四县区进行试点项目示范工作。
2005年在去年四个县区进行试点项目示范的基础上对白银市、庆阳市、武威市、平凉市整体推进,再选择条件较好的兰州市和条件一般的甘南州实施工程项目,整体推进全面覆盖。
2003年示范试点项目建设了30个模式三、500个模式二、3536个模式一。2005年工程实施后,将有988所农村中学、7246所农村小学、1000个农村教学点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工程项目,覆盖率达到58%。
3.规范操作,保障工程项目建设。
2004年建设投入和2005年计划投入总资金为26697.7万元。为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管理,我省设立了甘肃省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专项帐户,对项目资金进行统一核算和管理,统筹安排和使用项目款项,确保专款专用和项目建设。
为保证2004年试点项目的顺利实施,使设备招标采购公开、公正、透明、规范、诚信地进行,确保采购设备的质量,在联席会领导下成立了设备采购工作协调小组,指导、检查和监督招标工作。明确省教育厅为招标人,并负责全省设备采购工作的组织与实施。通过政府招标,完成了设备、软件等的采购工作,共采购硬件设备53524件,配套用桌13365张,软件3435套,教学光盘282430张。
认真做好设备接收工作,减少货物收发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专门下发了《关于做好试点项目货物接收和工程实施准备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工程实施准备工作中各相关部门的工作和责任,及各级收、发货人名单和设备、软件的收货清单。有效地监控全省项目设备到货情况,保证设备的完好率。
2004年试点项目工作国家投资数额较大,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试点项目县校大多处于山区和戈壁,地理环境复杂,交通不便,试点项目实施和管理任务十分艰巨。为保证顺利实施,我省召开了有关市县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负责人会议,对试点项目工作前期准备及施工过程的管理、监督进行了专门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一是要求各终端站点做好建站准备工作,包括站点的选址、场所的选定、电力系统保证、三防(防盗、防火、防水)措施的采取等;二是要求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认真整合电教、装备、教研等部门力量,组织工程监理队伍,进行全程跟踪监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协调解决问题,保证接收站点顺利完成建设任务;四是严把验收关,努力把接收站点建成示范点,起到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作用。
4.检查验收,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为做好试点项目工作的省、县两级验收,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甘肃省实施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验收管理办法》。省教育厅召开了全省教育系统视频会议,安排部署试点项目验收工作。之后在会宁县举办了甘肃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验收工作培训会,对试点县项目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与操作的现场培训,交流探讨了在项目实施中积累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顺利完成县级验收打下基础。
今年初,联席会办公室选派20名从事项目规则与管理、计算机网络、远程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组成6个组,按模式一50%,模式二80%,模式三100%的比例进行了省级验收。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派出巡视员并邀请媒体记者对试点项目的建设和验收工作进行督导。
二、提高设备应用能力
应用的关键是教师培训,应用的核心是教育模式的创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用的重点是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应用的作用是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综合能力。应用是项目实施最终落脚点。
1.加强培训,提高教师应用能力。
按照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培训指导纲要,省教育厅分别在兰州市、平凉市、酒泉市、天水市和张掖市建立了省级培训基地,共有教学用房2400平方米。省地先后投入134万元,配置计算机440台,卫星数据(IP)广播全套接收系统60套。聘请西北师范大学、兰州交通大学、省电教中心等21名教学人员,采用《卫星数据接收技术培训教程》、《甘肃省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培训教程》等,对全省4030名教师进行了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基础知识、卫星数据(IP)广播接收系统原理和应用、资源管理和利用、多媒体教室的配置管理与维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的培训。每期培训结束后,按10%的比例确定跟踪学校,了解对本校教师的轮训、对参加省级培训教师的的评价、对设备的使用和对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四个方面的情况,使他们能结合当地教学实际,迅速开展项目设备和安装及教育教学资源的接收和应用。以合理使用资源为基础,以重视教学创新为根本,充分发挥接受过培训学校的示范性,带动周边学校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的实施和应用。
平凉市庄浪县提出2005年教育信息化工作“1234工程”,即实施好1个项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办好教师课件和学生计算机上机两个竞赛;搞好教师计算机基础知识校本培训、乡级地面卫星接收站管理员培训,省市县级“中欧项目”“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培训;抓好地区学校、农村学校、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完全小学四级应用典型。
2.落实资金,建立运行长效机制
近几年来,各级地方政府、各级学校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重视,采取各种措施,多方筹措资金,加速本地、本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省委、省政府从2002年起列出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加快了我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甘南是我省经济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州,2004年州委、州政府以州委发(2004)38号文件规定:州、县财政每年分别安排20万元和10万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每年年底落实资金并划拨州、县教育局,建设后设备的正常运行经费能够保证。
建立“以县为主”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行保障体系,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富有成效地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3.三种模式,符合西部地区实际
教学点配置教学光盘播放点、小学配置卫星教学收视点、初中配置计算机教室三种模式,符合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的实际。
教学光盘播放点。在边远贫困地区小学教学点添置一套视频显示设备、一套打印设备、一套光学投影设备和一套教学软件,是在投入不多,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解决小学教学点课程教学师资缺乏,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有效办法,让农村小学生们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今年4月陈部长在张掖的视察中,兴致勃勃地观摩了藏族教师和裕固族教师分别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光盘讲授的语文课和英语课。听到学生跟着电视里的教师学说着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和发音标准的英语,感受了学生们兴高采烈的学习场景后,她高兴地说:“看到这些我很兴奋,这么边远的山区学校能把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应用得这么好,真是出乎我的意料。”通过教学光盘实践的积极探索,已在此类学校逐步形成了“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应用平台”的功能,对边远农村牧区学校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卫星教学收视点。实现了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与甘肃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的结合,已在全省市(地、州)的城区基本形成了“天地网合一”、具有交互功能的甘肃现代远程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可以面向全省发送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9门学科全套的包括声音、图像、文字资料等远程多媒体教育教学资源。利用学校卫星地面接收站建立教学视点,拉近了边远地区和东部区的距离,优秀的教育资源可及时传送到最边远的农村学校,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处甘肃省陇东革命老区黄土高原上的正宁县,利用农村学校建立起的116个卫星地面接收站,通过示范课程的学习,转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提高了教师对于教材的理解水平,许多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观看示范教学片,改进了讲课方法,使这些地区的教学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在甘肃这样的地区,与其他各种教育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卫星地面接收站是一种最经济和最有效的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模式。
计算机教室。在建设农村初中计算机教室时,我们以课件引进、消化为重点,结合本土教学的特点,开发适合自身教学需要的课件。在开设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特别注意建立校本培训制度,对学校的全体教师进行轮流培训,做到信息技术应用不留死角。张掖市的许多学校已经对教师普及了信息技术的培训,做到人人会制作课件,门门课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力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临泽县平川初级中学积极拓展计算机功能,不仅学校通过互联网与县教育信息资源中心实现了链接,而且通过建起校园网实现了班班相通,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远程教育网络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积极构建了基础教育、农民科技培训、党员教育和家庭教育“四位一体”、“一主三翼”教育信息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果。
使甘肃省在实施“远程工程”的过程中,以多种模式带动单一模式,高层模式带动低层模式,三种模式互为依托、各谐运行,形成了层层辐射的效应。有力促进了全省“以模式一夯实基础巩固提高,以模式二拓展功能扩大规模,以模式三探求实效综合利用”的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发展思路。
4.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设备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设备的作用,指导教师利用三种模式开展教育教学活动,2004年10月,省教育厅在兰州举办了“甘肃省首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展示周”,来自全省14个市州的8千多名教师和教育信息化工作者参加了这次活动。在一百多节课例的展示中,来自天水市北道区甘泉小学的马飚老师的计算机技术整合课例博得了评委、教师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国家西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计算机教室的建成,给了他展示才华的机会,不仅给他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5.发挥作用,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通过现代远程教育方式,把农村中小学办成当地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党员教育中心、法律知识和卫生知识普及中心,带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提高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的综合运用能力。
陇南市将扩大项目应用效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作为项目实施的重要方面来抓。当地很多项目学校利用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建立了蔬菜种植、果树栽培、市场供求信息等内容的信息服务站,定期将下载的农业科技知识和国家政策法规、党员干部教育等方面的信息打印、传发给农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徽县以项目实施为依托,现已逐步建立起了农村信息化平台,为当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工作过程中,我们体会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紧密配合,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保证;严格依法办事,按规范要求操作,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注重管理和培训,充分发挥建设站点的效益,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解决工程的长效运行机制,是我省试点项目工作顺利实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