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定县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性自治
来源:中国电子政务网 更新时间:2013-02-22

 

  近来,康定县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主动作为,大胆创新,积极打造“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群众性自治”牧民定居点社会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藏区特点、牧区特色的社会服务管理新体系。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该县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做到创新社会管理要满足“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巩固基层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按照这种思路,结合牧区实际,将牧民定居点作为牧区社会管理基本网格,实行网格化管理。建立“1+3”社会管理体制。“1”指村党支部;“3”指村民会议及其代表会议、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形成村党支部行使领导权、村民会议及其代表会议行使决策权、村民委员会行使执行权、村务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判权,“四权”协调、规范、制约运行。每个网格(牧民定居点)设立6个管理服务站,即公益事业服务站、便民服务代办站、环境卫生监督站、医疗卫生站、志愿者服务站、畜牧科技服务站;6个管理服务室,即文体活动室、计生服务室、公安警务室(并治安巡逻队)、法律服务室、人民调解室、村级广播室。构建“四位一体”社会管理格局。结合牧区实际,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四位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实行寺庙社会化管理。乡、村分别成立寺庙领导、管理机构,寺庙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信教僧尼群众爱党爱国。通过搭建创新社会管理这个载体,让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有舞台、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有平台。

  创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平台

  该县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及牧民定居点便民服务代办站。在乡建立提供文化科技、卫生计生、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政策咨询等公共服务的便民服务中心,在牧民定居点设立便民服务代办站,由村党员干部轮流坐班,为牧民群众免费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数据库。将政务外网延伸至牧民定居点,建立包括区域基本概况、土地资源情况、人口基本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发展情况、劳动就业及社会保障、环境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管理情况等情况的若干数据模块,实现县、乡、村跨层级、部门信息共享,提高社会管理信息化水平。村党组织以牧民定居点为单元,把各类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伍整合为牧民定居点“服务联盟”,给力牧区党建“双促”(围绕经济促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示范行动,免费向群众提供旅游培训、民居接待培训、法律咨询等各类服务,引导牧民群众大力发展藏家乐、民居接待以及体验式旅游,让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最终让牧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通过提供各类服务,群众与基层组织之间的理解多了,埋怨少了;信任多了,隔阂少了,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使基层组织的向心力、感召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创立村级治理模式

  该县健全多元治理机制。明确村内各种组织职能职责,建立以党组织为核心、群众性自治组织为基础、便民服务代办站为依托、社会经济组织为补充、牧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治理结构。实行“组合竞选制”基层民主选举模式。由村民民主推选多名村委会主任候选人和众多村委会委员候选人,村委会主任候选人从众多村委会委员候选人中自由提名其“组合”“竞选”的村委会班子人选,经村民大会两轮差额讨论决定。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采取户主意见票、两委论证票、党员审议票、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表决票、群众评议票等“五票”的方式,对村级重大事务进行民主、科学决策。实施“两代管”,村级账务、资金由乡财务中心统一代管;推行“两公开”,公开年度收支计划和公开财务收支情况;严格“两审核”,在报账前,将村委会主任签批的收支票据送交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在报账时,乡财务中心依法对报账所有单据进行严格审核。用制度明确各类村级组织之间的关系和工作程序,实行严格的工作制度,使农村的各项活动都依法照章行事,保证各项制度能够长期、正常运转。各项制度的无缝对接,让党员干部有事干、干真事,让普通群众做主人,真做主,调动党员干部群众有序参与村级事务管理,促进了基层民主的健康发展。